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章
    果然,在邻近灯笼摊的夹道里,长孙无斫和陆葆真正在殴斗,两个人全够倔,半拧身体互薅住头发都不撒手,同时脚下不闲着,你踹我、我蹬你,一踹一蹬皆发狠。
    好在各自带家奴出来的,已将此处道口挡住,才不令颜面丢尽。
    为首的仆役战战兢兢向奚骄二人禀述事情经过:“郎君和陆女郎给灯笼写字时遇见,又是争嘴几句就打起来。郎君不让奴等靠近,府兵过来管过,没管住,人越围越多,然后一位姓元的小公子来了,把郎君、陆女郎劝到这里打。”
    周泰没耐心听完,他瞅准时机捏住陆葆真手肘的麻筋,陆葆真失力被拽倒,知道今日吃亏吃定了,她索性往上狠抓,巧了,两根手指一下子戳进长孙无斫的鼻孔。
    “呜——”两股酸疼从长孙无斫鼻孔顶到了天灵盖。
    周泰脚太快,撂腿又踢陆葆真。
    “嗷!”
    是踢开了,可最疼最惨的还是长孙无斫!他鼻血如注。
    陆葆真满手血,这才晓得害怕,撞开周泰跑回街上,迎着面,她又看见元刺史的侄儿,好在对方没看到她。
    此刻元瑀没空分神,正悄悄尾随三个市井无赖。起因是他凑巧听到对方在说“尉族学馆”,还说什么“扇巴掌、划烂脸”等恶言。
    三个无赖不时东张西望,元瑀怕被察觉,便不让府兵跟随,只和家奴交错着位置接近这伙人,终于听明白对方意图。
    这几人胆大包天,竟想趁着今天街上乱哄,要伤害尉族小学馆一名女学童!还有,无赖们不知女童姓名、模样,只知女童巴结上了勋臣家的公子尉茂,在不久前和尉茂一起来到消灾会。
    巧的是,一无赖曾见过尉茂,所以这伙人的打算是先找到尉公子,再勾结乞人捣乱,将尉公子与女童分开,然后见机作恶。
    元瑀重新从灯笼摊过去。
    奚骄几人从夹道中出来。
    长孙无斫讪笑着,虚惊一场,鼻子还在,就是略微耽误喘气。他磋着牙发誓:“陆烂葆、陆臭葆!别让我再遇见,不然我拧断她手指头!”
    还吹呢!周泰快嫌弃死了。
    好友没事就行,奚骄拍下无斫肩头:“我们是来学做事的,一定得协助好府兵。快走吧,别让元瑀比下去。”
    “好!我将功补过,刚才元瑀朝西走的,咱们往东走,跟他岔开。”
    周泰:“那就去礼学街?汉家学子多半聚集在那里,乞人、无赖最愿偷他们。”
    这时候尉茂、尉窈已在礼学街。
    众多太学弟子在道边有序摆摊,售卖之物有抄写的诗文,自制的毛笔,拾拣的奇石,还有香囊、面具以及旧时笔记。不管卖什么,他们只收粟米,然后将粟米交给皇舅寺的维那,用于此次消灾会救济。
    读书人做买卖很有意思,放眼望去各个跟姜太公似的,只在交易的时候才跟买客交谈。
    尉窈二人来到面具摊前,尉窈试戴一个鹰头图纹的,尉茂选的蟒蛇图纹,他们透过面具眼部的孔互望,都笑对方看起来好傻。
    再去旁边的书文摊,铺展的书文不少,看管此处的太学弟子也不少。尉窈轻拿轻放翻看,《诗经》最多,另有习字基础《急就章》、《凡将篇》,农书有《汜胜之》的小豆篇,《四民月令》的酿造篇,再就是《论语》和《庄子》章段了。
    书写的载体有方、牍、简策、纸帛,价格悬殊很大,相同点是内容全简短。尉窈一直在这个摊边停留,尉茂虽没兴趣,却不催促,还在她身后站着,不令旁人踩到她耷在地的裙边。
    尉窈没览阅完,礼学街这一段也有乱子发生了,先是乞人打架,再有偷东西吵起来的,还有瘸子被撞坐在地哭嚎的,耐人寻味的是,次次出事之地都离尉窈二人很近。
    没错,这三场动静全是那三个无赖找来同伙蓄意谋之,妄图制造混乱,把尉公子身旁的小女娘拐走。
    可是尉茂心冷,从不管陌生人闲事,尉窈细胳膊细腿,更有自知之明,所以她不仅不靠前看热闹,还把尉茂拉开更远。
    跟踪过来的元瑀记起之前在东月墨馆见过尉女郎,念一句“真巧”,便吩咐家奴去唤府兵来。他原本是想捉贼捉赃,见尉女郎非常警觉不上当,就知没必要耗下去了。
    “让道!”
    “让道、让道!”
    府兵是来了,来得未免太快。
    然后戴面具掩藏身份的奚骄三人站出,向府兵精准指出作乱的无赖乞人。
    到手的功劳被抢,这可把元瑀气够呛。
    乱腾腾中,尉窈、尉茂还是不瞧热闹,返回了桑衢街,直到正月下旬,尉窈才知礼学街的几场闹事是冲着她来的。
    后话暂且不提,临近又一次联考,学童们投入紧张学习的同时,开始在课间展开讨论,猜测今次会考什么?
    尉戒之:“我觉得很可能考咱们年前所学。”
    尉景糊涂道:“年前?年前不是放假了么?”
    众人喷笑。
    尉茂:“骑马颠傻了!好好想想,上次联考到放年假前不是学了五首诗么?”
    尉蓁:“我觉得《周南》、《召南》、《邶风》这三部分未必就不考了。”
    尉窈赞成:“所以得全面复习,也不要忽略年后这几天学的。”
    众学童深以为然时,尉景苦苦思索,终于想起来了,回答刚才好友的提醒:“哦对,有《柏舟》、《君子偕老》,是学了五首。”
    “哈哈哈!”
    “哈哈哈哈——”
    除了越发孤僻的曲融,其余人全被景同门逗到捧腹、捶案,甚至连眼泪都笑出来了。
    最后尉菩提出了个主意:“咱们吸取经验,每位同门把自己当成考官,每人拟个考题出来,怎么刁钻怎么拟,说不定谁就蒙准了考题呢。”
    第17章 第二次联考
    这主意好!众同门不禁赞妙。
    只要有考试就有提前蒙题的,这很正常,然而出题夫子的想法,小学童们怎可能料到。
    正月十一,平城各小学馆迎来第二次联考。
    尉窈这个学舍还是大学那边的薛夫子来任主监考,所有规矩均与上次联考一样,卯时半一到,薛夫子宣布首道题:“此题考你等的识字积累。写出所学之诗里的六十个字,诗序和诗笺里的字也可,字体要工整,不能出现重复字。”
    第一题如此简单?!
    学童们怎不激动,待薛夫子话音落,一个个立即蘸墨落笔。
    曲融庆幸自己会的字早超过百个,他先从最简单的“一、二、三”等数字开始写,然后是“上、下、左、右”。
    尉景、武继等性格粗咧的,则想起哪个写哪个,起初全洋洋得意,觉得自己简直学识满腹,写过一半后,速度开始放慢。
    尉茂、尉蓁、尉菩提等基础颇扎实的,则依着《诗经》的开篇写:“关、睢、后、妃、之、德、也、风……”
    写着写着,尉茂突然停下,思虑到什么,转了念头后再落笔,就是诗章句里不常出现的冷僻字了。
    只有尉窈从第一个字起便是冷僻字:“谲、徵、踰、葅、蚣、蝑、罟……”而且这些字全从《序》和《笺》里挑选,避开诗里包含的字。
    时间在一笔一划中游走。
    辰时,薛夫子令馆奴收卷,段夫子见弟子们意气扬扬,知道都写出来了,他拈须而笑,舒口气。
    辰时二刻。
    薛夫子宣布第二题:“此题仍考你等的识字积累。比刚才简单,只需写满五十个字,同样可写《序》与《笺》里的字,需注意,不仅这五十个字不能重复,也不能跟你们刚才写的第一题里的字重复。都愣着干什么?还不动笔!”
    “啪”声脆响,是武继,他懊恼地拍了下脑门,刚才写的哪六十个字?他根本记不清楚。
    一半以上的同门皆如此,所以听完考题后集体发愣,自以为心眼多的更加发愁,第三题会不会再让写五十个字?天啊,虽然每个题单看难度差不多,但合在一起是成倍的艰难!
    出题的人是谁?太损了!
    这次收卷,神情还镇定的学童只有尉窈和尉茂。
    当薛夫子宣布第三题,众学童瞠目无语,不得不承认前两题确实简单。
    第三题:在夫子讲授范围内,默写完整的诗,能写几首写几首。
    要求是,每首诗不能和上首诗里有相同字,包括“之、而、有、于”等常用字,并且不能有前两道题里写下的那一百一十个字。
    “完了——”
    这一刻,段夫子与弟子们的心声,头一回产生共鸣。
    唯独尉窈心无旁骛,写下第一首诗《螽斯》。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她默写的第二首诗是《兔罝》。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