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短短几分钟,事故发生。
凶手到底是在哪里动的手?
他闭上眼睛,监控中梁天的身影出现在眼前。
前台关于他的描述也反复回荡在耳边。
“宁女士开门的瞬间,梁先生把房间的灯都关上了。”
“甚至连窗帘也提前拉上了,房间里一片昏暗。”
“烛光不断的跳动,氛围感十足,真是绝绝子!”
……
“我准备好醋和蜂蜜水送到了201房间。”
“我刚要敲门,发现房门是掩着的,没关上。”
……
“我推开门,就看到宁女士喝的很醉,趴在马桶上不断的呕吐。”
“梁先生背对着我,在她身后不断的轻拍她的后背。”
……
“我注意到,梁先生左边肩头的衬衣也吐上很多,后背上顺下来很多污渍。”
“他整个左边的手臂甚至手表上都蹭上了呕吐物。”
这些话反复在脑海中过滤,分析。
苏野顺着前台的话,将自己代入前台的身份,模拟重现当时她看到的场景。
她在前台见到了宁檬檬。
她送餐的时候,昏暗中第一次见到了梁天。
她去送醋和蜂蜜的时候,她看到了梁天沾有呕吐物的背影。
想到这里,苏野眼睛猛然睁开。
他似乎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
第179章 再问前台,凶手巧妙的作案手法!
对于刑警的去而复返,前台妹子显得更加紧张了。
今天加上交警队,警察前前后后都来第三回了……
难道自己说的还不够仔细吗?
明明自己观察力是那么的强,描述了很多细节呀!
警察还来,再多的她也说不出来了呀!
前台小姐姐苦着脸,看向几人。
江队拿出在交警队拍到的梁天的衬衣照片,拿给前台看。
“你看看,这是不是昨天梁天在房间时穿的衣服。”
前台疑惑的看向手机屏幕,仔细盯着看了一会。
她确认说道:“没错,虽然有血,能看出是梁先生穿的衣服。”
“这在侧门的监控里也能大体看到啊,就是这一件白色的衬衣。”
江队确认道:“你确定去房间的时候,他穿的也是这件?”
前台不明所以的点点头,说道:“没错。”
明明是同一件,为什么梁天的衣物上没有呕吐物!
除非……
江队心中微动,皱眉和苏野对视一眼。
苏野把江队拉到角落里,低声说出了自己对案情的猜测。
江队皱眉沉思的表情逐渐变得震惊。
卧槽……卧槽卧槽……
你还真别说!
虽然听起来很离谱,但是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解释的通!
到底苏野推理的对不对,问问便知!
两人在角落里鬼鬼祟祟的讨论了一会,这才重新返回前台。
不过,这一次江队没有直接发问。
从手机里调出一张梁天的照片,放到前台的面前。
他问道:“你好好看看,这个人有没有来过你们酒店?”
咦?换问题了?
前台都做好再说一遍的准备了,结果是让她认人?
好奇的拿起照片,仔细打量着屏幕上面的男士。
她有些迟疑的摇摇头,说道:“我没见过。”
“不知道别的同事有没有接待过。”
闻言,江队和苏野露出果不其然的表情。
前台对梁天和宁檬檬的描述,说的是头头是道津津有味。
但是,她却认不出梁天的脸!
这说明,小姑娘昨天压根就没看到梁天的真容!
江队缓缓说道:“这就是梁天。”
“啊?!”
闻言,前台的小姐姐惊呼出口,紧张的捂着嘴。
她不可置信的说道:“这人是梁先生?”
苏野问道:“怎么,你认不出吗?”
“你昨天两次去他们的房间,到底有没有看到梁天的脸?”
前台皱眉努力想了半天。
昨天她的确见到了梁先生啊,而且两次呢。
但是,仔细回忆才发现,她压根没看到梁天的正面。
此时,她才惊讶的说道:“没有!”
“我只是看到了背影,以及昏暗中的人影!”
江队心中一沉,这案子果然不是交通事故那么简单!
两次都没看到脸,绝对不是巧合。
刚才苏野的推测得到了印证。
“江队,我怀疑前台看到的压根就不是梁天本人,其实是凶手!”
“凶手伪装成梁天的样子,潜入了房间里。”
“但是,他换上了跟梁天死时一样的衣服,却忘记摘下手表。”
“而真正的梁天,是不带手表的。”
“那么,前台为什么会把凶手认成梁天呢?”
“是因为凶手给了前台很多错误的信号。”
“他谎称来跟宁檬檬度过十周年庆。”
“并且,在房间里还贴心的照顾醉酒的宁檬檬。”
“任何人得到这些信息,都会觉得这位男士就是宁檬檬的老公。”
“甚至第二次前台去送醋和蜂蜜的时候,他提前打开了房门。”
“就是避免开门的时候被前台看到正脸。”
苏野同时还说出了关于侧门监控疑点的解释。
“为什么凶手要把车开到酒店侧门,他再绕远从车库返回酒店接宁檬檬呢?”
“如果为了隐藏行踪,他完全可以直接从楼梯扶着宁檬檬进入停车场。”
“可见,这段监控视频他是想让我们看到的。”
“是他制造事故假象的重要一环。”
“我猜他选择侧门,是因为他知道侧门的监控画面清晰度低,并不能看清人脸。”
“从车库回到酒店,可以避免凶手的正脸进入监控区域。”
“而有了这段监控,才让交警断定当时车上只有宁檬檬和梁天两个人!”
“而其实我们看到的人是凶手和宁檬檬。”
“至于梁天,或许当时已经昏迷,就躺在后面的车厢里。”
“宁檬檬喝的烂醉如泥,上车后的10分钟内,她根本无法发觉梁天在不在车里。”
“接下来,凶手只要按照他的计划。”
“把车开到2号监控和3号监控中间的盲区。”
“他放慢车速从车上跳出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