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名学渣听到这紧皱眉头:师兄真是大舌头不怕风闪着,你凭啥认为我听了“有助而择之”,就能知道是哪个毛字?
尉道子继续说:“如果我的题是‘逑芼’,我将先重复两遍,然后分别解释‘逑……匹配之偶,芼……有助而择之’。你们写出诗名《关雎》后,得写两句答案才算正确,答案分别是‘逑’字所在的‘君子好逑’,以及‘芼’字所在的‘左右芼之’。”
同时刻,西城崔学馆的善义学舍。
亥也仁摔案怒叫:“什么屁呸、择毛,我不考了!我学的《关雎》没那么难!”
他晃晃头,收回张狂的想象,慌慌张张举手:“嘻——师兄讲太快了,再讲一遍例子吧?”
元凝坐在元珩后头,恨不能用眼刀剜死这厮:都怪你个蠢货!偷个题到处嚷嚷,惹恼柳夫子了吧,把联考弄这么难!
北城州学府。
奚骄深呼吸……不行,底气不足,再来一次。
他本以为第二轮考试是在第一轮的基础上加快,没想到直接换了考法。不对!换考法是其次,这考法有个大问题!
尉学馆。
尉茂举手:“弟子不明,刚才监考夫子说过,题和题、组题和组题都没有间隔时间,那我们听完师兄对截句、截字的解释后再写答案,是不是晚了?”
“嗯。”薛夫子点头:“这就是全都考!此轮着重考的,是你们对诗句、注释的理解与背诵,以及识字与组词的熟练程度。诸弟子理应在第一遍听到题目,便立刻写出诗名、对应诗句!如果必须得听完解释才能写出,那就做选择,放弃下一题甚至再下一题。”
“嗒嗒嗒嗒……”西城的大道上,元刺史不用骑兵开路,一马当先驰往东城方向。崔学馆随行的有联考出题者柳夫子,训义学舍的孔夫子。州学府里随行者有八部分馆的司马夫子,李夫子,还有旧馆里教《诗经》最好的宋夫子,杜夫子。
杜夫子向宋夫子使个眼色后,二人故意坠后。杜陵不解而问:“刚才刺史匆匆下令,这是要去东城?”
“去尉族学馆。”
“为何?”
“到了便知。”宋夫子不愿和杜夫子深说。元刺史是陛下的心腹,自然比旁人了解陛下推行汉学之愿,因此哪怕是小小的月联考,元刺史也极其重视。今次出题之难有目共睹,这么难、题量又大的情况下,要是有学子能做出满分卷,那可比容易题里出一百个满分的分量重!
“嗒。”
刻漏再滴一水珠。
辰时二刻到。
第二轮小试开考。
平城所有小学馆的学童们都在这一滴水砸下的时刻里,提笔准备。
第49章 草珠手串
薛匿瑕四方面孔,念的第一道题和他的下颌骨一样坚冷无情:“桃李,桃李,王姬王孙颜色貌。”
学童们怒火腾腾!
他们把《关雎》的“关”字都提前点好“点”啦,结果第一题不是例题!
尉窈在第一遍“桃李”出来就知道题目出自《何彼襛矣》,写下诗名后,她再写“桃李”二字所在的诗句:华如桃李。
尉茂慢一步,在薛师兄念第二遍“桃李”时想出答案,对自己不满的同时,尉茂也收获了一点做题经验,就是他不该先从“桃”字里思索诗源,应该直接“桃李”并思,那么就只有《何彼襛矣》一个答案了。
尉菩提又慢一步,在听到“王姬王孙”时慌忙写,他颇聪明,知道来不及了,便先写一个“襛”字,等待时机补全。
但只此一字他也写不完。
尉道子念出下半题:“泄、臧……”
尉窈脑中飞速思索:哪个“意”?哪个“牂”?
读音为“意”的字太多,她毫不犹豫略过,只猜“牂”发音的。不,她先排除“牂”!此字出现于《陈风》篇,还没学到。
尉道子念第二遍:“泄、臧……”
臧!是臧!尉窈知道诗源了!
在尉道子对“泄”字的解释“飞而鼓其翼”过程中,尉窈写出诗名《雄雉》。
她运笔不停:泄泄其羽。
尉道子的宣题声也不缓歇:“臧,行为善也。”
何用不臧……尉窈的答案结束。
薛匿瑕:“埤遗,埤遗……”
北城,州学府。
哪个“皮”、哪个“卫”?才第二组题,奚骄思路就囫囵成线团了。他揉揉眼,眼底顿时多了抹黑印。是,其实只用耳力听就可以,但耳朵不顶用,眼睛、牙齿、手不就都得跟着一起使力么!
哪个“疲”,哪个“未”?
唉,来不及了,奚骄肩一垮,被迫放弃。
西城,崔学馆。
第二组的下半题:“照、冒,照、冒……”
亥也仁按着抽筋的嘴皮子,心骂:“找个蛋的猫!我找狗行不行?!”
“赵、帽?哪个赵,哪个帽?”绞尽脑汁的元珩毛笔都拿反了,从开始第二轮考,他脸上的墨比纸上的多。
东城,尉族学馆。
尉道子:“照、冒,照、冒,照……日月光辉,冒……和照一样。”
坏师兄!武继翻个白眼。
尉简不知道在走啥神,自己把自己想笑了。
此题尉窈、尉茂、尉菩提、尉蓁四人全答出来了,诗源为《邶风》篇的《日月》,对应的诗句是:照临下土,下土是冒。
不过后两人写对的代价,是放弃接下来薛师兄的题。
薛匿瑕:“我屋我屋雀之穿屋似有角。”
从第三组题开始,截句、截字和注释的间隔竟然也取消!!
尉窈手脑同速,书写:行露,何以穿我屋。
《行露》是诗名,“何以穿我屋”是“我屋”所在的诗句。
尉茂很激动,他想到了!也手脑同速书写:行……
就写了一个字,尉道子的题念出:“喈萋喈萋喈和声之远闻萋草叶茂盛。”
念题的不憋,答题的憋!学舍里当即吹拂“呵”气声。
尉景这些倒霉孩子尚没来得及吸回气息,另个师兄又开始了!
“戍甫戍甫戍字守也屯戍也……”不行,薛匿瑕气短,必须换口气才能继续。
“儿——”
学舍里除尉窈之外的十四学童,连带年迈的段夫子,全不由自主跟着换了口气。他们的换气声集于一起,像极了千年后一种叫“窜天猴”的东西。
“甫诸姜古国姜姓之地甫国也。”
其实“戍”和“甫”的解释都可以简化成两个字即可,但那样的话,给学童留的书写时间不足。
尉茂后知后觉“戍甫”不是刚刚学过的《扬之水》诗里的吗?狗师兄!两个狗师兄!害他尽跟着憋气喘气,都忘记要答题了!
时间就这么在憋气、吸气、呼气里过去,第二轮折磨终于结束。此时元刺史已经在尉族学馆了,哪还有心思巡考,再说他也不是为了巡考跑到东城的。他现在手上拿着的,是尉窈第一轮的答卷。
今回一刻的休息时间,学童们全在屋外透气。刚才幸亏只考半个时辰啊,不然得憋死!
州学府,八部分馆的大庭院里,奚骄和周泰在树底下碰面。
周泰问:“你们《诗经》的题难不难?”
“难。”
“哎?奚骄你嘴怎么了,咋有点发紫?”
“难的。”
城西,崔学馆的训义学舍。
十九学童全在院子里呼吸吐纳,以此转换心情。两场小试均不利,但已然过去,不能气馁。
崔尚呐喊:“诸同门,我们一起加把劲!”
郭蕴附和:“我们是训义学舍,我们论诗最强!”
“最强!”
“最强!”
“最强!!”
差一刻巳时。
城东,尉族学馆。
尉窈的第二场试卷送到元刺史跟前。
这时学童们各自返回了学舍。
薛夫子讲述第三场考试:“和刚才一样,无‘出题’二字提醒。不再设组题,由你们薛师兄、尉师兄一人念一句诗,或一句序,或一句郑笺,你们根据截句写出其所在的诗名即可。”
“每道题不留相隔时间,所以尽量避免长时间思考一题。谁有疑问现在问,巳时整开考。”
开考……
开考……
尉窈,要考试了……
要考试了……
“啊。”黑暗里,尉窈陡然睁眸,从前世今生掺杂的考试噩梦里挣脱。
白天的联考耗她心力不少,因为第二场的考法,前世从未有过!可以说,第二场的每组题她和尉茂等同门一样,在绞尽脑汁思索答案。
应该能满分吧?
听说元刺史今天来尉学馆了,如果是真的,如果是巡考,为什么跨城来最远的尉学馆呢?
尉窈没再多想,觉得口渴,想摸索着去倒水,手按在枕侧时,她摸到了曾交给阿母保管的草珠手串。
阿母给手串重新穿了绳,打着如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