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00章
    “在此之后,他整顿吏治,治理蝗灾,政局能稳定下来,他有卓越之功。”
    李隆基也想起了往事。
    他想起了一路辅佐自己的宰相姚崇,想起了年轻时意气风发想干一番大事业的自己。
    画面又在变化。
    这回是一人手拿笏板,义正言辞,激言上谏。
    韩休道:“这是宋璟。”
    颜真卿抬起头,慢慢端详着这上谏的画面。
    他还记得宋公去世引万民来拜的场景。
    而当时的他,就是拜宋璟的万民之一。
    如今隔世经年,他身兼要职,在朝廷之中也能有一席之地。此时他站的地方,或许也曾是宋公经过之地。
    责任感与使命感油然而生,同样的大殿之间,新老大臣对大唐的一腔忠心,在不断传承。
    韩休想着宋璟临死前的嘱托,几乎泣不成声。
    那张带着折痕的,已经泛黄的纸仍旧在他书房之中好好保存。
    可那张纸啊,已经有许多年,都没有再拿出来了。
    韩休看向同样在缅怀的李隆基,发自内心地笑了。
    现在这个帝王已经成熟了,他已经不再需要那个紧箍咒了。
    他已经是一个真正的,勤政爱民的好皇帝了。
    他开口:“‘前称房、杜,后称姚、宋’,宋公守文以持正,直言上谏,引领清明的政治风气,真王佐才也!”
    画面上出现了高耸入云的山峰。
    这是泰山。
    泰山之上,明黄衣袍的皇帝带领众人立于山之巅。
    而离皇帝最近的位置,站着一个老人。
    一向稳重的张九龄内心情绪喷薄而发。
    这是张公张说,这是一手将他提拔上来的张公。
    他在去世之前仍旧时时刻刻指点着自己,让自己不要孤高自傲,切莫走上他的老路。
    于是他也开始学着从空中的阁楼走下来,尽心为老板姓办着实事。
    他记得张公办公处的牌匾题有“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浩大气象之中,孕育新生。
    若张公能看到如今安史之乱已被阻止,盛世依然存在,想必也能安心了。
    张九龄道:“张说,文成典礼,当朝师表,一代词宗。辅佐陛下将大唐盛世推至顶峰。”
    李白便览盛世,盛世追入李白眼中。
    这出现的三人让众人明白,天幕这是要借李白的眼睛,讲那些有有大成就的宰相?
    正当所有人都在猜测,天幕要以怎样的画面来展示张九龄的时候,天幕变了。
    画面的确出现的是张九龄,可张九龄背后之景,他们分外熟悉。
    这不就是他们现在站着的大殿吗?
    宇文融弱弱开口:“我不是宰相啊,我怎么在天幕看到我了?”
    不仅是宇文融,在场的文武百官都在天幕之中找到了自己。
    这是他们上朝之景。
    而在高位之上坐着的,是威严无比的皇帝,李隆基。
    百姓议论纷纷:“这是什么,变了,怎么变了?”
    “这是皇宫吧?”
    “王维是不是传出这么一首诗,‘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是不是说的就是这样的景象?”
    “正是,正是!”
    而天幕上的文武百官也仅仅只是出现了一瞬,天幕又换了新的画面。
    画面切地极快,有不同的人出现在天幕之上。
    这不像是他们听到的天幕之中的历史,这更像是他们自己的历史。
    曾经死守睢阳的张巡,此时正在睢阳带着百姓一起下地插秧。
    “太守,不休息休息啊?”
    张巡和煦地笑着:“还不累呢。”
    张巡知道,他的任期将满,睢阳城内,连街头乞讨的乞儿都能有饭吃了。
    睢阳不再需要他了,他得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了。
    哥舒翰带刀骑马,一柄大刀舞地虎虎生风。
    不知哪个武将家的孩子在旁边鼓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封常清和高仙芝二人在边关驻扎,跟将士们聚在一处,分着吃食。
    天上是雄鹰振翅,长烟之中,是落日染红的半边天。
    文官在朝廷上直言上谏,为大唐尽心尽力,为百姓殚精竭虑。
    武将在外驻守边关,于大唐周围拉起防线,保大唐千秋万代的太平。
    长安城哗然。
    “这是谁啊?”
    “不认识啊。”
    “这个呢?”
    “也不认识啊。”
    “但是我知道那上朝的,都是给百姓办事儿的人。”
    “那拿刀拿枪的,就都是保护百姓的人!”
    就在此时,天幕上不再是寥寥几人快速闪过。
    天幕之上,出现了千千万万的人。
    这是长安的俯瞰图!
    百姓哗然。
    此时的长安城像是炸开了锅。
    所有人都在感受着天幕的视角。
    所有人像是倏然变成了在蓝天低飞的燕雀,在看这片他们生长着的土地。
    “ 我这是第一次这样清楚看到长安的一百零八坊!”
    “那不是胡玉楼吗?你们看到了吗?”
    “看到了看到了!那楼上花朝袖带的,可不就是楼里的姑娘吗?”
    “这是我的胭脂铺啊,我的胭脂铺还开着呢。”
    “这是我的面馆,我家面可好吃了。”
    “居然有我捏糖人儿的小摊子,我以为看不到自己的呢。”
    “这是俺家,我看到俺家牛了!”
    官府不再大量征兵,没有兵车行,而丽人行是常有的。
    但丽人不是荣宠一身的贵妃,更没有权倾朝野的奸相。
    丽人是大唐之中每一个生活着的,焕发着勃勃生机的女子们。
    朱门是有酒肉,但草屋之中也是能吃得上白米饭的。
    路边是野花野草,家家都有御寒冬衣,哪有什么冻死骨啊。
    画面不再局限于长安城内。
    这燕子像是变成了李白笔下的大鹏鸟,越飞越高。
    飞出了长安,飞向京郊。
    “这是麦子啊,这是大片的麦子,里面也有我种的一份儿。”
    “现在不打仗,赋税也没那么高,我能安心种地,收成也更好啦。”
    “就是饥荒年月,也有朝廷发的赈灾粮食,不担心。”
    “看这群麦子,长得多喜庆啊。”
    大鹏鸟越飞越高,飞出了京郊,飞向了盛世大唐。
    这些扎根土地的百姓,真正看到了李白口中从天上来,而奔流不复回的黄河之水。
    看到了从银河而落下的,于阳光之下闪着光的瀑布。
    看到了烟花三月之中,落英缤纷的扬州城。
    看到了比登天还难,蜿蜒波折的蜀山之道。
    看到了在天门中断而开的楚江。
    楚江之上,一条船上高挂白帆,于旭日之中,缓缓朝着所有人走来。
    船上不再是形影单只的李白,他身边站着另一个人。
    这人较活泼的李白要更深沉一些,他依旧带着济世的目光,看着这整个大唐。
    有人认出了那人,开口:“那是杜甫,那是杜甫!!”
    “诗仙李白身边站着的,终于是诗圣杜甫啦!!”
    杜甫看着天幕上,与偶像并肩而战的那个身影,泣不成声。
    他原以为自己面前有一座终其一生都无法翻越的高峰,而就在此时,高峰并没有消失,是他跨过了那座高峰,与远隔云端的仙人并肩而立。
    天生我材必有用,必有用啊!
    他杜甫也有一日,能跟名人李太白站在同一高度俯瞰这人世间。
    小小的酒馆里,是杜甫压抑着的哭声。
    碎嘴子抓耳挠腮,怎么回事呢?小杜实在太喜欢哭了!
    这时候,一方酒馆内传来清晰而洪亮的声音。
    这声音如清泉流水,淙淙流过人的心间。
    “在下李白,可否请教郎君姓名?”
    这声音离杜甫极近,就在杜甫的背后。
    李白看到了杜甫的侧影,想起那是在傍晚与他有着一面之缘的人,心中有个莫名的猜测无端生出。
    这想法越发激烈,而李白顺从本心,走到了杜甫的身边,开了口。
    杜甫呆坐在那里。
    李白笑着,躬身行礼,再次问道:“在下李白,李太白,可否请教郎君姓名?”
    杜甫恍如惊醒,本能回答道:“在下杜甫,字子美。”
    李白印证了心中的猜想。面前之人就是自己想要结识的诗圣,李白果断邀请道:“在下有游历梁宋之心,不知子美可愿同行?”
    这是,杜甫慢慢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
    他心中如万千礼花于漆黑之夜瞬间燃放,满目绚烂。
    “自然愿意。”
    呆坐在一边的变成了碎嘴子。
    他像是被抽了脑干,傻坐在那里,几乎失去了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