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大周不良人 第298节
    “刑部大牢。”
    贾兴文第一时间给出了答案。
    赵洵点了点头。
    你永远可以选择相信贾兴文。
    “刑部的话确实有些麻烦,我和刑部不算熟,看来这件事想通过自己解决是不可能了。”
    赵洵摇了摇头,又转向旺财道:“旺财,你觉得我若是请求冯大人出手,他会同意吗?”
    “冯大人?”
    听到这,旺财的脑袋摇的跟个拨浪鼓一样。
    “冯大人应该不会愿意出手的吧。”
    像冯昊这种天子近臣完全没有必要为了王忠益去得罪皇帝。
    何况冯昊最近自己都惹了一身的骚。
    西域之事显隆帝肯定很生气,数万安西军,竟然生生退回到了沙洲,将安西都护府拱手送给了西域三十六国。
    若不是当时长安形势危急,显隆帝很可能直接降下一道圣旨问责。
    ...
    ...
    “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呢?”
    赵洵却显然没有打算轻易的放弃。
    对他来说,冯昊还是一个很有底线很正派的人。
    正派不等于古板,正派也不等于孤直。
    在赵洵看来,冯昊是一个外圆内方的人。
    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上,冯昊表现的很艺术,很圆滑。
    但其实冯昊内心也是有属于自己的原则的。
    这个原则就是必须是向善,必须是公平公正。
    若是谁触及到了他的底线,冯昊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抨击之。
    当然这件事情有些复杂。
    因为牵扯到了皇帝。
    显隆帝这厮的态度很微妙,毫不犹豫的将王忠益投入到了刑部大牢之中,却没有在接下来责令刑部甚至是三司会审。
    只能说这个狗皇帝帝王心术确实很厉害,明白这个时候冷处理是最好的选择。
    王忠益毕竟也算的上是一个名臣,朝中应该有不少的同袍同僚,甚至是故交故旧。
    这些故交故旧肯定是会想尽办法帮助王忠益,所以他们会不惜犯颜直谏。
    如果这个时候显隆帝选择三司会审的话,那这些王忠益的至交好友肯定会一个个的跳出来为王忠益发声。
    但是显隆帝偏偏选择了冷处理。
    这就让这些人无法发力,无处发力。
    就像是蓄足气力,一拳打到了棉花上。
    显隆帝甚至可以选择不上朝。
    这对这个无耻至极的狗皇帝来说应该算是常规操作了。
    只要显隆帝选择避其锋芒,臣子们便没有什么太好的应对方式。
    唯一的选择就是写奏疏替王忠益申辩。
    但是这样也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显隆帝也有后手。
    他可以选择不看啊。
    一旦显隆帝选择将奏疏留中不发,那这些奏疏就如同泥牛入海一般,再难有任何音讯了。
    显隆帝是掌握了主动权的,只要他不想看没有人能够逼着他看。
    他不上朝,不接受臣子求见,不看奏疏,臣子就没有其他的办法。
    唯一的选择是前往大明宫宫门外哭谏。
    这种时候显隆帝还有杀手锏,那就是廷杖。
    廷杖是对付不听话大臣的必杀技。
    所谓廷杖说白了就是打屁股。
    这十分吻合封建礼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那一套。
    皇帝可以打大臣屁股,父亲可以打儿子屁股,丈夫可以打妻子屁股。
    说白了就是一种宣示权威和强势地位的方式。
    显隆帝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挫败一些臣子的锐气,也让其他想要替王忠益发声的臣子三思而后行。
    毕竟对这些人来说,有的真的是王忠益的至交好友。
    这些人替王忠益发声是没有存任何其他心思的。
    至于另外的一些,其实只是为了借此博得一个好名声罢了。
    好名声这种东西是官员的最爱。他们就像是爱惜羽毛一样爱惜名声。
    若能博得一个直臣的名声,便是让他们做什么事情他们也都是愿意的。
    当然了,显隆帝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
    毕竟廷杖也不是什么人都挨的起的。
    一通板子打下来,身体差一些的直接就扛不住了。
    因此落下隐疾的不胜其数,一命呜呼的也不是没有。
    连命都没有了,还要名声作甚?
    所以显隆帝光是靠着这一套三连就足以打压掉百分之九十五的臣子。
    剩下的那些屈指可数。
    不过在赵洵看来,冯昊算是一个。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相处,赵洵对于冯昊的为人很敬佩。
    所以他打算试一试。
    ...
    ...
    不良人二层楼衙署。
    不良帅冯昊端坐桌案之后,神情十分严肃。
    “你想让本官替王忠益求情?”
    对于赵洵提出这个请求,冯昊其实一点也不意外。
    赵洵还是像以往那样古道热肠,十分的热衷于帮助别人。
    哪怕这个人和他并没有什么利益关系也无所谓。
    这恰恰在朝中是最难得的东西,也是冯昊最看重赵洵的东西。
    在朝廷这样一个鱼龙混杂的地方,驱动力无外乎是利益。
    有了利益就有了党争,就有了党同伐异。
    这些家伙在朝中吐沫星子四溅,争的是头破血流,所求的无外乎也就是个利益。
    而赵洵恰恰是能够跳脱其外,完全不去看利益的人。
    这一点在朝廷之中实在是太可贵了。
    “是的属下希望大人能够替王将军发声。”
    赵洵没有任何犹豫,慷慨激昂的说道:“王将军乃是大周的功臣。属下曾经在案牍库中调取了有关王将军的全部卷宗。发现王将军曾经数次率领朔州军击败北方蛮族,取得大捷。这样一个赤胆忠心之人说他会选择通敌叛国,属下不信。”
    冯昊沉默,良久之后叹息一声道:“非但你不信,本官也是不信。可是有用吗,有人在意吗?你我信不信不重要,满朝文武信不信也不重要,关键在于陛下信不信。”
    冯昊摇了摇头:“咱们这位陛下啊最是疑心重,对王忠益这样的领兵大将更是如此。王将军统领十万朔州军,而朔州军的战力即便在整个大周都是能够排的上号的。这种情况下,不出事陛下都寝食难安。何况眼下草原蛮族又挥师南下,大举进攻呢?”
    冯昊分析道:“明允,你还记不记得我曾经对你讲过陛下最见不得一种人。”
    “哪种人?”
    “自作聪明的人。”
    冯昊顿了顿道:“那些耍小聪明的人,认为比陛下还要聪明的人,多半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冯昊在官场混的时间实在太长了,长到他见过了无数人。
    多数人都能寿终正寝,但有一种人例外。
    这种人就是所谓的自作聪明的人。
    因为显隆帝也是猴精猴精的类型,他绝不允许有的人比他还聪明。
    作为帝王他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刻意的进行打压,那些人多半已经消失了,即便还在朝中存在感也极低。
    “那么,冯大人愿意出手仗义执言吗?”
    冯昊说的这些其实赵洵都明白。
    可问题是冯昊愿意出手吗?
    长篇大论说了这么一通,若是最后打了退堂鼓岂不是白费。
    “我自然愿意。因为道义二字。”
    赵洵听到这里不由得心中一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