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399节
    不过从昨天开始,陈会怀就魂不守舍,他看到了新的商机。
    鬼知道广东人为了解决水稻打药施肥,想了多少办法,广东的植保机械保有量也是全国领先的。
    但却从来没有这麽完美的解决方案。
    mg-1植保无人机,为水稻田植保而生。
    他没做过多的犹豫就下了单,等啊等。
    陈会怀终于等来了心心念念的植保无人机,简单的熟悉和培训后。
    他便跟着雇用的操控飞手一起连轴转,在周边的水稻田来回作业。
    几天后,mg-1便以施工成本少和作业收费低而受到用户好评。
    「用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对他们说话嘴要甜一点,干活要快一点,作业质量高一点。」
    陈会怀向年轻飞手传输着自己理念,熟不知,飞手也正想着要不要去贷款买机搏一把。
    现在这个时代什麽都不缺,缺的只有鹰的眼光,熊的胆量,狼的精神。
    ……
    酒泉。
    郭阳正看着媒体记者描写田间场景的一段话。
    「戽种不用手,机插田间走;施肥不挎篓,治虫站田头。」
    「水田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种田人的幸福指数,让种田成为了让城里人也羡慕的幸福职业。」
    植保无人机实实在在的对田间劳作方式产生了影响。
    发布会过后几天,植保无人机mg-1官网上的销售数据是91台,小精灵是146台。
    这个销售量还可以,但却远远算不上火爆。
    尤其是还有发布会红利的情况下,未来一段时间可能还会下挫。
    「谈到无人机,大家都想看表演,却不肯下单子。」
    这是目前的常态,价格毕竟摆在那儿。
    但别看数量不多,也带来了1000馀万的销售收入。
    这个业绩让那些卖航模的厂商知道,绝对要发狂,这才短短几天时间。
    看了一会儿新闻,郭阳便准备再关注下苜禾今年的头茬苜蓿情况。
    罗修依然还没回来,这让郭阳出国的行程还要延后两天。
    由于轮作,苜禾今年的苜蓿产量将有所下降,但农户等外部产量却上升很快。
    所以总体依然保持着增速趋势。
    岛国的市场面临一些麻烦,质量检测变得更严格,但暂时应该还稳得住。
    并且,余小川在中东的工作也有了进展,沙特进行农业改革转型,苜蓿的进口量需求增加。
    沙特农业公司直接和苜禾签订了一份20万吨,价值6亿元的订单合同。
    狗大户还是很有潜力的。
    郭阳已经着手让余小川邀请狗大户高层来西北,看看苜禾如何治理盐硷,沙海如何治理沙漠。
    这两种地理环境同样困扰着狗大户。
    就在郭阳思考如何回复余小川的邮件时,宁小婧走进了办公室。
    「老板,约翰·迪尔天拖公司副总经理李越刚才在网上发了一篇帖子,影响很不好。」
    郭阳抬头,挑了挑眉,迪尔天拖?丰凯发布无人机产品,关你屁事啊!
    随着丰凯无人机的正式销售,这两天网络上挑刺的也不是没有。
    但由于有央视新闻和农民日报等为丰凯站台,主流媒体对mg-1和小精灵都多有溢美之词。
    顶多就是说说卖好不好座。
    可是,约翰·迪尔天拖公司副总经理李越看不下去了,他给出了论断。
    「我看了丰凯的植保无人机,它并不适合华夏的国情,这从销量就看得出来。」
    「农民并不买帐。」
    「从一开始,丰凯选择无人机就是一个错误的方向,如今只是更坚定了我的想法。」
    「一台续航只有七八分钟的机械,售价高达近10万元,接近一台大型拖拉机的价格,哪个农民这麽有钱买这麽一台玩具?」
    「作为从业人员,我算是在迪尔在国内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有些心得。」
    「一家农机厂商如此不为消费者着想,只想着赚钱,我只能说,不太专业。」
    「可笑的追求标新立异,以为带上六块电池就能完成大田的打药施肥了吗?」
    「做拖拉机就好好做拖拉机,迪尔天拖公司正在研究前后大轮幅铁钉齿窄轮的机械,预计能解决水稻田不能作业的难题。」
    郭阳很快就找到了相关帖子,快速的浏览了一遍。
    「这人急了!」
    「蒲飞那边怎麽说?」
    「蒲总的意思是,跳梁小丑,不用搭理他。」
    郭阳略微有点奇怪,蒲飞也是做市场出身的,能在竞争激烈的农机市场上脱颖而出,可不是表面那麽随和。
    何况丰凯和天拖在大马力拖拉机上一直是水火不相容。
    前两年的猎豹2204凭藉着价格优势,以及优异的性能,让迪尔丢失了不少阵地。
    如今,雷沃和一拖相继进入220马力,240马力也快了,丰凯更是直接拿出了竞争成品。
    双方之后在采棉机上,免不了还要再交锋一次。
    放任事情不管,还不知道事情会如何演化。
    想了想,让宁小婧先去忙,随后拨通了蒲飞的电话,问起了缘由。
    「老板放心,我心里有数。」蒲飞笑道:「这几天一些央企和关键部门在和我们接触。」
    「哦?」郭阳好奇道:「谈合作?」
    从发布会结束后,有关部门就联系上了丰凯,蒲飞说起了相关情况。
    「对,丰凯的无人机造价便宜,军工部门丶国家电网丶中海油等部门都很有兴趣。」
    「另外,mg-1在线下旗舰店的销售情况比线上好,很多农户还是没养成网购习惯。」
    「至于迪尔天拖,猎豹的性能不输其多少,但价格却要便宜将近一半,他当然急了。」
    「如果猎豹定价再高个20万,想必那李越就不会这样在网上咬人了。」
    消化了一瞬,郭阳也清楚了情况。
    mg-1对农民贵,但对种植大户和农机合作社并不是不能接受,至于国企,那就更有性价比了。
    丰凯的订单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
    至于那李越,确实是跳梁小丑罢了,网上都是吃瓜群众,有几个真的会买拖拉机?
    和蒲飞的通话没用多久,郭阳又琢磨了会儿李越说的大轮辐铁钉齿窄轮机械,愣是没有丝毫印象。
    倒是想起了高脚机,以后在小麦等旱作物打药时挺常见,但在水田里一样完蛋。
    约翰迪尔,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国际着名品牌,至今已有170年的历史。
    作为《财富》500强企业,1976年就进入国内,培育和发展华夏农机市场,留下了一串清晰的「脚印」。
    而迪尔天拖,2006年完成建设,采用了最先进的技术丶设备和工艺,可以说是国内拖拉机技术巅峰。
    当外界一片期待和赞美时,这样一位实打实的农机行业高管站出来发表意见,还是引来了大批的吃瓜群众。
    从业者有没有利益之争?
    那是肯定的。
    丰凯农机这几年的崛起虽说是搭了时代的东风,但也是虎口夺食。
    约翰·迪尔就是受影响最大的厂商之一。
    李越原以为,有了约翰·迪尔带头,肯定能引起了不少从业者发声。
    但让他瞠目结舌的是,的确有人发声了,还是来自无人机行业的声音,但你们为什麽站丰凯啊?
    「我们的航模大部份都卖向了国外,就像是玩具出口一样。」
    「有些国外的客户来华考察,会问我们,你们的无人机究竟能用来干什麽?这也是很多对无人机行业好奇却不了解的人想知道的。」
    「航模还能用来干啥呢?大概只能拿来参加比赛吧!」
    「无人机在国内属于朝阳行业,从事无人机生产的厂家数不胜数,但大多数都是航模厂家,竞争异常的激烈。」
    「其实看到丰凯推出的植保机和航拍机时,业内挺兴奋的,很多人都找到了模仿的对象。」
    「这段时间不少同行都在陆续下单。」
    李越当然不服气,迪尔在业内也是很有影响力的。
    一番联系沟通,很快就有不少农机公司站出来指出植保无人机的各种缺点。
    「对于普通农民家庭而言,一次性投入太多,收回成本的时间太长。」
    「续航时间太短了,打药几分钟,充电一小时,要想连续作业,那不得准备二三十块电池。」
    「药剂浪费太大了,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这些论点很快就得到了一些人的拥护,也引来了一些争论,在网上的帖子也越来越长。
    「9.8万的价格,对于农民来说,确实太贵了,在外幸苦打工存钱,都得存几年呢。」
    「不是贵,就很离谱,哪有农民会花钱买这麽一个祖宗回家?」
    网友纷纷吐糟价格,连毫不相关的联想副总裁黎元辉也站出来发表了一番见解。
    「小精灵无人机只是玩具,定价9800元比一台电脑还贵,是极其荒谬和不可思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