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4章
    冯志昇眉眼舒展,握住世子夫人的手:“像我们两个。”
    世子夫人点头,面上飞快的红润起来。
    冯暮雨在前面,看的最清楚,冯暮雨额角狠狠的抽了抽:“父亲刚回来,还是早些歇息的好。”
    “啊,对,大伯早些歇息才是。”侍郎夫人立刻附声。
    一众女郎郎君也都起身。
    冯志昇面带憾色:“也好,待二弟回来再说,明儿还要去西山寺见父亲。”
    “是!”
    一众女郎郎君离开。
    出了屋子,冯暮修先忍不住跑到冯妙身畔:“大姐姐,什么啊?”
    冯妙得意的把盒子拿出来,亮在众人眼前。
    盒子里赫然是一枚足有一指大小的红宝石。
    红宝石并不圆滑,看上去还有些粗糙,可更见这颗宝石的纯粹。
    侍郎夫人家里有工匠,只要稍稍打磨必然珍贵无比。
    “这得多少银钱?”冯暮修惊叹。
    “至少这个数。”冯妙竖起五根手指。
    “哇哦!”冯暮修惊叹。
    冯妙看向冯清冯云,笑道:“你们姐妹两个可不要羡慕哦,待你们及笄,还不知大伯会是怎么的殚精竭虑呢。”
    “这是必然。”冯清道。
    “父亲自当不同大伯。”冯云道。
    冯妙愣了愣,哑然失笑。
    ……
    窗外的声音渐远。
    翠逸园内,恢复了以往的安宁。
    黑色的盔甲缓缓拆开,落地。
    贴身的衣服已经湿透,随着褪下,男人雄壮的身躯呈现在眼前。
    前胸三道伤疤,后背四道伤疤,还有几处箭孔的伤处。
    世子夫人红着眼睛,摩挲着其中一道伤口。
    冯志昇按住夫人的手,沉声:“这是我到北方边塞的第三个月,蛮夷以千人精兵为诱饵,我料想到必有伏兵,却没想到他们竟是倾巢而出,后来蛮夷退去,我受了伤,战死了八千三百四十一位同袍,只堪惨胜。”
    “由此,我深知蛮夷之狠,若想边塞不再起战事,只有把蛮夷打怕,打的他们不敢再抬头才是上策,这才打了三年之久。”
    世子夫人流着泪,点头:“我知道,父亲说过,他是有运气才能活着,而既被封‘镇国’,自当承镇国之重,死了那么多的人,不就是为了以后少死人吗?我懂的,不要说三年,就是三十年,我也不怨。”
    冯志昇压下泛红的眼眶,拥夫人入怀:“我知道赢儿最知我心。”
    世子夫人靠在冯志昇的怀中,搂住男人,亦是不松手。
    血气的刚硬纠缠上柔软的细腻,即便是初尝味道的青涩男儿也会抑制不住,何况又是久知滋味,却于三年刀光剑影生死之后再见心心念念的人儿。
    冯志昇再次横起抱起夫人,大步的往后面走去。
    帘帐落下,不可言述。
    李嬷嬷关上房门,把守在门口的侍婢们赶的远了些。
    *****
    青竹小院。
    冯云看着跟前的杯盏,神色恍惚。
    从翠逸园出来,大兄在她这里坐了一会儿,问了她结识了什么人,又说了一句话。
    “今儿京郊外十里相迎父亲,五位皇子殿下都到了,四皇子殿下第一次显于人前,人都说‘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四皇子,方子墨,他回宫了……
    在西山寺穿着毫不起眼的衣服都显得不同寻常,这换上了皇家蟒袍,想来更不同凡响。
    她应该早就想到的。
    早先他就有要回去的想法。
    不对,他回去了,她的风云台不就不再是她的风云台了?
    风云台日进斗金,他就不能让她再多挣些时日的银钱?
    她留意到的皇家车驾里坐着的就是他吧。
    大兄说五位皇子,五皇子也在车里。
    难怪三皇子不悦又无奈。
    只是他是不是也看到她了?
    第一百五十一章 是杀敌,不是不怕死
    夕阳西下,侍郎冯志呈回来了。
    三年未见,兄弟二人有不少话说,家中上下聚在一起吃了顿晚膳。
    一般来说,家人聚餐的时候,孩童是最辛苦的。
    要表演节目,还要搞怪,最好惹得大人们哈哈大笑才算功成身退。
    从古至今,这个惯例就没变。
    冯妙先站起来。
    “妙儿得伯父大礼,自当先以贺伯父归来之喜。”
    四位长辈颔首。
    冯妙起身,立在场中,场外有侍婢执鼓,又见冯妙往身上加了两道长袖。
    世子夫人道:“妙儿可是要轻舞一曲?”
    “是。”冯妙道。
    “清儿说想要弹筝一首,不若以清儿曲和,如何?”世子夫人问。
    侍郎和夫人亦是点头。
    冯清笑的温婉清润:“自无不可。”
    冯妙睇着冯清,扯了下嘴角:“求之不得。”
    冯云在旁边看看冯清,又看看冯妙,抓向桌上的瓜子。
    冯妙瞥过来。
    冯云松手,正襟危坐,表示她会好好看。
    冯妙这才笑开。
    正位之上,冯志昇看了眼自己的夫人,夫人望着场内已经摆开架势的两女,满目欢喜。
    冯志昇伸手握住了夫人的手。
    夫人面上微红,娇嗔的瞥过去,桌下的手毫无退避。
    ……
    随筝曲起,冯妙身姿妖娆,如天上蟾宫女仙入世,冯清的筝曲亦是附和而起。
    虽是世子夫人一时强合,仍相映成趣。
    可见博才。
    冯云看到侍郎和夫人隐晦的彼此对视了眼。
    冯暮修冯暮尘看的入迷。
    冯暮雨瞪了她一眼。
    冯云不再打量,也赶忙的看起来。
    嗯,好看。
    ……
    一曲罢。
    众人喝彩。
    冯清冯妙各自回座。
    “妙儿这舞曲,当真如天女下凡,步步生莲。”冯志昇道。
    “清儿这曲子才是精妙,正是秦筝吐绝调,玉柱扬清曲,弦依高和断,声随妙指续。”冯志呈道。
    “清儿才学了几年,哪里得二弟这般夸赞。”世子夫人道。
    侍郎夫人笑:“瞧瞧,咱们都是瞧不到自家女儿的好处,只顾着夸旁家女儿,等回去了,少不得被埋怨呢。”
    “母亲。”冯妙娇嗔。
    “好好,不说了。”侍郎夫人道,“要我说啊,只要是今儿个献礼,就都好。”
    “不错。”
    几位长辈纷纷赞同。
    冯暮修眼珠子一转,跳起来:“那我就来第二个吧!”
    “我年岁最小,也不会什么,就会耍几把飞刀,请大伯斧正。”
    几乎是不容拒绝,冯暮修就跳到了中间的空地上,下一刻小厮小扇子就搬上靶子。
    冯暮修简单的做了几个舒展动作,手中的飞刀“嗖嗖嗖”的射了出去。
    “砰砰砰。”
    每把飞刀都在靶子的正中心。
    无一失误。
    看似从一开始匆匆忙忙迅雷不及掩耳,实则都在冯暮修的把控之中。
    “好!”冯志昇赞道,“以势而来,更是技艺不俗,颇有大将之风。”
    “三郎能得你大伯这般夸奖,可是高兴了?”侍郎夫人笑得开怀。
    冯暮修连连点头。
    高兴。
    冯志呈摇头笑了:“好了,还不下去。”
    “我还有个请求。”
    冯暮修高声,定定的看向三年未见的伯父:“伯父,我想从军。”
    一声起,惊了整个庭院。
    这几年冯暮修也常说要从军之言,可哪儿想到说的这么突然。
    冯志昇看了眼自己弟弟,道:“你祖父说过,我镇国公家的儿郎不论从商从军还是入朝堂,都是为国耳,只要你父亲同意,我这边没问题。”
    冯志呈苦笑:“大兄这样说了,倒是叫我怎么拒绝?”
    “你还想拒绝?”冯志昇笑问。
    “有大兄在,我就心安理得的窝在家里,这小子也有大兄,可偏偏喜欢往外跑。”冯志呈无奈。
    “或许三郎也想和你我一般。”冯志昇道。
    冯志呈微怔,看向冯暮修。
    “我不会读书,就有点儿力气,又喜欢舞刀弄枪,就想和大伯一样去打仗,大兄说过,刚上战场要从小兵做起,有可能会战死,可旁人家的儿郎都不怕,我镇国公府的儿郎又怎么能怕!”
    冯暮修一开始还有些腆然,后面仰首挺胸就好像自己已经是个大将军。
    侍郎夫人的眼睛泛红,冯志呈也在轻颤,嘴角抖着:“这孩子,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我知道——”冯暮修不服。
    “好了,不要再说了。”冯暮雨阻止冯暮修再说下去。
    冯暮修只得讷讷的退了下去。
    只是冯暮修虽退下去,场内仍有些说不出的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