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她想要孩子,应该不会生出个混账东西来。
“天下未定,不急着成家,大王不也没成家吗?”
王夫的位置到现在还空着。
沈知微耸耸肩,一摊手,十分无赖地说:“可我有女儿了。”
有孩子能继承王位就行了,什么王夫后宫的,没甚用处,于沈知微而言还尽是麻烦。
胡幼安不太赞同这个观点,后宫没有主人也不叫个事儿,安太后早已不理事了,沈知微养着安太后在后宫,就像是养了个宠儿,这后宫宫宇无数,空荡荡的,晚上出来走都只能碰见宫人,正经主子半个都没有。
胡幼安还记得小时候,那会儿先王在世,后宫比现在热闹多了。
当然,那种热闹对于不少人来说,并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
沈知微见胡幼安似乎还想劝说,摆了摆手,手掌扇动带来的风吹乱了她的发丝,头发在空中飘出了自由的弧度,她说:“毕竟我为女子,男子不安分的很,若是入了后宫,恐怕这后宫就再无宁日了。”
胡幼安不赞同此话。
“大王富有天下,是名正言顺的天子,任由那群人如何折腾,大王依旧是天子,他们难不成还能动摇大王的地位?”
没有天子血脉,想要登上天子之位,在当下时一件绝不可能的事情。
如今可没人喊出那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来打破贵族对统治阶级的绝对垄断。
“谁知道呢,知人知面不知心。”沈知微不想去赌人心如何,忠诚、爱恋,这些东西都是人心的一部分,人心朝暮可变,囿于其中,不是好事。
胡幼安张了张嘴,见沈知微坚定,便不再说什么,正如大王所说,已经有了王姬,其他事情都可以放一放。
此刻人已经散的差不多干净了,沈知微也没强留胡幼安,胡幼安一路风霜赶回,沈知微打算给她放三五天的假,让她好好休息休息。
所以等晚上朝阳醒了还找胡幼安的时候,沈知微阻止了她胡闹,并且给她换了个睡前故事。
这次睡前故事的主角是闻桃,朝阳反应平平,没有跟之前听了胡幼安故事后那样,闹着要去找太傅。
沈知微心道,小孩对老师的恐惧似乎是刻在骨子里的,明明闻桃还没正式教导过朝阳,朝阳就开始害怕她了。
沈知微没有减少朝阳对闻桃的惧怕的想法,学生就该尊师重道,小孩子没有定性,要是谁都管不了,那还不上天?而且对老师没有尊重之心,就没法好好学习老师教授的知识,沈知微可不想最后养出个对知识毫无畏惧之心的绝望的文盲。
有闻桃的事情吊着小孩的注意力,胡幼安还真好好休息了几天。
胡幼安是个闲不住的人,等假期一结束,立马开始上朝了。
上朝其实也没她什么事儿,每天早朝商量的全是政务,不打仗的时候,武将们要管的就全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儿,那些小事在底下就处理完了,不会拿到早朝来讲,所以胡幼安上了几次朝后,倍感无趣。
她都有点儿想再回边疆了,在边疆呆久了,每天让她无所事事,她实在是难受。
沈知微看出胡幼安的无聊,干脆带着胡幼安去了国子监,让她在景昌的这段时间,做一下国子监的武学师傅,教一教那些个成天读书的学子。
这个年代,做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君子六艺里,骑射全都在列,况且外头太乱,当下的读书人又提倡游学,身上没点儿本事,出门不足一里可能就被人揍回来了。
原本国子监的武学师傅是兵部的一位官员兼任,现在有了胡幼安,他可算是能短暂卸下一份兼职,全身心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了。
工作量减少了至少一半!
当然,兼职不干了之后,本职工作就多了,想要早点儿下班是不可能的,但好歹不用天天两个地方来回跑了。
胡幼安看着前武学师傅那一脸“得救了”的表情,心里一沉,难道国子监的学子非常难教吗?
她得上点儿心,她可是大将军,若是连几个学子都教不好,以后传出去,她原本专业学校校长的招牌不就砸了吗?
她可是手把手教出来数十个优秀学子过,总不可能被几个小弱鸡给坑了吧?
天才如胡幼安,并不是很了解普通人的世界,因为她原本专业学校的学子,都是过五关斩六将挑出来的天才,所以她不知道,有些人在武学上的天赋,令人发指。
国子监的学子在文学上绝对第一,武学嘛,打个问号吧。
第93章当天灾频频之际,动乱就……
很快, 胡幼安就被普通人制裁了。
其实国子监的学子已经算是很不错了,至少一个个会点儿腿脚功夫,别的不说,跑路还是可以的, 之前的武学师傅估计也是放弃了, 所以就着重训练学子们跑路的本领。
不要求别的, 危机来临,你比同伴跑得快就行。
这也是沈知微的教学理念, 她又不指望文臣上阵杀敌, 跑得快, 死不了就行了。
但是胡幼安的标准没有那么低, 她觉得文臣和武将同样身处朝廷,为大王效力,有时候文臣要当后勤, 逼急了也得随军打仗,如军中的军师一般,所以必须得会调兵遣将, 也得会基础的阵法, 还得对武器有所了解, 大型军械若是损坏了, 找不到能修得,你就得上。
军中读过书的人少, 所以读书习字的人就得什么都会点儿。
这下可苦了成天练跑步的国子监学子们了, 每天读完经史子集,还得再去读兵书,背阵法,每天睁开眼睛是读书, 闭上眼睛是背书,一天下来知识都学杂了,背着经史子集时,嘴一秃噜就成了兵法有云。
关键是还得会排兵列阵,还得会修武器,锻造武器,锻铁的大锤子他们拎起来砸一下都能把自己的腰给砸断了。
以前没听说过,读书这么累啊!
一群读书人叫苦连天,恨不得给胡幼安磕一个,求求大将军收了神通,可别再折腾他们了,这样下去谁还能分得清他们是读书人还是军营里的兵啊。
闻桃得知此事后,特意找了个空闲去寻胡幼安说两句。
然后见面就被胡幼安拉去切磋了。
以前闻桃和胡幼安还能打个来回,本来闻桃以前就在各地游学,学了一手好剑法,只是她当了太宰后太忙了,每天鸡没醒她先醒,狗睡了她没睡,哪儿有功夫练剑啊,就此也就耽搁了。
后来闻桃当了太傅,这剑法也没拾起来,因为当了太傅后依旧很忙。
这次切磋,结果可想而知,闻桃大败,在胡幼安的枪下连三回合都撑不住,剑就脱手了。
要不是胡幼安收住了力气,闻桃的虎口都能被她震裂咯,闻桃是输得心服口服,两手一叠就是拜,嘴里全都是称赞大将军武功高强的话。
说得胡幼安都维持不住黑脸了,她也知道,闻桃的情况很难精进剑法。
“没想到你如今剑法退步的这么厉害,身体也大不如前了,明日你来跟那群学生一起练练吧。”
胡幼安想了想,给闻桃提了个意见。
意见是好意见,可闻桃没时间,于是闻桃断然拒绝:“今日来见你已是忙里偷闲,安地下了半月暴雨,安河水位上涨的厉害,两岸的稻田与农庄全都被淹了,好在河道附近住得人家少,又正好有船队停留,将人尽数救下,否则损失更大,朝中最近在商量如何赈灾,身为太傅,虽帮不上什么忙,但也得关注一二,实在是没时间日日来练剑。”
胡幼安默默点头,明白闻桃是真没时间,她说:“这倒是个好机会,等河水褪去便可重新丈量两岸土地了。”
“是啊,说不上是福是祸,只是今年又是征战又是赈灾,景昌的粮食都有点儿撑不住了,希望冬天能好过点儿,别更冷了,不然等到冬天又得继续折腾。”
“今年不是说有棉花保暖吗?北地应该都盘了火炕,加上入冬前好生修缮房屋,不管如何,情况都比之前强。”
胡幼安不知道闻桃在担心什么,北地和安地的百姓入了大周版图,是再好不过的事情,因为她们的天子爱民如子,不会让两地子民一直过苦日子的。
庶民最能吃苦,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们就能撑下去。
而沈知微能带给庶民的不止是一线希望,而是让他们足以重获新生的希望。
许久没见的朋友说说笑笑,闻桃直接把她来得目的给忘了,等要走才想起来,跟胡幼安提了一嘴。
“国子监的学子到底不是你手底下的将领,他们以后上战场的可能很小,让他们身体康健,能扛得住熬夜就行。”
闻桃心道,学子们的主战场是在政务上,有个好身体就行了,熬几个大夜不至于累趴下,闻桃就很满足。
胡幼安本来想反驳,随后又想到现如今的局面,不禁点了头:“行,此事交予我便是,是我想差了,等他们步入朝堂,还真轮不着他们上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