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危机处理游戏 第184节
    “发现嫌犯!一共三人,正背着一名寸头黄毛男子向西逃窜,730米距离,嫌犯特征:两胖一瘦,均穿深色外套,短发,他们发现我的无人机了,嫌犯正在带人藏匿……”
    “无人机炸机了!是通过远程手段打掉的,无声音,可能持有高磅弓箭类器材!”
    赵华语速非常快,但信息报点非常清晰,不愧是市局支队分管情报的技术员。
    顾几挑着眉毛,眼神一冷。
    “对方有弓弩!”
    “弓弩?”
    吴康面色一变,按照警务危险程度评估判断,对方携带机械类武器,随时可能威胁到警察或群众安全,属三级危险程度,对应警方武力使用层级应该是武器控制。
    可他们外出游玩,别说武器了,身上连把像样儿的刀都没带。
    这里面就属刘维军作战经验最丰富,他当即判断道。
    “不能硬拼,想办法收窄包围圈,马上把嫌犯携带武器的消息告知派出所,拖到警方支援!周洋,把你的背包给我!”
    “和尚你要干嘛?你不会以为仅靠一个桌板就能挡住吧?赵华都说了是高磅弓弩,一旦箭速过百每秒,50米内贯穿3毫米钢板都不成问题!”
    周洋的背包里面装有大家野营备用的小桌板。
    但这种便携小桌板都是木屑压成的刨花板,别说重弩了,普通人稍微用力,一脚都能踹断。
    作为特警大队突击队狙击手,周洋曾经专门训练过重弩狙击。
    千万不要小看冷兵器的威力和杀伤力,一把装有瞄准器的现代复合弩,已经可以达到500fps的箭速与接近300焦耳的动能,可直接在50米以内,击穿符合美国防护标准的凯夫拉纤维复合头盔,杀伤力远超只配备了软芯枪弹的手枪。
    “那也不能给嫌犯当活靶子!”
    刘维军瞪着眼柱子,一把抢过周洋的背包,脱下外套塞入里面,又挖了不少泥土,将背包充填得鼓鼓囊囊,像一个小沙袋。
    但这么做的效果其实也很有限。
    箭矢与子弹的攻击方式完全不同,前者的设计目的是利用其质量和锋利的尖端刺入目标,而后者的设计目的是在击中目标时传递大量能量。
    所以泥土沙粒引起的摩擦以及它们之间微小的空气间隙,能极好地消散子弹的能量并转化为声音和热能;可箭矢具有更大的质量,尖端极其锋利,更容易割开沙袋,它的柔性轴抗拉强度和长度可以防止箭头在沙子内部发生偏转,使箭头能够以更线性的方向穿过沙子。
    正因如此。
    才体现出刘维军在关键时刻敢拼敢上的英勇精神。
    要知道,几人在之前的香州实战演练中,高博才是一号位尖兵,走在队伍危险的最前沿。
    可真正的实战与演练不同。
    随时可能会受伤,甚至丢命!
    作为小团队中年龄最大者,又是龙虎突击队队员,于私于公,刘维军都不可能让高博、顾几、吴康这种刚入职几个月的见习警员冲在最前面。
    “和尚说的对,我们身上没有武器,无法控制局面,想办法拖,顾几刚才已经让派出所封锁西山通道,嫌犯逃不出岛屿的,我也通知了附近的国安行动处的人员,预计还有20分钟赶来!”
    曾丹作为老国安,也主动开口安抚着几人的情绪,主要针对的就是吴康和高博。
    至于顾几……
    说实话,在上次抓捕绍良行动中,她就亲眼见识到这位见习特警的现场指挥能力。
    从刚才失踪案发生到现在,顾几的表现实在可以用“沉稳冷静”四字形容,就像一位考了很多次试的做题高手一样,从侦查现场,到锁定可疑点,再到报警、指挥追踪、封锁、寻求支援,几乎完美展现了一名非执警察所能做到的一切。
    千万别小看这个描述。
    多少公安、国安警察在面对案发现场都无法保持冷静,包括许多老警察也会因为过往应激,而变得更加紧张。
    顾几点了点头,也同意刘维军跟曾丹的提议。
    他脑海中回想了很多警务抓捕行动案例分析,最终结论与两人一模一样。
    影响警察执行警务中伤亡数量的因素有很多,抛开国家法律保护、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谈,当前最重要有三点:
    装备防护状况;
    自卫技能和战术水平;
    自我防护意识。
    其中后两点无需担心,主要是装备差距太大,现在作战中,武器对人类战力提升是巨大的,一个手持ak47的小孩,可以轻而易举杀掉一群手无寸铁的壮汉,只需要他勾勾手指。
    特警不是超人,远程高精度大威力武器对他们来说与枪无异。
    并且。
    “这是一场有准备,有预谋的绑架案,对方可能受过一定程度的训练,我观察过赵华的无人机操控技术,不说顶尖也差不多了,能在密集的丛林中躲避树杈,却躲不过对方的弓弩,足以说明嫌犯懂得战术吸引,一击命中,说明射手精确度不低!”
    顾几盯着嫌犯消失的方向看了一会儿,又继续说:“所以,这样一伙嫌犯,是否会提前预判到岛屿出口被封,又是否会准备第二套应急方案撤退,比如……走水路!”
    “走水路!?”
    曾丹与刘伟军异口同声地惊呼道,眼中均闪过一丝惊骇。
    不得不说。
    顾几这一条分析实在惊为天人!
    就连龙虎突击队的刘维军都没想到这一点,走水路的可能性不是没有,反而概率很大,因为天湖是夏国第三大淡水湖,面积广大,湖泊面积足有2427.8平方公里,湖岸线全长393.2公里,仅次于理州洱海。
    每年发生在天湖的落水失踪案件并不少。
    可见水路搜寻难度有多大。
    顾几将手机中拍下的天湖山景区线路图找出来,“嫌犯目前的位置是在天湖西山位置,这片区域最好走的路线只有这里,南面坞谷湾,我们也许可以提前通知水警排查附近可疑船只,并将他们往岸边逼迫,水上抓捕作战,总比山林来得更容易!”
    “我马上通知天湖山景区水上警察大队!”
    高博果断掏出手机。
    刘维军与曾丹相视一眼,一致决定,就按照顾几这套行动方案来!
    吴康暗暗看着沉思中的顾几,心中那股超越对方的想法,变得越来越淡,当他还沉浸在面对歹徒弓弩的紧张中时,顾几竟然已经在脑海中完成了整套战术抓捕方案的构画。
    这差距根本不是一两场训练和背几套警察抓捕案例就能弥补的。
    而是需要大量真实实战!
    等高博通知完天湖水警,众人立刻开始行动。
    刘维军持沙袋冲在最前,高博第二,顾几第三,曾丹第四,周洋与吴康压轴,正因为刚才那套分析,现在整支队伍俨然慢慢形成以顾几为核心指挥的战术小队。
    其实顾几虽然实战经验丰富,但远达不到大神级别。
    他之所以想到刘维军与曾丹不曾想到的“水路”方案,主要还是因为被绑架人员的特殊性!
    这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巧合。
    嫌犯耗费这么大周章绑架蒋兴,真实目的一定是为了要挟蒋娜,以及她背后的代号:7472,不管主使者是东瀛内阁政府、fbi,还是其他什么势力,敢动“7472”的人,绝对不会简单。
    所以准备二套应急方案已是必然。
    再加上他刚获得nmiotc海上近身作战行动训练,大脑思维本能就会先从两栖作战角度考虑问题。
    嫌犯虽然有三名,但因为背着昏迷的蒋兴,行动肯定受限,在刘维军出色的侦查追踪能力下,双方的距离被迅速缩短,路径上已经能明显看到踩踏以及树枝折断的痕迹。
    “找掩体!!”
    跑着跑着,走在最前方的刘维军突然大喊一句。
    众人在听到指令的那一刻,几乎不假思素地就向各自身旁的树干飞扑翻滚,下一秒,只听“嗖”一声破风,一道黑影飞速穿过树茶,钉在了吴康身后的一棵梅树干上,发出“噔噔噔”的弹性抖动声。
    “弩!有反光,配有光学瞄准镜!”
    前方,刘维军背靠着树干,一边吸气,一边将自己看到的所有信息共享给队伍。
    顾几眸中冷光骤凝。
    中枢神经高度活跃,很快有了方案,低声道:
    “周洋,你接替高博任二号位,负责侦查敌方动向,和尚、我、曾丹,想办法向前压,利用语言威胁对方投降,给嫌犯增加压力,逼迫他们向水路方向移动!”
    “周洋正在接替二号位!”
    “接替完成!”
    高博迅速回身翻滚,回到了吴康身边。
    顾几之所以这么安排,是因为他们除了手机长焦摄像头外,剩下唯一的侦查手段,就是周洋的肉眼。
    在担任特警狙击手前,任何人都是先从观察手练起的。
    所以周洋的动态视野与快速移动观察能力无疑是众人中最强的,把他放在二号位,可以最大化避免队伍成员受伤。
    “兄弟!你们能听到我说话么?听我一句劝,警方已经开始封锁出岛公路,派出所和护林员也正在进山支援,你们跑不掉了,赶紧释放人质,投降自首,争取宽大处理!”
    另一边,刘维军已经开始用语言施加压力。
    既然嫌犯的目的是活体绑架,一时半会儿应该还不会做出伤害人质的行为。
    果然。
    回应众人的是另一根箭矢。
    周洋注意到树丛动向,当即给出前进信号。
    就这样,依靠着刘维军顶在最前面,周洋侦查,顾几与曾丹从侧方位包抄压迫,成功一步一步将嫌犯逼向坞谷湾。
    “国安支援组和派出所刑警已经进山了,吴州市局特警支队突击大队也已经到场,正在从西侧位置配合我们包抄!”
    曾丹抽空看了一眼手机。
    众人顶着快二十分钟压力,总算可以喘口气了。
    顾几也因为改变了策略,主动放弃西侧,压迫节奏也变缓,反正嫌犯已经是瓮中之鳖,这时候过操之过急,反而会激化嫌犯情绪,做出伤害人质的行为。
    大约过去了五分钟。
    西侧丛林忽然闪过两抹手电光亮,伴随着几声警告呵斥,砰,枪声响起,应该是国安或者派出所民警在鸣枪示警。
    枪一响,嫌犯就更急了。
    接着林中有惨叫声响起,不知是人质苏醒,还是嫌犯做出了伤害人质的行为。
    “目标在我们这边靠近!!”
    周洋瞪大眼睛,突然发现近前方50米处有树丛抖动。
    “小心”吴康惊呼一声,一把抓着高博扑倒在地上,下一刻,一道黑影瞬间从两人上方的灌丛中穿过,卷得草屑飞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