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66章
    按理说现在不讲究雇工,都是换工,可她一个刚嫁过来的女人跟谁换?
    只能用钱换,具体如何操作就靠村长了。
    “行,我今天就去帮你买材料,顺道都带回来。”村长看顾七七真不差钱的样子也不推辞。
    “麻烦叔了,今天晚上叔和婶就去我家尝尝我的手艺吧。”
    李叔直接拒绝:“不用,都不是外人。”
    顾七七却神秘的轻声道:“李叔,给你准备了好酒,带我李婶一起来吧。”
    果然,村长听到酒迟疑了。
    顾七七再接再厉:“你不喝,就浪费了,我可是特地为您老买的。”
    “行,谢谢七七了,太破费了。”李叔难得有些不好意思。
    “叔,你们可是陈端最亲近的长辈,怎么能叫破费,晚上早点来。”
    到了下午,砖瓦陆陆续续都到了。
    顾七七开火用大锅炒了四个菜,一个大丰收,一个豆角干炖肉,一个白菜豆腐,一个肉沫茄子干,还给李叔烫了三两白酒。
    虽然北境人都能喝,可顾七七不能真让村长喝醉了,再说也伤身。
    李婶帮着抱着壮壮,看到这么一桌子肉菜直呼:“太过了,七七,太过了。”
    李叔既高兴顾七七的热情,又心疼买肉钱,连呼:“七七呀,以后不能这样了,过日子还是要节省着过。”
    顾七七也不顶嘴,笑着点头应是。
    这一顿可谓是宾主尽欢。
    第二天一早,又有送砖瓦陆续送来。
    意外之喜的是,还有几袋水泥。
    顾七七早就把她空间里的水泥、玻璃放到西屋了。
    村长看了一圈也觉得差不多可以开工了。
    “七七啊,你想把新房盖到哪儿呀?”
    顾七七早就想好了,还拿出一份简易图纸递给村长。
    “叔,我这院子大,我想盖在中间偏后的位置,这样前院更大,种菜更方便,后院就稍小点,盖个仓房、厕所、鸡窝就行。”
    村长早就看过了,这个小土房确实不行了。
    “也行,那你还想盖一个柴房吗?”
    “要的,柴房就用石头贴墙根垒一个大点的就行。房子就按图纸的样子来就行,其它的也都标了位置,叔你也给参谋、参谋,看合理不?”
    李叔还真仔细看了一会。
    “行,就按你画的来,我看挺好。”
    没想到顾七七这孩子还是个内秀的,图画得不错,考虑问题也周到。
    “叔,就是有一个事儿,我这个房子地基能不能打高点,毕竟靠着大河不远,我怕涨水。”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还是早做打算。
    “行,你考虑的仔细,比平常高出一米怎么样?”
    “我看行,叔你看着办吧。材料送完了吗?钱够不够?”砖房已经够惹眼了,其他要求她就不提了。
    “将将够了,就是玻璃没买着。”村长一脸遗憾,他没能力呀。
    “叔?不用发愁了,玻璃我找陈端战友帮着买到了。”
    李叔一脸惊喜:“真的?运气不错。行,今天下午就开工吧。”
    顾七七比李叔还急。
    “好,我这情况就不供饭了,叔你给大家伙说一下,然后多给大家点钱,别亏着大家伙。”说着,不由分说的又塞给李叔五十块钱。
    村长头一次感觉钱烫手,刚想往外推。
    就被顾七七话头阻止了。
    “叔,先用着,多退少补,还得买些石灰、粘土之类的。”
    村长一想反正他行得正,不会贪了孩子一毛钱,就直接揣进上衣兜里。
    就这样,顾七七只帮大家烧烧开水,其它事宜全由李叔接管。
    开工建房。
    第198章 五十年代军嫂(6)
    二十来天房子就差不多建好了。
    有水泥就是方便,不然等黄土晒干可要耽误不少工夫。
    石头打的地基,水泥勾的缝、离地面有一米高,结实又安全。
    墙体很厚,保证冬暖夏凉。
    墙面刷了白色的石灰。
    顾七七还往里加了一些靛蓝。
    这样刷出来的墙就不是黄白,而是清白了。
    屋子里亮堂,心也跟着敞亮。
    地面就铺青石板,不用钱,块还大,正合适。
    现在的老手艺人还有许多,水泥勾缝,严丝合缝、板板正正,有一种古典美在里面。
    炕也搭好了,都是老手艺盘炕师傅,保证好烧不反烟。
    现在冯木匠正在吊顶,这是顾七七早就和他商量好的。
    薄宽木条就早刷好了白漆,今天终于上顶了。
    这个年代也有吊顶。
    北境土话说法叫:吊棚。
    用细绳打结绑好一排排的高粱杆子上棚,然后再往上糊一层薄泥当腻子粉了,最后刷白。
    但是高粱杆儿不承重。
    年头多了会粉,整个棚顶容易塌。
    除非隔几年换一茬。
    炕席也早就买好了。
    是当地特有的一种制作家具用剩的锯沫子压制而成,还刷了天蓝色的漆,你要多大就直接切割成多大。
    干净不透灰。
    原来的老房子全扒了,之前的炕琴、桌椅能翻新的就翻新,不能的,全当柴火烧了。
    窗户也都是新打的,刷着淡蓝色的漆,镶着玻璃。
    可惜现在没有玻璃胶,都是用小木条加钉子的方法固定。
    所以也漏风。
    冬天就麻烦了,外面刮大风,窗前刮小风。
    就得用三指宽的纸条把窗户的缝隙全部糊起来,然后还要在窗户里外侧,都用高粱杆卷着塑料布钉在窗户框上,确定不漏风才行。
    可这个年代哪里来的薄膜?
    只能晚上用破棉被挡风,白天再取下来。
    这个时期的北境冬天能达到零下40度。而且冬天至少会刮三场白毛风。
    可想而知,原主之前住那个破房子没被冻死都是命大,肯定整个冬天几乎都在炕上窝着了。
    当然,也不止原主一个人如此,家家户户都如此。
    前院靠西墙的地方建了一个大大的柴房。
    这里的冬天太漫长,需要囤大量的柴,柴房小了可不够用。
    后院靠东北墙角建了一个旱厕。
    蹲坑下面三面铺了青石板,踏板也是石材的,下面挖了一个大坑直通院外,也用大块青石板围建了起来。
    其实东北旱厕很好打理,因为一年有大半年都是上冻的,冻的杠杠硬一点异味都没有,冬天只要用镐刨了拉走就行。
    不像南方炎热,一年四季都在发酵、发臭。
    顾七七还在后院西北墙角建了一个小仓房,主要放一些农具、杂物、各种大缸,冬储菜之类的。
    鸡窝暂时没搭,因为顾七七不确定以后还能不能养鸡。
    如果允许养一两只,再扎上高粱杆当篱笆就行。
    很容易,拆装都简单。
    房前屋后的房檐下和前院正中的甬道都铺满了青石板。
    甬道两侧是大菜地,后院还有两块小菜地,可以想像这个院子有多大。
    这么大的院子,顾七七一个人住也不安心。
    又趁着当季去山里挖了不少刺玫沿着外墙和内墙根各种了一圈。
    刺玫是北境特有的一种灌木,是一种野玫瑰,能长到一米八高,根茎粗壮,长满了坚硬的尖刺,花朵极大,香味浓郁,花期长,又艳丽。
    现实世界中,顾七七家的小平房门口就种了一颗。
    “还是七七脑子活,这招儿好,安全不少。”
    村长也是头一次帮着张罗栽花当篱笆的,可算看了个新奇。
    顾七七的这两道天然防盗墙可是花了她不少心力,光是请村民上山挖树就花了不少钱。
    冯木匠正在安装前院大门。
    都是提前打好的,很结实、厚重,野猪下山都不怕。
    果然,到了晚上,吊顶和刷了桐油的大门就弄好了,连家具也都送了过来。
    顾七七深深的舒了一口气。
    总算基本解决了住宿问题。
    她还在感慨呢,却不知道屯子里的人都羡慕死顾七七了。
    屯子里有名的长舌妇张小翠远远看着撇了撇嘴。
    转头跟妯娌王玉凤道:“她一个小媳妇,年纪轻轻就住上新砖房了,命咋那好呢。”
    王玉凤也撇嘴直泛酸:“我这辈子也不知道能不能住上砖瓦房呢。”
    跟着一起凑热闹的冯木匠媳妇冷不丁的来了一句。
    “这可都是陈端的命换来的。”
    两妯娌一听这话,就偃旗息鼓了。
    如果用她们儿子或是丈夫的命去换,她们是不愿意的。
    算了,陈端不知道还能活多久呢?
    到时候没准只剩下顾七七和孩子了,孤儿寡母的她们就不眼红了。
    不怪大家这么想,因为这时候当兵是极其危险的,而且老百姓也不知道还要不要继续打仗,还要打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