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46章
    公主、于宝映跟着尉窈离开此居,果然,高太妃很快回来,高氏没心思待在瑶光寺了,急匆匆回府,和审妾一样审问刘氏。
    北海王府的事暂且不提。
    尉窈也因中书省堆积的公事,不能再在瑶光寺耽搁,她先向慈庆道别,再嘱咐元瑛公主:“剩下的事得劳烦公主了。名录上其余的命妇,除了宗王,其余朝官要么是从外地州郡才调回洛阳任职的,比如穆亮,要么是将要出任地方肃清蛮民的,比如张彝。和这些朝官的家人谈论时,不必提妻妾古礼,要多多询问宅院琐事,衣食住行有何艰难。”
    于宝映只是贵人,尉窈不需向对方行礼,点下头算作告辞。于宝映认为理所应当,但是于宝妃觉得被怠慢了,心里很不舒坦!
    她低着声阴阳怪气:“尉尚书真是忙,今日的事是她揽的,她倒先走了。”
    于宝映怕被公主听见,轻斥:“别乱说话。”
    “我说的不对么?别人不知道北海王妃是个软柿子,咱们知道!她避开高太妃,挑一个软柿子说几句,然后假托忙,先回宫报功。瑛公主身份尊贵当然不和一个女官计较,可阿姊你不能这么老实啊,干最多的活,结果在陛下那默默无闻,哼。”
    于宝映:“不是这样的,有些事……”算了,不说了,如果跟妹妹说有些事得暂时保密,即使亲姊妹也暂时不能告知,那妹妹更得死缠烂打,撒娇闹腾不休。
    于宝妃盯着尉窈走远的背影,心下嗤讽:阿姊总当我是孩子,有些事我早懂了,尉窈出身差,又嫁了人,是不可能为妃嫔的,但不可能,不代表不想、不能争宠!
    话分两处。
    皇宫。
    陈留长公主元贞君因为安顿照顾高月恩的事,得皇帝召见,并让御医王显给元贞君诊脉,确定木槿宴落水后没留下隐恙。
    得了赏赐后的元贞君才从东极堂出来,迎面遇见一中年朝官,若狂狷华士,一开口,嗓音浑厚低沉,惹得元贞君心一跳一跳的。
    “长公主。”
    元贞君眉梢一挑,问:“你认得我?”
    “是。”
    “那你是……”
    “若有缘再见,下回告诉长公主。”
    元贞君轻摇团扇,笑看此郎君进入东极堂。
    等她回过头,正好对上来东堂禀事的杨大眼……的一双大牛眼。
    “看什么看!脸上跟挂俩蛋似的。”元贞君摇曳着腰身走了。
    杨大眼气坏了,不敢骂回去,便问殿门口值守的寇猛:“谁得罪她了?朝我撒气。”
    寇猛悄声说:“妇人嘛,每月总有那么几天……”
    他话没说完,腚上挨一巨脚,是赵芷出殿办事正好听见,把这厮踹下台阶。
    侍中元晖从门下省过来,恰看到这情景,他明着劝谏赵芷,实则挖苦道:“赵将军常侍陛下近前,得学着识礼啊,只精武功不通文墨,非安邦定国之贤臣。”
    赵芷:“你算个屁!”
    元晖怒发冲冠:“你!”
    殿外值守的侍卫何其多,广庭众目下的屈辱,令元晖又想起剿灭元禧那晚被赵芷戏耍的事,他叫住赵芷:“你别走,有本事和我去找陛下辩理!”
    元晖又叫杨大眼和寇猛一起进殿。
    殿内,皇帝见赵芷去而复返,元晖怒气冲冲,于是暂停和张彝说话,问下方几人:“何事?”
    元晖立即告状,把赵芷踢寇猛,又污言无故骂他的事愤慨讲述。“臣入仕以来,虽无功绩,可是兢兢业业,入中书省后,更加勤恳,从不懈怠。臣劝赵芷精练武功的同时,读些文章,有何错?她竟口吐秽言,骂臣是屁!”
    皇帝听完,一副气极了的样子指赵芷。
    赵芷解释:“屁,可闻可捂,臣诚心诚意夸元晖文、武双全。”
    张彝迅速低下脑袋,心道,赵芷确如别人传的虎莽,“屁”之论传出去,得得罪多少官员。
    皇帝加长呼吸,摆手:“还不滚出去办事。”又问寇猛,“可伤到?”
    寇猛已经任职“千牛备身”,赶紧回:“刚才赵将军是指导臣的武艺呢,被元侍中误会。”
    贱货!元晖白告状了,既和赵芷撕破了脸,又知寇猛与赵芷是一伙的,真是越想越憋屈。
    尉窈回东极堂复命时,和元晖擦肩而过,感受到对方的恶意,她提醒自己往后需更加警觉,并有了取代对方之意,中书省仍不算皇帝真正的心腹所在,她要进入重中之重,储存机密的“门下省”!
    尉窈近来参考后宫典章,本是想争女官里的二品“女侍中”,这一刻,她改变主意,既然要争,就争外朝官们羡慕嫉妒的门下省的侍中!
    也就是权任极重的……小宰相。
    第343章 合格的谋士尉窈
    东极堂外,皇帝散步缓行,和往常一样,身侧只有尉窈。左右侍卫与宦官全隔着距离,听不清前方君臣的谈话。
    尉窈先把试探刘氏的事情简言禀述:“北海王妃果如谍线所报,和高太妃、北海王非荣辱一心,不过她堪不堪重用,得看传递出来的是什么消息才知。”
    尉窈再陈述自己对冯家的考虑。
    从文明太皇太后开始,冯家依靠嫁女、娶妻,和皇室重臣间建立了分割不开的姻亲关系,时至今日,哪怕皇帝元恪厌恶冯家,也难清除此族势力。就拿上回广陵王被当街殴打的事来说,廷尉署查到那些乱贼的主使有可能是员外郎冯俊兴了,却因证据少,不能拘冯俊兴审问。
    之后,因为选拔于宝映等贵女进宫没选冯家女,冯家生了不满,鼓动姻亲放出风声,传皇帝元恪不尊文明太皇太后,有打压冯家之势。
    冯家不可能坐视后宫无冯族的女子,于是从女官着手,举荐冯令华入宫为“女侍中”,为了谋划更稳,冯家主持中馈的乐陵郡君,贿赂了高太妃同时举荐冯令华。这种情况下,元恪若坚持驳回冯家的请求,估计和冯家有关联的朝官会联合起来发难,干扰这个月州郡官员政绩的考核。
    这次州官考核,是元恪亲政后第一次督察四方,关系着下一步州官的调整和升降,绝不能出差错!
    君臣二人均明了上述原由,尉窈不说废话,直接说对策:“臣查了司州各曹各署的官员履历,河南尹年迈,可调配闲职养老,起用冯熙的第三子冯聿为河南尹,让他监督太学石经的寻回、修复。”
    迁都前,太学遗址处堆积的残经石碑,被冯熙当成寻常巨石来建寺院。冯聿这个人是有能力的,因被先帝的废皇后牵连而免官,成了冯家的弃子。
    尉窈进一步解释她为何出这种对策:“冯聿要是办不成这件事,就此不用,冯家嫡系出身的儿郎再无能人。若冯聿顾自己的前程,认真干事,相当于揭露他父亲生前犯下的罪行,令冯熙一族被天下儒生鄙夷。”
    “无论冯聿敢不敢拆寺院浮屠,归还刻有《三字石经》的石碑,冯家这个月都会自乱,顾不上插手州官考核一事。”
    “另外,臣让夫君查到常伯夫一族的贪污证据,只要陛下准许,明天便递上参常氏一族的奏请。当年损毁太学石经,是常伯夫和冯熙一同做的,灭常家,既是给冯聿对峙家族添一把力,又是警醒乐陵郡君的一杖击。”
    “可。”元恪点头,然后问:“你没想过让冯令华进宫?后宫里争斗杀人,诡谲不见血,无声无息除掉一个冯令华不难。”
    尉窈回道:“除掉冯令华,有冯季华、冯季仪,还有旁支那么多可过继的冯女郎。陛下仁慈,要的是冯家识规矩,为朝廷出力,非和这些无辜女郎过不去。”
    和皇帝相处久了才知,这位年轻帝王真心笑时,左侧脸颊会有个浅酒窝。
    现在元恪左脸上就现出酒窝。
    他又问:“今早收到任城王的奏请,说孟太妃适应不了雍州水土,他想卸职携母回京,此事你怎么看?”
    尉窈思索。任城王总是以退为进,屡次用耍赖手段不好好任职,陛下不允许其恳求的话,朝官们一定议论陛下不全任城王的孝道,置年迈的孟太妃不顾。可是任城王这几年绝不能留京,原因是任城王狡猾的同时又大度能容,和广陵王、彭城王交好,三王的势力若结为一体,陛下更加卧不安枕。
    因此,陛下许不许任城王,都非良策。
    那么由谁来约束任城王呢?
    有主意了!
    尉窈:“臣想……可先许任城王卸职回京,让他负责秋季练兵比武的差事,这期间让御医给孟太妃看病,并让诸位公主时常探望,诉说陛下日理万机的辛苦。练兵过后,陛下再授任城王州官,臣估计他依旧以旧理由推辞,凡他推辞,陛下允许,让公主转告给孟太妃听。臣听说孟太妃年轻时上过战场,英姿飒爽,一定不会坐视自己的儿郎总以她为理由好逸恶劳。”
    “秋季练兵。”元恪轻念,又点头应允。练兵比武关系着武官的升降,以及羽林、虎贲的变动,这件事他不想交给北海王或彭城王,他唯信任四叔元羽,然而四叔行事荒诞,交由对方的话,恐怕出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