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志怪书 第56节
    只是上方的人影早已不见了。
    “师兄你听懂了吗?”
    “云里雾里。”
    “云里雾里?什么意思?”
    “没怎么懂。只是记下了。”
    “那我也是云里雾里!”
    “听起来好像很玄乎、很难捉摸。”
    “我也觉得。我怕是学不会了。”小师妹每说一句话,都感觉神情极为认真,语气十分郑重,“明天开始我还要跟着师父一起学‘齑石’。”
    “那你可得努力。”
    “那是当然!”
    “……”
    “师兄你快些学会,不要比他们慢了!”
    “认真看路。”
    “哦。”
    “……”
    “师兄你说,等我们以后学了法术,可不可以爬上那座山呢?”
    “那要看观中有没有师兄会这等法术了。”
    “我们吃了神行丹呢?”
    “不摔死定然能上。”
    “那还是等以后我们学了法术,再爬到那座山上去找神仙啊。我怕摔死了。”
    “……”
    林觉不知不觉加快了脚步。
    小狐狸在后头跑着追赶。
    此时无风无雨,正好赶路。
    很快回到道观。
    吃点东西,林觉便回了房,打开古书。
    书中多出一页字迹:
    呼风,起风之法。
    呼风唤雨皆天地自然法术,若非借助神力,便需与天地自然五行有感,玄妙莫测,有人一夜就能学会,有人一生不能企及。
    这倒和忘机子说得差不多。
    林觉捏住书页,又有声音响起。
    按书中说,这类天地自然法术应当归类于五行法术之中,可又不单单属于五行中的任何一类,若要修习,没有死办法,唯有与天地有感。随即又说了许多前人的心得感悟、各种诀窍与注意事项。
    林觉听得迷迷糊糊,似懂非懂。
    反复听了两遍,天色已近黄昏,于是放下古书,推门出去。
    本想请教一下师父与师兄,不料观中空空如也,唯留清风,林觉走了一圈也找了一圈,却未在前后院与两处大殿中看见师父师兄的影子,只是听见若有若无的笛声从山上传来,应是四师兄在山中修行灵法练习法术、无聊时吹奏着玩耍。
    “……”
    林觉站在院中想了想,索性拿起柴刀和背篓,准备去山上逛逛,看能不能砍点柴或是捡点菌子,顺便去寻四师兄。
    于是顺着笛声往山上走。
    道观背后有两条小路,一左一右,左边的经过二师兄的炼丹阁,右边的经过山间一座小亭,又在上方汇合在一起,最终通往浮丘峰的峰顶。
    林觉听见笛声似从右边来,便沿着右边的小路走。
    这一段有台阶,倒也好走。
    走着走着,笛声却停了。
    “嗯?”
    林觉驻足山间,仰头环看山上,茫茫树林,一时辨不清方向。
    不过转念一想,这倒也无妨。
    寻找四师兄请教‘呼风’是一目的,山上砍柴捡菌子也是一个目的,找不到四师兄,尽管砍柴就是。何况四师兄并不见得会呼风之法,晚上吃晚饭的时候请教师父也是好的。
    于是林觉摇了摇头,拿出柴刀,便打算走下台阶,进入密林中寻找枯枝朽木。
    然而才刚踏出一步——
    “呼……”
    山间傍晚忽然起了风。
    这风好大好自在,一下吹起林觉的头发衣裳,以此来显示出自己的形状,这风又好凉爽,爬山的炎热一下被带走干净。
    林觉只觉自己仿佛置身风的海洋中。
    此时正是盛夏,山中到处都是吊钟花树,结出一个个绿色的大拇指大小的花絮,形状就像是道观中每日敲响的古钟,密集成串。亭舍旁边又有高大的乔木结出一串串绿色的花籽,也或许是树果,比绿豆还小些,落满了青石板铺成的路,铺了一层。
    风一来,吊钟花与树叶全都沙沙作响,地上的花籽亦全都随风飞舞起来,围绕着林觉旋转,像是绿色的轻尘,画出风的路径。
    林觉忽然怔在原地。
    今日白天忘机子所说的话全都在脑中响起,古书中的声音亦在脑中响起,在这个瞬间,林觉仿佛真与此时天地有感,瞬间就明了了风为何物,那是一种难以用言语述说的玄妙。
    林觉一生中从未有任何一刻比这一刻更明了风的形状与声音。
    一时之间,似要乘风而起。
    不消片刻,风停了。
    天地刚刚才狂风掠过,如今又鸦雀无声,对比出极致的寂静。
    寂静之中,又有声起。
    “风……”
    亭舍旁边的吊钟花忽然颤了一下,抖动了一下,像是一串碧绿的铃铛在摇晃,可爱极了。
    接着立马便有风起,吹动吊钟花飘向风的方向,地上绿色的尘埃又再度飞了起来,绕着林觉旋转。狐狸仰头用目光追随着这些花籽尘埃,一身柔软的毛发亦是被吹得抖动不已,勾勒出风的形状。
    只是不同的是,此时的风,只在这亭舍旁。
    林觉仍然站在原地。
    此时心中满是玄妙,玄妙中又有一种难以言述的成就感,构建出世间难有的妙趣与喜悦,仿佛自己化身成风,在山中徜徉。
    第45章 下山除妖
    风再度停了。
    林觉转身时,只见四师兄拿着笛子、在一群野狼的簇拥下,正从山上下来,见到他站在这里不动,不由停下来看向他。
    “小师弟,你不是去仙源观听忘机子道爷讲道去了吗?怎么会在这里?”
    “已经回来了,这是上山砍柴、顺便找四师兄你的。”
    “找我?找我做什么?”
    “已经没事了。”
    “别这么勤快,懒散一些。按你三师兄的话就是,这么勤快不如去庙里当和尚,当什么道士。”
    四师兄笑着迈步往下。
    一群狼跟随着他,像一道溪流。
    林觉低头看了眼身边的小狐狸,见它就在自己脚边坐着,坐得端端正正,小小一坨,瞄向那些狼群。似乎这样也能察觉到来自头顶的目光,于是又往上仰起头瞄向他,见它双眼清澈,眼中只有好奇,没有对狼群的畏惧。
    “走吧。”
    林觉随便砍了一些枯枝,算是为山林腾出更多的空间,便也往回走去。
    今晚观中居然吃了顿好的。
    如今做饭轮到七师兄。
    原本以为七师兄做饭的手艺是比不上六师兄的,也许确实也是这样——七师兄不会炒菜,做什么都是用清水煮,这也是山下常见的做法,而他尤其喜欢将饭菜还有肉什么的煮一大锅,吃的时候每人舀一碗,看着粗陋,吃着也粗陋,可要说味道,还真不好说比六师兄更差。
    反正都是能吃,能嚼动,能吃饱。
    不过今天他罕见的煮了一锅鸡,山上自己养的鸡,清水炖煮,加了姜片去腥,盐味放得差不多,其实已经很难不好吃了。
    三师兄见状也很高兴,拿来了自酿的酒。
    道观众人将桌子搬到屋外,恰好夏日天光久久不退,山间傍晚又很凉爽,云霞尚存,燕子嬉戏,还未上桌就已经觉得有几分惬意了。
    林觉先坐在了桌旁。
    小师妹回来似是睡了一觉,走出来时,也被惊了一下。
    一问才知,不是什么特殊时节,不是谁大寿过生,就是山间道人性子来了,山上打了一只野鸡,觉得是一件挺开心的事情,稍微一寻思,便又去鸡舍里捉了两只老母鸡,如此炖了满满一大锅,算是打个牙祭。
    没有任何仪式感,全是随性。
    师兄们正把鸡肉分作几盆往外端,云鹤道人却是问林觉二人:
    “今日你们去仙源观,又学了什么?”
    “回师父,今日忘机子道爷教了一门‘呼风’之术,我和师兄刚好赶上,也旁听了。”
    “呼风?倒也是一样常见的法术了!你们有何收获呢?”
    “我听得半懂,正想请教师父呢。”
    “仙源观的小道士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