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268节
    如今这条河流的水却横穿喀旦逊套山而过,浇灌着新开垦出来的土地。
    两百万亩的戈壁上,荒地平整仍在继续,也有一些土地已被开垦了出来。
    铲车丶推土机丶捡石机丶深耕机等大型机械设备在荒滩上轰鸣着。
    挖石头丶填壕沟丶开沟渠丶犁土地,就这样忙碌了大半年才算是将这片荒滩平整出来。
    青禾县高官候振鹏见着这一幕,无疑是极为振奋的。
    青禾县偏僻,贫困,人才匮乏,但从来不缺乏直面困难的胆识。
    阿魏灌区的开发,青禾人筹备了十年,却受限于经济条件,迟迟未能动工。
    原来,站在这里的山上向远处眺望,只能看到山下满地乱石,光秃秃的一片,只有几棵歪脖子树栽风中摇曳。
    任谁看了,也会发出疑问,「满地石头,常年大风,这能种些啥?」
    如今,嘉禾集团只入驻了不到一年时间,一切都改变了。
    望着那一望无际的田野,候振鹏说道:「郭总,感谢嘉禾当初选择了青禾县啊!」
    郭阳笑道:「候书记,嘉禾也要感谢青禾县委的大力支持,没有你们前期的引水规划,嘉禾也不可能这麽快的完成引水工程。」
    侯振鹏失笑的摆了摆手。
    凿洞穿山的引水规划确实是县委早就做好了的,但没有嘉禾揽下了那高达2.13亿的投资。
    工程进度不可能有这麽快,青格里河的河水也不可能流淌过来。
    郭阳指着远处最好的那块荒地,上面的稀疏的植被还清晰可见说。
    「候书记,青禾牧民定居的进展如何了?」
    嘉禾拿下的两百万亩戈壁主要是土层浅丶荒漠和盐硷化严重的土地,但事实上,阿魏戈壁上是有30万亩的优质荒地的。
    但这些荒地是留给当地牧民定居的,这也是一开始青禾县委的阿魏灌区开垦计划。
    侯振鹏神色有些许尴尬,「目前还在规划之中,城镇建设的规划还没审批下来。」
    郭阳问道:「那这30万亩荒地可以先开垦出来啊,届时可以先承包给青禾农业一两年,种两年苜蓿,土壤也更为肥沃了。」
    「没钱。」
    说到没钱的时候,候振鹏倒是大大方方的,毫不掩饰。
    青禾财政穷,这是没有必要掩藏的事实。
    反倒是工作效率慢,让侯振鹏更为在意,也实在是嘉禾的效率太过快了些。
    只是那上千台大型机械,看着就让人热血澎湃,这不是在搞农业,反而像是在搞各种大型基础设施建设。
    郭阳想了想,然后看向一旁脸膛黑红的向天山,「老向,我们的荒地开发还有多久?」
    向天山不假思索的说道:「除开需要换土的区域,其馀地区6月中旬就能全部完成播种。」
    郭阳琢磨着,其实阿魏戈壁的盐渍化也挺严重。
    留给青禾人民的那30万亩荒地也是同样如此,土壤盐硷化重丶肥力低。
    按嘉禾的改良计划,是采用草田轮作的方法,种苜蓿,压绿肥,施有机肥等方法改良土壤。
    自然是时间越早越好。
    沉默了片刻,郭阳说道:「候书记,有没有可能把这30万亩土地,也先承包给青禾农业。」
    候振鹏摇了摇头,「这是给牧民准备的。」
    郭阳也不强求,只是现在有水来了,离水源远的的地方开发了,更近的反而还荒着。
    总感觉怪怪的。
    一行人往山下走去。
    除了引水外,青禾农业还在荒石滩上打了不少井,主要是用作生活用水。
    不过荒石滩不同于平地,打井的过程也是磕磕盼盼。
    向天山说道:「钻头打到地下100米时,井里才冒出水来,打这口井就花了近半年时间,仅钻机的钻头就磨坏了二三十个,最终这口井打了有240米。」
    「除了灌溉,防风也是重中之重,依据地形丶风向和树木特性,初步做了一些规划。」
    「山脚下多强风,梧桐树高大,在靠近山的地方就计划种上一片梧桐林,能削弱山风,为农田里的作物提供有利的生长环境。」
    「为了抵挡强风冲击,在种树时,我们减少树木间的空隙,增加树林密度,实现抱团生长,自然就形成了一个防风屏障……」
    郭阳听着向天山在耳旁的述说,了解着这不到一年时间,阿魏戈壁上发生的点点变化。
    改造阿魏戈壁的投资很高,算上播种每亩投资达到了1500元,需要换土的区域只会更高。
    200万亩需要的投资金额超过了30亿元,这也是嘉禾迄今为止最高的一笔投资。
    也是最低调的一笔投资。
    青禾这地方本就不受人关注,阿魏戈壁也是藏在喀旦逊套山的另一侧,人迹罕至。
    这是一片被遗忘之地。
    媒体报导少之又少。
    也幸好关注少,毕竟这是一笔怎麽算怎麽亏的投资。
    若让外界知道了,指不定会怎麽议论嘉禾,冤大头?或者是有什麽不可告人的秘密。
    候振鹏等县委领导班子并没有在项目上久留。
    事实上,郭阳并没有主动约侯振鹏,而是他们自己听说了,然后就找上门来了。
    来了后,却又什麽都没提,只是露了个面,简单的交流了会儿,就又走了。
    这是郭阳第一次遇到姿态放这麽低的领导班子,即使在家乡民勤,领导人虽然给足了笑脸。
    但依然摆着官腔,仿佛永远高人一等。
    候振鹏却没有给他这种感觉。
    另一边。
    青禾县农业局局长王洪元向候振鹏说道:「书记,绒山羊丶肉牛养殖项目要不我去向嘉禾提吧。」
    候振鹏摇了摇头,「算了。」
    王洪元说道:「那阿魏菇呢?嘉禾去年可是说的振振有词的要投资。」
    侯振鹏说:「阿魏菇这两年规模扩大的太快,行情越来越差,想来嘉禾也是有所察觉,才没有贸然进入。」
    在刚种植的那一两年里,阿魏菇的价格曾经达到每公斤180元的天价。
    最夸张的时候,想买到阿魏菇,还得他侯振鹏『批条子』。
    前年每公斤还在25元左右,去年最低也达到15元/公斤,但今年至今,只有6~7元/公斤。
    如果后面几个月这价格还没有改善,有些新进入的菇农可能还得亏本。
    「县里自己想办法吧,抓紧把有机农产品的认证拿下来。」
    沉吟了下,侯振鹏看着车窗外依旧忙碌的身影,发出了感叹。
    「嘉禾已经做得更多了。」
    「现在想的应该是如何留住嘉禾,让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作为少丶边丶穷的青禾县,近一年的农村富馀劳动力输出成了农牧民增收的大亮点。
    而其中嘉禾又是大头,候振鹏对嘉禾的项目很关注。
    「放下马鞭,走出深山去挣钱」已经成了很多有市场意识的村民的口号。
    据他所知,有个村子,全村90多名劳动力,全部在阿魏戈壁上务工。
    或开垦农田,或兴修水利,挣回了六七十万元。而这个数据,放大到全县,则是四五千人,两千多万元。
    此外,还有各种物资及材料,也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活力。
    从这方面来说,嘉禾集团已经做得无可挑剔,甚至还多次因此受到了上级的表扬。
    只是眼看着快到夏季,山里的牧民正要从冬牧场转向夏牧场。
    这是让牧民定居的最好时候。
    但青禾的问题不只是阿魏灌区的荒地没有开发,居民的房屋丶养殖棚等一项项问题都还没有解决。
    按县里众人的各抒己见,几乎都是想继续让嘉禾投资,增加就业岗位。
    但候振鹏害怕嘉禾因此有了意见,这是唯一进驻青禾的大企业,青禾人得珍惜,或者说细水长流。
    ……
    开荒的日子是枯燥的,尤其还是在这寥无人烟的戈壁上。
    两百万亩的开荒也不可能东和农机一家就干完了,也没那麽多的机械和人力。
    所以,和此前一样,这次开荒也从外引进了农垦队伍。
    疆省农垦的候怀杰已经在这里干了几个月,感觉胯下的鸟都要生锈了。
    他看着正在抽菸的几个年轻小伙,都是青禾农业的现场管理,有的还才参加工作一两年。
    不过有他这种老油条,再年轻的人他也能带出来。
    「哥几个,晚上去县里一条龙?」
    「又去?」
    候怀杰笑道:「什麽叫又去?这都有半个月了,这半个月兄弟们可不轻松。」
    李超皱了皱眉,从农校毕业后,因为青禾位置偏,工资高,所以他来了这里。
    阿魏这边,干工程出身的农垦人,时不时就喜欢带人去城里洗脚。
    李超开口说道:「再坚持一段时间,加紧干吧,等播完种,带向总一起去潇洒。」
    其馀几个年轻人也对视了片刻,「对,先把事情干完吧!」
    「最后关头可别出差错了。」
    「尤其是你,老侯,你们那刀片打断了,就赶紧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