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577节
    拍照完全足够了,不用去蹭别人的鱼获,离家近的也不用花钱买鱼带回家。
    「王聪,55.3斤。」
    负责称重的裁判员有些遗憾的说道:「可惜了,你这发力的有点晚,不然名次还是有希望的。」
    「满足了,过足了瘾。」王聪笑了笑,说道:「快称称我旁边那位哥们钓了多少鱼。」
    王聪旁边就是郭阳的钓位,虽然中途弃赛了,但比赛的过程中郭阳也大出了风头。
    王聪更是在下午换上了留下来的黑蚯蚓后,最后关头连续上了两头大狗鱼,让比赛成绩迅速拔高。
    其馀有不少人也是受他的启发,及时的换了钓饵,最后收获颇丰。
    这其中也包括邓刚丶刘志强和老鬼易哲等钓鱼界成名高手。
    何况,还有赛前的那一幕。
    所以,不少人都很好奇,这位疑似老板的退赛选手究竟钓了有多少鱼。
    就这麽一会儿,这些人也都围了过来。
    「散开点,散开点,挤这麽密,不拍掉下水啊!」
    在裁判的呵斥下,这些人也缓缓散开,但耳目依然停留在称重的裁判身上。
    只馀留下拍照的摄影师和记者莱拉。
    裁判也不墨迹,三下五除二的称完,大喊出了众人关心的数字。
    「68.8斤!」
    虽然从冰面上摆放着的鱼上,就能估算出大概的重量,但真当成绩出来时,也引起了一阵惊呼声。
    「我靠,这个重量已经快进入第一梯队了吧!」
    「应该够前十名了。」
    「我看有点悬。」
    「如果不弃赛,估计第一了,我看这些竞钓界的高手也也不过如此嘛,连业馀的爱好者也比不上。」
    听了这些言论,部分排名前列的高手面色如常,运气本来就是钓鱼比赛的一部分。
    野钓的时候,管你是不是高手,空军一样是常态。
    但也有不服气的在嘀咕其完全是靠熟悉鱼情,还有饵料的缘故,才取得了优势。
    哈族记者莱拉凑在记录员身前,问道:「这个成绩如何?」
    「这会儿刚好第十,但还有二十来个选手的鱼获没称,还有悬念。」
    闻言,莱拉不由有点紧张,这要连前十都没进,新闻的话题性都要少一大截。
    跟随裁判员的脚步,莱拉也看到了剩下选手的战果。
    大多数鱼获明显不够,但也有两个有威胁性的,这让莱拉心里不由一咯噔。
    「68.6斤。」
    第一个有威胁的选手出来,莱拉松了口气,但第二个成绩一出来就让她略感郁闷。
    「69.3斤。」
    就多了0.5斤。
    「中午那些小白条都快接近两斤了,不拿去烫火锅,名次绝对有了。」
    显然,不止莱拉注意到了,其馀人也注意到郭阳的小白条不见了。
    甚至连钓手都没在湖区出现了。
    ……
    次日,去往青河的路上。
    郭阳一路都在沉睡,实则一直在种子商店里忙着测试培育各种蚯蚓品种。
    这种状态,从昨天晚上就开始了。
    对于蚯蚓,郭阳原本不太熟,但和徐学农沟通了一番后,才知道天敌中心竟然有这方面的人才。
    顿时就可郭阳输出了不少的资料。
    我国的陆栖蚯蚓包含亚种已记录的大概有300馀种,其中药用蚯蚓9种。
    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就连青藏地区也有特有的蚯蚓品种。
    而在西北地区,共计有17种主要蚯蚓品种。
    蚯蚓对土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后世的一号文件上,也明确严厉打击盗挖黑土丶电捕蚯蚓等违法行为。
    蚯蚓粪也被称作是有机肥之王。
    蚯蚓养殖和有机肥制作不仅能应用于农业生产,也能用于生态环境治理,甚至也可以成为生物防治的手段。
    其潜在价值极高。
    不过国内这时候的蚯蚓养殖少,即使有,也是用作钓鱼和药材,蚯蚓粪只是作为一种副产物。
    经过天敌中心和郭阳一个晚上的总结讨论,总结了几个培育的要点。
    天敌中心提出的抗逆性强丶耐低温乾旱的新品种。
    这是规模化饲养的前提。
    不然以西北气候乾冷丶蒸发大的特点,蚯蚓的成活和繁殖率都会低得令人发指。
    天敌中心考虑的是成活率,而郭阳则更在意其经济价值。
    能开挂,自然是培育的越高级越好,而且郭阳想的也不只是西北,全国其它地区也在他的远期计划中。
    毕竟养殖场全国都有,有机肥的销售也是遍布全国。
    生物肥料,
    土壤改良,
    生物防治,
    废弃物处理,
    再加上天敌中心提的抗逆性。
    这就是郭阳暂时定下的几个培育方向。
    而仅靠昨天收集到的蚯蚓,他就已经筛选出了一两个有能满足生物肥料和土壤改良的品种。
    生物肥料特性的要求,简单说就是要蚯蚓能吃又能排,排放的蚯蚓粪还要品质高,营养素越多越好。
    而土壤改良则是要求蚯蚓活性高,好动,能在土壤中尽可能多的创造微小通道,增加土壤通气性和渗透性。
    事实上,除了抗逆性,另外四条特性都是相辅相成的。
    不过种子商店的培育有侧重性,想集齐多条特性于一体,还有点难度。
    郭阳估计只有回酒泉了,凭藉丰富的种质资源才能完成最后的培育。
    越野车沿着216国道穿过茫茫戈壁。
    相比阿魏戈壁,这一片戈壁要远大得多,如果要有一个比较对象,大概和瓜州的风电场面积相当。
    自然条件也相差不大,碎石遍地,是捡石和自驾游的好地方,但不适合发展农业。
    然而,这一片依然是阿勒泰牧民的冬牧场。
    戈壁上冬天浅薄的乾草帮助游牧的牧民度过了最艰难的一段时间。
    当越野车穿过戈壁,越过丘陵,便能看到阿魏戈壁的身影。
    这是一片得天独厚的平坦之地,土层也相对深厚。
    唯一的制约便只有水,而当引水的隧道穿过喀旦逊套山后,这里便成了新的沃野之地。
    喀拉通克镇是阿魏戈壁北边的一个小镇,源自于喀拉通克铜镍矿。
    该企业成立于1978年,是疆省首个大型有色金属企业。
    一直以来,都是当地的利税大户,也是污染大户。
    不过早在嘉禾成立青禾农业之前,喀拉通克就开始了污染治理。
    当郭阳穿越喀拉通克时,一起矿山废弃物堆积的山坡上,还有一些枯黄了的杂草。
    看到这,郭阳又联想到了蚯蚓。
    蚯蚓是修复被重金属废弃物污染的土壤以及作为环境污染的指示生物。
    说白了,重金属也能作为有机物质被蚯蚓吃掉。
    那能不能强化一下这方面的功能?
    郭阳觉得可以试上一试。
    在阿魏戈壁的边缘,映入眼帘的则是一排排的白杨树。
    虽积雪未化,但白杨树已冒出了嫩芽。
    白杨树是西北最普通的一种树,只要有草的地方,就有白杨树的影子。
    而在白杨树的后方,就变成了大片硕果累累的沙棘林,过了沙棘林,才是青禾的牧草种植区域。
    层层防护让阿魏戈壁的中部和南部农业核心区远离污染源。
    其中离引水渠最近的30万亩土地被分给了当地游牧的牧民,其馀则是青禾农业的地盘。
    不时还能看到农机翻地的身影。
    牧民定居的地方也在这两年凭空拔起了一座小镇:阿格达拉镇。
    在小镇上,郭阳也见到了等候多时的王宽等人。
    王宽等在车门旁,等郭阳一下车,就过来说道:「老板,一路过来辛苦了,先去吃饭,早上才现杀的羊。」
    「行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