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一篇女扮男装科举文 第111节
    信任两个字谁都会说,但真正捧出来时,谁都能看出来它的重量。
    她不再说谢了。只是向着皇城方向拱手一揖,然后转身看向内侍:“劳请中使回去后,替在下带一句话给官家,便说:安必竭尽全力。”
    内侍脸上不由自主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好。奴婢一定带到。”
    又问:“九郎君可还有其他需求?”
    陆安:“可否寻十几个空皮本来?陆某有一些东西,想用它们来包书作为伪装。”
    内侍一口答应下来,说稍后会有人将之送过来,随后又把装钥匙和地契的盒子放在桌上,便和陆安道别了。
    刚走到门口,又突然停住,扭头回看陆安:“九郎君可有什么东西要奴婢呈给官家的?”
    陆安人已在书柜前,听到这话便将抽了一半的《帝范》又推了回去:“今日得蒙圣恩,心中不胜欢喜,我竟忘了这事,惭愧!还请中使稍等。”
    陆安回到旅店,把这段时间游学的调查报告翻出来,全给了内侍:“此物至关重要,务必小心。”
    内侍小心翼翼地捧过盒子,赌咒发誓:“奴婢就是自己丢了,也绝不把此物丢了!”
    *
    陆安和其他人说一声后,便控制不住地一头扎进书房。
    她很享受这种畅游于知识海洋的感觉。
    在她看书的时候,内侍将十几本空皮本送了过来。陆安便把自己这一年以来写的东西放进去,做了伪装。
    《大薪境内境外矿产资源勘测及开发》这本书套一个《山海经》的封皮放第一层书架吧。
    《大薪冗官官位制度改革》这本书可以《汉武故事》伪装一下,放第二层书架好了。
    《军校建立后学员培养路径探索》……唔,套个《帝范》吧,真的那本《帝范》看完后可以还回皇家藏书阁。放第三层书架!
    陆安低头看着和上一本书配套使用的《退伍军人再就业指南》,想了想,干脆书套也搞个配套——《谏太宗十思疏》!就你了!也放第三层书架!
    还有《教育改革》、《交通建设》、《农具研发》、《政策大方向规划》这些书……
    说是书,其实也没有那么正规。陆安只是把自己的思路整理出来,再时不时填进去一些新蹦出来的念头——毕竟应试教育出来的学生,从小学时候起就有老师一遍又一遍地耳提面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了。
    而另一边,内侍回去复命,将这一行事无巨细地说出来,然后,他头一次感受到官家的专注。官家在看着他,在静静听着,没有一刻走神。
    官家还“噗”地笑出声来:“九思他喜欢那真是太好了,我还担心他不喜欢呢。”
    内侍免不了被这一声感叹叹得头皮发麻。
    面前这若不是官家,他高低得说一句:他陆九思能不满意吗,角楼都给他建了,但凡偷偷备点防护军械,那就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小城!
    “九思给我的盒子放桌上,你便退下吧。”官家的声音传来。视线在他身上淡淡瞥过,又不再关注他了,变回了那个高坐云端的天子。
    内侍轻轻放下盒子,躬身退走,只在心里庆幸,还好自己一向分得清,也拎得清,若是自以为自己对官家有多重要,下场只会像之前那个被拖下去的小内侍那样,再也没能回到这座宫殿里。
    柴稷打开了盒子。
    像是遥远西方神话中,打开魔盒的潘多拉,他看到了基于各项数据上的地方士绅,那些豪强士大夫究竟有多富裕。
    他们的土地占一州之七八。
    他们的血肉里流出油脂。
    重点是,他们不像春秋战国乃至汉时豪强,无法养私兵,而将门明哲保身,也不会做他们的保护伞。
    这是一只又一只肉鸡,宰了鸡,一家子就能过个好年。
    柴稷疯狂心动了。
    他想起来之前陆安请他不要对百姓下手,百姓太穷了,压榨也榨不出多少油水。
    而现在,能榨出油水的来了。
    然后,泼冷水的也来了。
    陆安随着数据附上的信件,上面写着各地豪强还不能动。毕竟……豪强没兵,你大薪的兵有和没有也没差多少。
    这个时候如果强行对豪强抄家灭族,只怕会弄巧成拙。
    所以,想要动豪强,得先改革军事。
    柴稷看罢一惊。
    “军事……”
    按他所见,这改革军事可比动豪强难多了。大薪那些尾大不掉的禁军、厢军确实靡费颇多,但这也是为了维持国家稳定。比如厢军的存在就是为了招安落草为寇的灾民,而灾民也心知肚明自己会被招安。
    招安后,灾民吃上国粮,不至于饿死。
    而如果不这么做,大薪在穷死之前,就要先被民间各种造反冲垮了。
    柴稷无言。再俯首细看信件,便见贤才已为他想好办法:
    官家可想修建宫殿?
    柴稷躯体一震,心坎好像被摸了一下。
    再往后一看,后续写了办法:可寻找一二豪强过往作出的不法之事,将他们下狱,再让他们赎买己身,这些钱财,官家用来修筑宫殿,其他豪强自然会以为明白了官家意图,必将钱财奉上以示讨好。
    当然,修宫殿的民夫不能征劳役,而是雇佣,工钱从豪强的孝敬里出。
    官家得宫殿,百姓得工钱,豪强也得短暂的安心,皆大欢喜。
    柴稷:“!!!”
    忠臣!
    贤臣!
    满朝文武再没有爱卿这般忠贤的臣子了!
    第119章
    ‘《尚书》言:民为邦本, 本固邦宁;百姓安乐,各居本业,国无危困之难。’
    ‘臣以为, 百姓之利益便是君王之利益,百姓不吃亏便是君王不吃亏。’
    ‘正如庄稼无法在贫瘠的土地上生长,百姓如庄稼,君王若想收割百姓的财物, 便需先为土地施肥, 再为庄稼浇水,如此方能获得丰硕粮食。’
    ‘臣欲问君,是百姓手里有十枚铜板,我们取走九枚赚得多, 还是百姓手里有一百枚铜板,我们取走九十枚赚得多?而前者, 百姓定会不满, 而后造反生事, 后者他们却会感恩戴德。’
    柴稷瞧着信纸上的话, 若有所思。
    他家贤臣的话给他打开了一个新的方向,过往皇帝,那些昏君、暴君压榨百姓的手段实在太粗糙, 太下等了, 百姓只有十枚铜板的前提下, 你就是挖地三尺,也只能拿走十枚, 拿不走十一枚。
    但是如果让百姓能赚到二十枚?三十枚?四十枚呢?
    到时候, 哪怕只取走一半的铜板,也比原来的多。
    再往后看——
    ‘而且, 士绅豪强手里的铜板更多,与其抢百姓手里那十枚铜板,不如去抢士绅豪强手里那千枚万枚。’
    柴稷顿了一下,竟是忍不住发出惊天笑声。
    “爱卿……爱卿你啊……”
    果然心里还是在乎百姓的,拐弯抹角不让他对百姓动手呢。
    笑着笑着,柴稷又顿了一下,笑容渐渐消失。
    他把那名内侍叫进来,声音中带着焦虑和严肃:“你之前说,看到九思他拿的第一本书是唐太宗的《帝范》?”
    内侍微垂着头:“是。”
    柴稷:“……嗯。你下去吧,不得传召,不许扰朕。”
    内侍连忙退去,殿中只余官家一人。
    “《帝范》……”
    屋外春雷炸响,屋内光线稍暗。
    年轻的官家面上神情被阴影覆盖。
    “唐太宗……”
    天子缓缓抬起头,咬牙切齿:“他李世民有什么好!”
    他的骊龙之珠心里的圣君,该不会是李世民吧?
    哼!
    柴稷越想越觉得像,撇了撇嘴,扭过头去。
    ……
    今天,负责修《新唐书》的官员收到了官家的秘条:《新唐书》能给李世民泼脏水吗?
    官员:“……啊?”
    很快,第二份秘条又递了过来,上面还是官家的字迹:上一份秘条当朕没说过。
    官员:“?”
    发生了什么?
    *
    来自皇城的信件快马加鞭出了城,来到了福建崇安县。
    号忘秋道人的孙己便居于此处。
    孙己于先帝在时,便一力推行新法,想要解决这大薪积年的弊端,可惜先帝摇摆不定,孙己本以为自己遇到了秦孝公,却没想到是楚怀王,新法有的被废,有的还被效忠的帝王拿去敛财,本该是为国为民的政法,全成了百姓颈端勒紧的绳套。
    孙己心如死灰,主动辞官,回到家乡一心教书育人,且劝说当地官员兴修水利,挖建水渠。
    所以,虽然天下士人、天下百姓都在骂孙忘秋,唯有福建一带百姓对他极其推崇,这恩情,他们能念上几十数百年不止。
    ……
    信使匆匆敲开了忘秋斋的门,孙己接过信件时,还有些怔然。
    这位新上位的官家怎会给他寄信?
    回去拆信看完所有内容后,立刻把自己长子叫了过来:“大郎,你可记得陆鸣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