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姓王的海商,说他愿意出一百两金子买一个!还说了,若能量产,他愿意包下往南洋卖的份额!”
赵庚旭正吃着茶点,一听这话,眼睛唰地亮了,用力一拍大腿,兴奋得差点蹦起来:
“一百两金子?!这些商人这么有钱?!妙啊!保保!你这脑子怎么长的?也太会来事了吧!”
“不光帮我试了指南针,顺带还帮我推广出去了,接下来还能赚钱,一举多得啊!”
“可以可以,张保保,你真是个机灵鬼!不,是画饼大师!不对不对,是点石成金的高手!”
他越看张保保越觉得顺眼,感觉自己真是捡到宝了。这奴才,执行力强,还会举一反三,简直绝了!
张保保谦虚地低下头,眼里却闪着亮光,声音更加诚恳:
“殿下您过奖了,奴才就是顺着殿下的奇思妙想,略尽绵薄之力罢了。”
“要是没有殿下您发明这指南针,奴才就算有千万个想法,那也是无米下炊。殿下的才智,那才是真正的点石成金之术。”
他顿了顿,脸上堆起谄媚的笑,声音压得更低,几乎像说悄悄话:
“而且,奴才瞧着,这指南针本身神奇是神奇,但殿下您的名头,才是让那些商人抢破头的关键。”
“他们都想借着买这‘九皇子发明的宝贝’,搭上殿下您这条线。毕竟,谁能拒绝一个可能直通天听的机会呢?”
赵庚旭一听,小眉头一挑,脸上露出个与他年纪不太相符的狡黠笑容:
“想搭线?好啊!本殿下正愁没钱搞我的‘大宝船’计划呢!保保,这事你办得漂亮!”
他放下指南针,摩挲着光滑的木盒边儿,脑子里飞快盘算起来。
他很快有了主意:“这样,你先严格控制好制作技术,核心的磁针处理和悬挂技巧,必须捏在信得过的核心匠人手里,绝不能外泄。”
“然后呢,可以小范围地搞个限量发售,每月就放出去二十个,价钱嘛……往高了定!每个上面都得刻上独一份的编号和皇家匠造的防伪标记。”
“专门挑那些有钱又懂事的商人卖!既然有人想借机攀附,那就先让他们出出血。
告诉他们,这是初代限量版,以后没准还有更高级的、更多新奇玩意儿呢。”
赵庚旭的小脸上露出一丝奸商般的笑容。
“赚来的银子,一部分拿来改善匠坊,激励工匠;剩下的,就收进我的私库,专门用来造我的大宝船和训练水上亲卫!”
“这事就全权交给你去办了!”赵庚旭大手一挥,充满了信任。
“对了,那些优先试用、给了反馈的商人,可以适当给点优惠,或者优先购买的资格,算是给他们的测试费!”
“奴才明白!殿下思虑周详,奴才佩服!”
张保保恭敬应下,心里已经开始盘算怎么把这套饥饿营销玩得更溜——越是难得到,那些人恐怕会越疯狂。
而赵庚旭呢,已经美滋滋地想象着自己的小金库迅速鼓胀起来。
这张保保,真好用!回头得好好谢谢太子哥哥!
与此同时,御书房里的气氛,可就凝重多了。
太子赵庚明正襟危坐,正向皇帝详细汇报着近期京城的动向,尤其是世家势力的那些小动作。
“父皇,”太子神色严肃,将一份密报交给赵衍。
“根据儿臣这段时间的严密排查,九弟在云州遇险一事,京城这边的主要黑手,已经能确定是北望伯的妹婿,礼部尚书欧阳伦所在的欧阳家。”
皇帝赵衍靠在龙椅上,手指轻轻敲着扶手,眼神带着嘲讽。
“欧阳家……哼,朕记得他们和崔相那边走得挺近,在漕运上势力盘根错节,门生故旧遍布江南。”
“看来,是觉得小九提出科举选拔,动了他们依靠门荫举荐、垄断仕途的根基了。”
“正是。”太子点头,眉头微微皱起。
“排查中还发现,似乎还有其他几家世家的影子若隐若现,虽然没有直接参与,但要么是纵容默许,要么是行了些方便,想搅浑水,试探朝廷的反应。”
皇帝冷哼一声,坐直了身子。
“树欲静而风不止。朕还没腾出手来收拾他们,他们倒先按捺不住了。”
他顿了顿,问道:“江州那边的事呢?”
太子立刻回道:“是林家。江州那三大世家都和京城的林家有利益牵扯,其中江州林家的家主,就是吏部侍郎林有为的亲弟弟,算是京都林家的一个旁支。”
皇帝赵衍沉吟片刻,说道:“林家那边,证据确凿,反倒好办,按律严惩就是,该抄家的抄家,该流放的流放,正好借此敲山震虎。”
他的手指在案上点了点:“只是这欧阳家……”
他看向太子,目光带着疲惫:“欧阳伦本人,不过是个趋炎附势、利欲熏心的货色,不足为虑。但他毕竟是北望伯的妹婿。”
“北望伯镇守北疆多年,劳苦功高,在军中威望很重,这时候动他的姻亲,恐怕会寒了边关将士的心。”
“且欧阳家传承悠久,上一任欧阳家主门生故旧遍布朝野,没有确凿证据动手怕是会引起朝野动荡。”
太子也知此事颇为棘手,思虑片刻回道:“父皇所虑极是。欧阳家确实棘手,需要从长计议,稳妥处置。”
“眼下,先处置了林家以及相关的涉案官吏,足以震慑那些宵小之辈。也让欧阳家知道,朝廷已经察觉了,且看他们会不会有所收敛。”
赵衍也有此意,赞许道:“就按你说的办。”
“对了,明儿,小九之前提的南瓜一事,可有进展?”
-----------------------
作者有话说:小九扯着太子的衣袖撒娇道[星星眼]:太子哥哥,张保保真的好好用,谢谢太子哥哥,这是我给太子哥哥特意带的江州特产。太子哥哥要是以后有不好用的奴才,都给我,我不挑。
太子哭笑不得[笑哭],弹了一下小九的脑壳:就这?就想贿赂我!
第38章
提到南瓜, 太子脸上露出了真切的笑容,显然对此事极为上心:
“回父皇,儿臣一直派人紧盯着此事。顺着九弟提供的线索, 找到了那个曾与南洋商人交易的小货郎。”
“几经周折,联系上了常往来南洋的海商, 成功购得了大量的南瓜种子,那海商还附赠了种植方法!”
“儿臣已命司农寺挑选经验丰富的老农, 在皇庄以及江南几处气候适宜的庄子里, 辟出专田, 准备明年开春便进行小范围试种。”
“若试种成功, 确认其产量果真如九弟所言,便可逐步向各地推广!”
“好!太好了!”皇帝闻言, 龙颜大悦, 忍不住抚掌笑道。
“小九这孩子,虽然平日里调皮捣蛋,没个正形, 但这脑瓜里装的东西, 真是……真是我颂朝之福啊!”
他感慨道, 语气中带着难以掩饰的骄傲。
“若这南瓜真能如他所说, 产量高达千斤,于天下百姓而言, 便是活命的神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他郑重地叮嘱太子:“此事你亲自督办,务必谨慎, 确保试种成功。”
“所需人手、钱粮,尽管调配,若有阻力, 直接报与朕知。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容不得半点闪失!”
“儿臣明白!定当竭尽全力,不负父皇所托,亦不负九弟这番天赐的机缘!”太子拱手应道,神色肃然。
他深知,此事若成,不仅于国于民是天大的福祉,对皇家威信、对九弟都有极大的好处。
父子二人又商议了一些朝政细节,太子方才告退。
而此刻,在自己的小殿内,九皇子赵庚旭刚刚打发走闻讯而来、好奇打听他一路见闻的六皇兄、七皇兄和小八,揉了揉笑得有些发僵的脸颊,毫无形象的瘫在软榻上。
“可算走了,比跟崔相上课还累,”他小声的抱怨着。
随后便开始盘算起晚上是吃热乎乎的羊肉锅子,还是试试让御膳房新研究出来的番茄炒蛋,正纠结着,忽然毫无征兆地连打了好几个响亮的喷嚏。
“阿嚏!阿嚏!阿——嚏!”
他揉了揉发痒的鼻子,嘴里嘟囔着:“谁又在念叨本殿下?肯定是没好事。”
他甩甩头,好像忘了什么重要事情,
“唉,烦死了,不想了不想了,伤脑筋。天大地大,吃饭最大!还是想想晚上吃什么吧!嗯,羊肉锅子好像更暖和些,番茄炒蛋可以明天再尝。”
赵庚旭扬声唤道:“福贵!去御膳房说一声,今晚本殿下要吃羊肉锅子!”
……
腊月二十三,小年一过,京城的年味儿便浓了起来。
各府各院开始洒扫庭除,张贴春联、挂门神,空气中弥漫着爆竹的火药香和各家厨房飘出的炖肉、蒸糕的香气。
就连森严的紫禁城,也难得地卸下了几分威严,宫人们脚步轻快,脸上带着节日的喜气,廊庑下挂起了大红灯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