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看来,大王不是不喜欢,只是之前实在太忙了。
也对,之前外头闹得沸沸扬扬,各国打成一团,大王没有时间管学宫的事情很正常。
昶子想明白后,只觉念头通达,瞬间充满了动力。
举办活动的当天,景昌城内十分热闹,不少住在景昌城中的人,全家一起出动,往东城门外最大的讲台聚集。
四个城门外的讲台,一直以来都是露天的,只有天气好的时候会有大臣在上头讲课,天气不好,人们不爱出门,臣工也不可能顶着雨讲课。
但是现在不同了,东城门外的讲台盖了顶,再过不久应该就会圈起来成为一个大礼堂似得建筑,地板底下藏了不少铜管,有个大锅炉在耳房,等到了冬天会烧起地龙,让屋中保持温暖。
夏天会将门窗全都打开,各个位置还有盛放冰块的大鼎,鼎上有手摇式风扇,确保夏天屋中不至于闷热。
沈知微这是将王宫的配置全都给搬过来了,她有钱得很,改造这么一个大讲堂也只是花了她私库里很小一部分钱财,要不古人怎么老说盐铁是暴利呢,沈知微一手卖盐一手卖铁,既填满了国库,也填满了自己的财库。
等之后大船造好,郑再开通对外贸易,沈知微会更富有。
大讲义这一天到来时,不光是庶民们第一次看见改造后的大讲堂,景昌学宫的学子,还有慕名前来或被邀请前来的各家学派的学子,也都是第一次看见这个大讲堂。
一进入大讲堂,所有人都惊呆了。
时值秋日,白日里还有些燥热,大讲堂中共八个手摇风扇,现在有四个在运作,摇风扇的奴仆一刻钟换一个人,因守着鼎中的寒冰,所以并不觉得热。
风扇将鼎中冰块的寒气吹向四面八方,大讲堂里实在是太凉快了。
“太好了,以后夏日也不怕来讲台前听课太热了。”
“是啊,而且现在变成了这么大一间房屋,也不怕风吹雨打。”
“可是……这么好的屋子,以后真的还能来听课吗?”
庶民们有些怯懦地聚集在一起,都缩在了边角的位置,不敢冒头,甚至不敢踏足过多,这里太豪华太漂亮了,是印象中王公贵族们才会来的地方。
他们不过是一群庶民,如何能在这么好的房子里听课呢?
“都在这儿站着做什么?”
一群人在小心翼翼谈论着的时候,一道清丽的女声从他们身后响起。
抱着女儿的妇人听到声音,转头一看,是两位身着绸缎长裙,身有琳琅玉石的贵女。
“见过两位女郎。”
妇人听了好长时间的课,已经学会了一些基础的礼仪,知道身为庶民要给贵族行礼,也知道在日常的生活中,大可不必行跪礼,只作揖即可。
她怀里抱着孩子,没有作揖,只是低头弯腰鞠躬。
“免礼,带着孩子的话就去二楼找个位置坐吧,不然太累了。”
另外一位贵女十分体贴地同妇人说,妇人闻言一愣,随后立马应了声是,鼓起勇气往二楼去了。
其余带着孩子的庶民也跟着一起,角落里的人少了大半,两位贵女不再说什么,直接往内场里走,内场有数十个座位,那些座位是身份尊贵之人才能落座的。
其余地方则是空地,庶民可以站着,也可以去二楼,二楼几乎都是座位,只是在二楼就不能发言了。
沈知微其实很想全都设计成座位,平等一点儿,但没办法,真要是让身份贵重的贵族和庶民们坐在一起,到时候吃亏受罪的还是庶民。
没看那些庶民连进入内场都不敢嘛,庶民不是胆小,是以前有无数冲撞贵族后家破人亡的例子在,他们很谨慎。
“大王,老师在那里。”
闻桃眼神不错,一眼看到了昶子所在,沈知微见昶子是在一个角落坐着,当即明白了这位也打算低调到底,将舞台留给生面孔。
既然都不想出头,那就是坐在一起好了。
沈知微和闻桃走过去,相继落座。
昶子原本想起身向大王见礼,被沈知微摆摆手示意他别声张。
随着太阳一点点升起,大礼堂中的人越来越多,八个风扇全都开始转动起来,门窗也都打开了散热,这才不至于让屋中的人感觉不适。
古代的气候比现代强太多了,现代三四十度的天气,这么多人就算开空调估计都会觉得闷。
沈知微这样想着,静静看见第一个学子踏上了大讲台,与此同时,还有一个学子与她一起上去了,两人开始讲述自己所在学派的理念。
第一名学子,有些眼熟。
“这不是你那位小师妹吗?”
沈知微侧头同闻桃说,闻桃微微点头,看向小师妹的目光里全是欣慰。
沈知微听说过这位身世可怜又极其幸运的孩子,本以为还在读书,现在看来,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
因为闻桃的缘故,沈知微对昶子所执行的理念还算比较熟悉,但只是知道个大概,现在听琼玉一讲,倒是弄了个明白。
昶子信奉有教无类。
他和他的老师以及死去的师弟都一样,只要是聪明的孩子,有意学习,他都会去教,因为这种理念,所以昶子的学生遍布各国,什么出身都有。
有教无类的核心其实是众生平等,是一种很先进的理念,也是一种很美好的理想。
只是想要实现实在是太难了,在一个奴隶制都没有被彻底剔除的年代,实现众生平等的难度极高,想要成功,简直是痴人说梦。
和琼玉一起上台的那个学子,理念则与琼玉截然相反,那个学子认为,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被教导。
身份、境遇以及天资,全都是门槛,沈知微听着,觉得那位名叫夏青的学生,倒是很现实。
沈知微要求臣工在城门口讲课,让庶民也有机会被教育,可即便她将教育的门槛降到几乎人人可行,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学习,都能成材。
有的庶民苦于生计,没有时间听课,有的庶民节节不落但还是听不懂,有的庶民能听懂也有时间,却懒得前来,觉得认字太多没用处。
种种因素导致最后的结果是,哪怕是人人可学的现在,景昌城依旧没有如沈知微所想,完成扫盲。
只能说,景昌城的庶民比别的地方的庶民要有文化。
“大王认为,她们谁的观点正确呢?”
闻桃等夏青讲完后,问沈知微。
沈知微笑道:“听课就听课,何故在课上质疑老师的对错?又不是什么原则性的问题,觉得对就多听,觉得不对少听便是。”
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同时搬上讲台,想出这个法子的人,沈知微愿称之为天才。
她能听见许多人在探讨正确与否,每个人都在输出自己的观点,与其他人的观点进行对抗,然后在争吵中,找到一条可行的道路。
那条路,绝对不是偏向任何一边的,而是互相妥协,互相容纳,最后走出来的一条中庸之路。
沈知微这人就信奉中庸之道。
第58章一个基建的大动作以及船……
闻桃似有所感悟, 听了沈知微的话后,就没有再问过沈知微的意见,而是专注看讲台上的学子。
学生一个接一个上台,各种各样的思想碰触在一起, 然后迸发出不一样的火花。
原本光听学生讲, 沈知微还担心自己会无聊, 毕竟还没有出师的学生,远没有老师们那样博学多才, 上课经验丰富, 好在安排了这种对抗式的讲述, 不太像是在讲课, 反倒像是在辩论,多了不少趣味。
上午讲两个时辰,下午讲两个时辰, 一天下来,沈知微发现不少有才能的学子,她为那些学子提供了官位。
古代版boss直聘了。
沈知微看那些学生给自己行礼时, 心里都在想, 要是有个摄像机在旁边, 这场景就更像了。
所以有些东西是从古至今都没有改变过的, 比如一个好的工作岗位是真的不好找,而精英们不管外界环境如何, 都不会缺少工作机会。
沈知微更确定了自己一定要好好完成特殊事件, 攒成就点的想法,如果最后真的要靠成就点回家,那她一定要多攒点儿,拿了钱回现代。
这样她才不会在现代过苦日子!
这一场学宫辩论赛正式打响了景昌学宫的名气, 之前昶子将学宫落在景昌的时候,还有不少人在观望,他们都担心景昌不如永明城好,没有治学的氛围,也没法吸引天下有才之士。
现在沈知微为了一次宣讲,花了不少钱,打造了让人能够舒舒服服讲课听课的大讲堂,还亲自到场,请学子入朝为官,这种姿态比此前汴国国君的姿态还要诚恳,出钱出人出力,渴求人才之心如此赤诚,怎会不叫人动容呢?
于是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景昌都在吸纳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他们聚在一起,就是为了能够得到为大王效力的机会,到官场上施展自己的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