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章
    [穿越重生] 《大魏女史》作者:悟空嚼糖【完结】
    『内容简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朗朗的诵声里,尉窈摊平书简。前世为回报难还之情,她中断学业嫁人,下场凄惨。
    这一世,她绝不为任何人放弃求学路。这一世,她不但要进国子学,还要考女史,做女官,植中枢。』
    ------章节内容开始-------
    北魏女官品阶
    北魏孝文帝时期置女官,以典内事。
    一品女官为“内司”,只置一人,为后宫女官之首。比如“宫大内司”一职。
    二品女官有“作司”,“大监”,“女侍中”。比如“宫作司”,“文绣大监”。
    三品女官有“监”,“女尚书”,“美人”,“女史”,“女贤人”,“书史”,“书女”,“小书女”。比如“御食监”。
    四品女官有“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宫人(也作恭信宫人)”。
    五品女官有“春衣(也作青衣)”,“女酒”,“女飨”,“女食”,“奚官女奴”。
    另外,“女史”一词,也是自古以来女官的统称,跟三品女官里的“女史”要区别开来。
    第1章 重生
    大魏,史称北魏,元魏。皇帝元宏自亲政后一日万机,创“三长制”里党之法,在太和十八年下令迁都洛阳,重肃文教,使礼俗复兴。
    短短数年,洛阳商市恢复往昔繁华!海内大安的同时,大魏为巩固洛阳之要,在宛、义阳、淮上三地不断与南朝发生战争。
    而此时的旧都平城,宛如中原土地上的瑰丽宝石,既不输洛阳之繁荣,又平和似世外桃源。
    当太阳普照平城的角角落落,上百所学馆的诵书声,成为旧都的又一大特色。
    尉族小学。
    夫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学童们跟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尉窈在稀落不齐的诵书声里坐直,摊平书简,望向夫子。
    天初亮的光韵、微风,都透过敞开的门窗送进学舍里,所见所感无比真实。
    学童们哈欠连声,夫子嗓门提高:“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啊……窈窕淑女,啊……君子好逑。”
    戒尺“啪”一声,尉窈被惊得哆嗦一下。
    这不是梦!她重生了?
    关雎是《诗经》里的首篇,上坐的年老夫子姓段名挈,字高引,年少时只教过她一年就离世了。
    所以,现在是她进小学读书的第一天?
    后方,学童尉茂突然出声询问,和前世一样,他这一问,将给她招来两、三年的祸端。“夫子,窈窕的‘窈’,是不是美好之意?”
    段夫子解释:“窈字本义,深远也。代表美好之意时,除了窈窕一词,还有窈纠、窈娆。”
    尉茂再问:“那‘窕’字呢?除了念‘条’音,是不是还念‘姚’音?”
    尉窈抢在夫子之前,指着她右边的曲融说:“真是巧,曲融同门的长姊叫曲窕,我叫尉窈,原来都是取自关雎一诗。”
    段夫子耷下眼皮,掩住愠恼,再抬眼时告诫:“时候不早,先诵书,有疑问的弟子课后寻我。”
    夫子为何生怒?因为“窕”通“姚”音时,有轻浮轻薄之意,如果当着众弟子详细解释,定会传出去,害那个叫“曲窕”的女子遭人嗤笑。看来,尉茂是和曲融有嫌隙,故意逮着机会问的。
    老夫子专注学术,把人心想简单了。尉茂如果只针对曲融,直接询问“窕”字就是,何必从“窈”字问起?
    前世就因为“窈窕”二字的区别,又因为尉茂是显贵出身,曲融便将怒火转至尉窈,时不时对她冷嘲热讽。
    都在一个学舍,她怎么躲?
    后来,曲融被人用砖砸死在小巷里,许多学童揣测是尉窈做的。此案当然与她无关,事发的时候她在回自己家路上,有人证,但风言风语仍迫使她休学。
    所以这一世她想平安念完小学,除了防曲融,还要防尉茂!
    小学只在上午有课,段夫子让解散后,尉窈立即收拾背囊。
    “哼!”尉茂撞了她一下,故意在她前头挡路。
    幸好,另个大宗出身的学童挤开这厮,尉窈猫一样跟紧跳出门槛。走上街,几次回头没发现尉茂,她终于松口气。
    如今是大魏迁都的第四年,平城作为曾经的都城,坊市馆所依旧繁华,永宁寺的香火也依旧鼎盛。尉窈稀罕着故乡的市廛檐瓦,和熟悉的长辈打着招呼,路过鱼池时便逗弄一下彩鲤,但她心里并不似脚下轻松。
    在大魏,以贵承贵,以贱袭贱,人从出生就决定了地位!
    就像曲融被害,凶手十有八九是尉茂,可官府堂而皇之的说查不出凶手,致曲家无处喊冤。
    如果说童年经历令尉窈很长一段时间郁结,那移情别恋的夫君宗隐,以及撞死她的贺族马车,则更让她意难平!
    宗隐爱她时,是真,后来心悦贺女郎,也是真。
    贺女郎是国子学的女弟子,宗隐坦然承认,被对方的学识吸引,可他却忘了她尉窈当年也在备考国子学!忘了她最初对他并无心动,是他一次次靠近、招惹,又因他突然受了伤,她才心生恻隐,定下心意照顾他,误了国子学考试。
    他折断了她求学的羽翼,却又钟情于能飞上天的青鸟。
    呵……尉窈抬头望天,阳光穿过稚嫩的手掌。情爱便如这阳光,看之耀眼,触之温暖,根本留不住。
    可权势地位不一样,本身如日!往后,她就算拼个头破血流,也要成为权势者,如此才不辜负上天给她的重生机遇!
    尉窈的家在东四坊,池杨巷。
    “阿母,我回来了。”
    随她呼唤,母亲赵芷从灶屋出来。“你头天入学,有多少同门?夫子教你们读诗了么?”
    尉窈舀水洗手,笑嘻嘻回道:“算上我,十五个弟子。夫子教我们读诗了,读的是关雎。”
    “关雎?我记得你阿父教过你吧。”
    尉窈的父亲尉骃也是儒师,在尉族学馆教成童大学课业,因下午有课,只能傍晚归家。
    “虽是同首诗,夫子们各有理解。阿母放心,我不会因为学过就不认真听。”
    几问几答,全跟前世相同。
    不同的是,尉窈突然抱住阿母的胳膊,贪恋的嗅着阿母身上的烟柴气息,还有衣裳间的澡豆香,反正她已想好说辞,便放纵眼泪大颗大颗的掉落。
    “阿窈?说,夫子训你了,还是谁欺负你了?”赵芷慈容变厉色。
    “没人欺负我。不过今天尉茂,就是坐在我后面的同门,他叫尉茂,下课后他故意挡我路。”
    “然后呢?”赵芷把拳头捏得咯嘎响。
    “他当然拦不住我。”尉窈往阿母背上趴,撒娇问:“阿母,我头次离开你这么久,你想我么?”前世我远嫁数年,阿母,你想我吧?
    “想得很。”
    尉窈鼻音吸囔:“我更想你,想阿父。”
    赵芷把女儿揽在怀,心疼道:“我就说你上学早了,旁人家都是九岁、十岁才念书。要不我跟你阿父说,以后还在家学?”
    “不。别人欺负我,更让我明白阿父讲过的道理,我自己得有本事,想要有本事,必须多读书,不在年龄大小。”
    赵芷哄道:“窈儿说的都对,那往后你只管诵书、练字,将来要是考进太学,阿母就摆酒席,宴请整个池杨巷!”
    这时洛阳的国子学初建,尚没有兴盛,绝大多数学子仍在平城的太学求学。
    她跟着阿母笑,心想:都重活一世了,我岂会止步于太学、国子学!今世我要考女史,进宫做官,植中枢!
    第2章 墨换《说文》
    夕阳红透平城。
    尉骃背着书箱回池杨巷。
    “尉夫子回来了。”
    “你也才归家。”
    和往常一样,尉骃与邻人打着招呼,不一样的是,女儿跑过来接他,小手使劲向上托书箱帮着减轻重量,虽然不起多少作用,但尉骃整天的疲惫在这一瞬间,真就没了。
    “阿窈今天学的关雎?”
    “是。”
    尉族小学的学馆每年都招收新学童,可学《论语》、《尔雅》、《诗经》。单说《诗经》课业,新学童的庭舍有五所,按夫子学问的深厚排名,若不是尉骃在族学担任夫子,尉窈根本进不了最好的一舍。
    尉骃询问:“段夫子教的可好?”
    “好。和阿父教的一样好。”
    “哈哈。”
    父女俩一进门,赵芷单手把书箱从夫君背后拎下,轻松提进屋。尉骃去墙边看他栽培的几支野兰,阿窈和阿母一起铺筵席,抬案、端饭食。八月暑退,只要抓紧时间,还可以在院里吃完晚食。
    当夜色浓时,尉骃打开书箱,开始抄书。
    大魏重武轻文,但自从建太学、接纳河西学者、祭祀孔庙……种种举措,可见朝廷必要振兴儒风!于是诸部族急忙收集因战乱失落各地的典籍,有损毁的补,无损毁的多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