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
李隆基咬牙切齿。
觊觎他的皇位,安禄山必死无疑!
天幕中,队列前的安禄山春风得意,走上高台。
天幕下,李隆基磨拳霍霍,想弄死安禄山。
此时,就在李隆基目眦欲裂的瞳孔里,倒映着李隆基和安禄山携手的画面。
怒火烧到头发的李隆基,大脑宕机了。
他反复看着天幕,确定了,他的的确确是跟安禄山,这个大胖子拉手了。
携手?
手拉手?
牵手成功?
他生病了?身边放着一个堪比仙人的妃子不牵,拉安禄山这个大胖子?
接着,所有的军队齐齐跪下,跪在了李隆基的面前。
李隆基恍然。
哦……这是,打了胜仗?不是要抢他的皇位?也不是要谋反?
所以,前几日看到的那个安禄山,以后真的会成为他麾下的一员猛将?
愤怒之后,惊喜席卷了李隆基的心头。
他,如太宗识李靖一般,也亲手提拔了一个为大唐征战的将军!
李隆基飘飘然了,在心里默默把自己和太宗划上了等号。
安禄山从害怕,到激动。
他身上的肉就没有停止颤抖过。
他就知道,上天让他一个人看到如此神迹,那便说明他一定不凡!
他,安禄山,以后会是大唐的大将军!
本来就膨胀的安禄山彻底膨胀了。
他觉得自己有两丈宽,出去都要横着走。
这小小的地方是困不住他安禄山了!
此时安禄山志气比天高。
他甚至想象着自己已经站在了李隆基的身边。
天幕里,安禄山是和李隆基一同站在皇位前的。
看着天幕的安禄山也恍然生出了跟皇帝平起平坐的错觉。
他甚至想往那皇位之上坐一坐。
天幕里的画面又变了。
李隆基和安禄山手拉手跳起了舞。
李隆基点头。
打了胜仗,是该庆祝庆祝!
接着没多久,杨贵妃也加入了跳舞的行列。
于是两个人的舞蹈,变成了三个人的舞蹈。
李隆基开始觉得不对劲啊。
不对啊,这是他的妃子啊,安禄山拉什么拉?
他不要脑袋了?
天幕渐渐暗了下来。
舞蹈结束了。
四周安静了下来。
李隆基喜悦还未消散,还带着些许疑惑。
怎么了?天幕为何突然不亮了?
在李隆基的疑惑到达顶峰的时候,天幕火光骤起。
极为刺眼的光芒让所有人都遮住了眼睛,所有人再睁眼时,满目是毁天灭地的熊熊烈火。
所有人身上像是被灼烧了一般。
比刚刚更大声的军队列阵声传来,伴随而来的还有乱的马蹄和刀戈相撞的声音,场面混乱起来,冲天的火光将所有人都卷入其中。
不,声音远远不止这些。
婴儿的哭嚎声,妇孺的求饶声,刀戟刺穿人身体的声音,混乱场景下,甚至还有鲜血一滴一滴落在地面上的嗒嗒声。
这,才是真正战起。
在所有人都以为会看到更惨烈战场的时候,大火消失,周遭再次暗了下来,仿佛刚刚一切的骚乱和痛苦都是错觉。
不!还有一丝光亮。
但这光只有一束,可光极为强烈,打在了最高处的皇位上。
皇帝不在,贵妃消失。
可皇位依然端正放在那里。
大腹便便的安禄山重新出现,于众人的拥簇之下,直直往那最高的明黄龙椅走去。
李隆基逃了,安禄山坐了上去。
皇帝可以逃,但皇位,永不会消失。
它就在那里,亘古不变。
【作者有话要说】
虽然没到一万字,但勉强算个万更。夸夸我的那些宝贝进来挨亲=3=
第90章 (视频) 马嵬之乱
大殿前, 所有人都没有缓过心神。
他们震惊于身上炙热的灼伤感,震惊于那战场的混乱,妇孺的哭嚎。
刀刺穿的就是他们自己的身体, 流血的滴答声,那是他们自己的血液。
还有那极亮,但空悬的皇位。
尽管所有人在第一次天幕就已经知道, 他们的陛下会弃城而逃, 但每次看到这样的场面, 心中仍旧会骤然紧缩。
在所有人的心神深陷天幕不可自拔的时候, 天幕传来浑厚的声音,将他们惊醒。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 千乘万骑西南行。】
众人被当头棒喝, 所有人清醒地意识到,动地来的鼙鼓,逼得千乘万骑往西南行。
那不是西南行,那是……逃窜。
“西南行”的是陛下, “动地来”的是安禄山。
安禄山!
逆贼是安禄山!
韩休当即上前:“臣请求陛下派人,即刻捉拿逆贼安禄山!”
有不少大臣站出来纷纷附议。
李隆基的气愤像是在第一次误以为逆贼是安禄山的时候耗干了。
他现在很平静。
尽管低沉的神音将他从亡国的梦境中拽了出来, 但他依旧是恍惚的。
他的脑中是铺天盖地的哭喊求饶声, 还有那醒目的, 空悬的皇位。
要现在, 就杀了安禄山吗?
李隆基犹豫着。
此时, 越来越多的大臣站出来, 请求将安禄山即刻处死。
李隆基心中犹豫, 但天平还是偏向了将安禄山这个不确定因素给扼杀在摇篮。
他伸出了手:“传朕旨意……”
此时, 天幕开始晃动。
这不是转换画面时的黑暗, 也不是天幕即将消失的暗淡。
天幕画面没有消失,但是忽闪起来,堆聚的阴云隐隐有消散之势。
张九龄像是看懂了什么。
他站了出来,急忙开口:“陛下三思而后行,臣恐陛下下旨刺死安禄山之日,就是天幕消失之时!”
现在离天幕所说的安史之乱还太远,从天幕之中知道的有效信息还是太少。
最明智的举动是,让天幕依旧存在着,至少,在安史之乱之前,天幕都应该在这里。
天幕消失……
李隆基将张九龄的话听进去了。
天幕消失,意味着背刺结束。意味着从此,他李隆基有任何失德行为都不会再被天幕指摘出来,惹朝臣谏言,他再也不必听后人对他的谩骂。
从此,他可以捂住耳朵,什么都不听,什么都不问,什么都不想。
他是皇帝,他可以过着天幕中那个自己过的奢靡生活。
那样的生活多惬意啊。
不像现在满朝文武都等着抓他的小辫子,没有一个人敢说他的不是。
想到不再被背刺的快乐,李隆基动摇了。
天幕随着李隆基动摇的心神,晃的更加剧烈起来。
周围漆黑的天逐渐出现几缕亮光,这是托举天幕的阴云在慢慢消失。
张九龄彻底着急了,他上前几步,声音更大了几分:“陛下三思啊!”
刚刚劝谏的大臣们意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在天幕摇摇欲坠即将消失的时候,他们想明白了其中的关节。
杀不杀安禄山其实不是决定唐朝灭亡与否的根本因素,能决定大唐兴衰的,只有陛下,大唐的皇帝,李隆基。
安禄山不重要,但天幕不能在这个时候就消失。
于是刚刚劝李隆基的那些人又纷纷站出来,恳切道:“陛下三思!”
安禄山绝对不能死。
李隆基几乎要把命令说出口了。
该如何说,用怎样的措辞,他甚至已经在心里酝酿好了。
但不知怎么的,他的脑海中,倏然又想到了那个空悬的皇位。
寂静的黑暗里,那皇位明亮且尊贵,是至高无上的象征。
恍惚间,李隆基再一次听到了铺天盖地的呼号,那求救的,是大唐的子民,被刀枪贯穿的,是大唐子民的身体,正在流的是大唐子民的血液。
这一切的根本,不是安禄山是死是活,这一切的根本,是那空悬的皇位。
安禄山究竟该不该杀?
他这样仓皇下达杀安禄山的命令,除了希望摆脱天幕的背刺,还隐藏的怎样的情绪?
他为什么这么迫不及待想让安禄山消失在这个世界?
李隆基叩问内心。
因为他害怕。
他怕安禄山再一次攻打过来,他怕自己的皇位成了安禄山的坐下之物,他害怕历史重新上演,而他李隆基,依旧被永永远远钉在耻辱柱上。
可现在的安禄山,仅仅只是一个偷羊贼啊。
为了这个小小的偷羊贼,要用天幕消失为代价?
他李隆基究竟对自己有多不自信?
李隆基渐渐想明白了。
他知道了安禄山的谋反心,知道了安禄山的谋反时间,他如果能再次让安禄山谋反成功,那他这个皇帝当的也实在太过废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