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穿越当县令 第325节
    扔几块玉石进去,让他们好好打上一架。
    内部的撕裂,可远比他从外力破开要快。
    再说了,他都帮忙建设人才梯队了,谁还能怀疑他的用心?
    “顺便再催一催,让他们多买点原料,不然造得太慢了。”
    祝亚祝耘立刻答应。
    他们肯定会照做的!
    就听纪大人的话。
    果然,曹家知道,纪楚觉得武器作坊工匠太少,所以想帮忙补充一些,可以自己写信推荐时,那曹二老爷简直要乐得蹦起来。
    纪楚推荐的人啊,那肯定极为厉害。
    都说跟着纪楚能升官发财,果然不错。
    听驿馆的人道,纪楚还给他侄儿写信,让远在广宁卫的侄儿不用担心,他会送武器过去的。
    这侄儿真不错啊,幸好自己跑到那么远的地方。
    也幸好他爹娘,也就是纪楚兄嫂人很好。
    否则这钦差大人,肯定不会这么卖力。
    看他能建设好一个工业作坊园,帮曹家建设一个武器作坊园,那也行吧。
    任谁在这里面,也看不出一丝一毫的问题。
    毕竟从哪看,纪楚做的都是好事。
    果然,纪楚的信件一出去,不少厉害的匠人都来应征。
    甚至有人提出,要不然咱们也造火器?
    纪楚对此并未回答。
    但如今造火器才是大趋势。
    要说曹家跟其他三个作坊不动心,才是怪事。
    几番上门之后,纪楚那边也道:“造火器可以,但你们四个作坊如今的差事都没做完,还有精力造火器?”
    这话说的,是什么意思。
    经过不少人分析过后,终于有人得出结论。
    “纪大人,是不是在变相催我们快点造冷兵器。”
    从纪楚回原化州,就表现出对督造武器的急切。
    这么看的话,好像确实如此。
    难道这是给他们的奖励?
    谁先做完订单,谁就能造火器?
    为了他侄子,还真是卖力啊。
    不对,也是为了向朝廷交差,证明他这个钦差做得不错。
    看看人家纪楚,终于明白他的政绩为何那样好了。
    一个个胡萝卜在前面吊着,四个作坊几乎比着赛的买武器,招揽人才,同时还要加快生产。
    短短半个月里。
    原本萎靡不振的武器作坊,终于有了几分当年的影子。
    “纪楚这官做得可真好。”
    “曲夏州那边,都是这么做事的?”
    “这也太利落了,说做什么就做什么。”
    原化州的官吏们恨不得立刻做笔记,看看人家纪楚怎么当官的,再看看自己!
    真是没法比啊。
    外面看着热热闹闹。
    可四家作坊内里,准确说后面的四个家族,则显得极为混乱。
    作坊是正式运转了。
    可他们内部的混乱,却是跟作坊完全割裂。
    主要原因有好几点,一个是新来的工匠实在厉害,几乎立刻取代原有的话语权,让原本的匠人根本没有立足之地。
    人人都知道,跟着纪楚带来的人能赚钱,肯定听话啊。
    就看那祝亚祝耘两人穿的戴的,还有平日里吃喝。
    再听他们给家里置办的物件,修缮的房屋。
    谁不跟着他们做事,那才有鬼。
    再看看纪大人请来的匠人,哪个不是心高气傲,嘴里还嘟囔着:“就这点活?要不是纪大人来请,我们肯定不干的。”
    他们虽然并不认识纪大人,却不妨碍他们对纪楚十分爱戴。
    只要能帮到忙的,肯定过来啊。
    随着他们的话语权越大,四个武器作坊,明显不怎么听话了。
    而且对各种用料十分清楚,少了不知道多少油水。
    这让很多从里面捞钱的老人很不爽,跟家族闹着要赶走他们。
    但这种时候,怎么能赶走这些人?
    毕竟这些人是真的懂技术,真的会生产。
    人事上的麻烦,已经足够纠缠不清。
    还有另一方面的麻烦,更是让曹家为首的各家举步维艰。
    那就是,钱。
    现银不够用了。
    做过买卖的都知道,如果说自家有多少资产,那指指房子,指指地。
    但要问有多少流动资产,基本上就不多了。
    这也是曹家他们,不肯拿钱出来买如今价格的矿料的原因。
    之前在矿产上大赚一笔,除了交给公账上的,剩下的都分给各家。
    现在公账的可以拿出,揣到各方里的银钱,那是真的只进不出。
    就跟一家人合伙做买卖一样。
    今年挣了一百万,扣掉明年的原料钱三十万,剩下七十万,一半放公账,一半分给带头做生意的爹娘,以及各种各自出力多少分钱的三兄弟。
    现在原料价格上涨,三十万不够用,就算把公账上的三十五拿出来,还是不够用。
    那怎么办呢?
    当家的更不敢把公账全部掏空,其他花销就不管了?
    可买料钱又不够,怎么办?
    只能从各家要。
    但这钱放在各家,谁会从自己兜里掏钱?
    各家各方,又是一笔烂账。
    而且谁出的多,谁出的少,不要闹一闹?
    因利而聚的人,此刻必然不会站出来“承担”责任。
    因利而聚,必然会因利而散。
    什么?
    说以后赚钱了,再把银子给大家?
    那怎么给?
    按照分成给,还是按照比例给?
    不管按照什么方法给,反正曹家是为银子忙得焦头烂额。
    当初矿料价格低的时候,做了朝廷的武器订单,那还有得赚。
    可他们只想倒卖,只等价格降下来之后,再说做武器的事。
    毕竟这事,他们也做过多回了。
    谁想到这价格一路飙升,按照朝廷原本给的银钱,都要亏本做啊。
    曹家只能咬牙挺着。
    纪楚一门心思要造武器,不给造的话,他们肯定有麻烦。
    怎么说也是个钦差,还是个有本事的钦差。
    再者已经给他们机会了。
    挺过这阵,明年把手里的囤货一卖,必然能赚回来。
    曹二老爷看着手底下几个子女,还有旁支的几个侄子侄女。
    只觉得万分头疼。
    分钱的时候,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如今遇到困难,怎么能躲就躲。
    之前吃了多油水,现在却不肯帮忙。
    难道全都指望公账,全都指望他们二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