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惊山月 第172节
    之后时间都在摆弄香料中度过,虞贵妃竟也学得认真,约摸一个时辰后才道:“今日就到这里吧,本宫有些乏了。”
    “那臣女就告退了。”
    虞贵妃一笑:“随云县主辛苦一通,好歹用了午膳再走。”
    “此时离午膳还早,娘娘事情也多,臣女就不打扰了。”
    “看来随云县主觉得和本宫一起用膳拘束了。那你就去秋美人那儿用了午膳再回吧。”
    见秋蘅还要推辞,虞贵妃轻轻挑眉:“随云县主可别再拒绝本宫。”
    秋蘅只好应了。
    对秋蘅的到来,秋美人只有惊,没有喜。
    她不是不欢迎妹妹,而是担心虞贵妃心存歹意。她一个人陷在这泥潭里已经足够,不要再多一个了。
    “多想无用,姐姐不如多吃些,我看菜式不错。”
    秋美人笑意带着嘲弄:“确实不错。”
    宫中一切都有定例,今日菜的数目虽没变化,食材却上了不止一个档次。
    宫中上下都知道,贵妃娘娘让六妹教制香呢。
    饭后,秋蘅没有多留:“姐姐,我回去了,看样子明日也要叨扰你。”
    秋美人心生不安:“虞贵妃该不会日日都叫六妹进宫吧?”
    这与千日防贼有何区别。
    “目前看来有这种可能,走一步看一步吧。或许哪日她厌了,就不叫我来了。”秋蘅知道秋美人心思重,宽慰道。
    今日秋蘅是坐着伯府马车来的,出宫后上了车就对张伯道:“张伯,先去一下青莲湖。”
    张伯废话不说,直奔青莲湖。
    “张伯停一下,就在这里等我吧,我一会儿就回来。”
    张伯从来不爱多嘴的人,难得犹豫一下:“六姑娘,听说青莲湖闹鬼咧。”
    秋蘅一滞。
    怕她不信,张伯比划着:“许多人都瞧见了,是个头发拖到地上的水鬼,遇到了就会被女鬼的长发缠住脖子勒死……”
    “张伯别担心,女鬼白日肯定不会出来的。”秋蘅说这话时,颇有几分咬牙切齿。
    当时她被薛寒夹在腋下跑,披头散发糊一脸,落在好奇找过来的人们眼里可不就是长发拖地嘛。
    等见到等在湖边的薛寒,秋蘅的腹诽烟消云散,看着他提的鸟笼:“怎么带了鸽子来?”
    薛寒把笼子递过去:“信鸽,给你的,遇到比较急的事可以让它传信。”
    秋蘅接过来:“不急的话,我还是找胡指挥吧。”
    薛寒觉得信鸽比胡四好用多了,但阿蘅既然这么说,还是随她方便。
    少年不动声色道:“嗯,都行。”
    “今日虞贵妃没有异常,也没有为难我,明日还要我去……”秋蘅说了今日进宫情况。
    薛寒也说了暗中布置。
    “走啦,张伯还在那边等着。”
    秋蘅提着鸽笼回到马车旁,张伯盯着笼中白鸽脸色一变。
    哪来的鸽子?
    嘶——莫不是六姑娘打杀了水鬼,那女鬼变的!
    第205章 猎人与猎物
    秋蘅顺着张伯视线低头,看看笼中信鸽,不动声色问:“张伯怎么了?”
    张伯努力压下骇人的猜测,扯出笑容:“天冷,六姑娘快上车吧。”
    一把年纪了好奇心不能太多,六姑娘没事就行了。
    秋蘅上了马车,不知是不是错觉,只觉今日车子跑得飞快。
    对于姑娘带回来一只鸽子,冷香居的丫鬟们都表露出十分热情。照顾鸽子的任务被安排给了青萝。
    之后秋蘅日日进宫,一切风平浪静,虞贵妃竟真像一个对香道着迷的人,每日虽学的时间不长,却很认真。
    秋蘅摸不透虞贵妃心思,对方用心学,她便用心教。
    这日秋蘅才出皇城,就见一人快马而来,口中急喝:“让开,让开!”
    秋蘅忙避至一旁,骑马者迅疾而过,腰间插的黄旗格外瞩目。
    是八百里加急的驿卒。
    秋蘅几乎是下意识就想到了东南之乱。
    是因为这个吗?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袁成海为祸东南多年,民怨已深,就算死了,秋蘅也不抱希望东南会不出乱子。
    但猜测无用,还是要找人求证。
    秋蘅是过了两日与薛寒见面的。
    “前两日我从皇城出来,险些被一个骑快马的人撞到,那是传递急报的驿卒吧?”
    “两日前遇见的话,应该是了。”
    “发生什么事了?”
    这事大臣们都已知晓,薛寒亦有了解:“东南起了民乱。”
    果然如此。
    秋蘅有种悬在半空的石头落地的感觉。
    踏实了,也砸得生疼。
    “严重吗?”
    “乱子不小,有两县都卷入其中……”
    秋蘅反而一愣:“只有两县?”
    按着书上记载,这场民乱从开始爆发,短短时间就蔓延了七八县,呈星火燎原之势。
    现在只有两县么?
    那是不是说,袁成海的死还是有用的?
    战机瞬息万变,少一处生乱,就可能改变最终结果。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阵风,一场雨,一次将帅突发的急病,都能成为变数,何况多了数县安稳。
    “只有两县?”薛寒神色古怪。
    秋蘅面不改色解释:“前日看那人如此情急,我以为更严重。”
    “阿蘅很关注这些。”
    秋蘅痛快承认:“”对啊,我的心愿就是天下太平。”
    这话听起来很大,很空,可薛寒知道眼前少女说这话时那颗真挚之心。
    他想到了去年七夕,秋蘅放入河中的花灯。
    她在灯上写着: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强健。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
    她的心愿从未改变。
    “自朱将军接管禁军,军纪清明许多。今上已决定调遣部分禁军前往东南,再有地方厢军配合,乱子最终定会平息的。”
    对东南民乱,秋蘅能做的已经做了,如今只有关注事态进展。
    “薛寒,要是之后有新情况,你记得告诉我。”
    “好。”
    之后的京城繁荣依旧,百官勋贵宴乐不减,靖平帝还有闲心待在造香阁调香。
    好像那日皇城外八百里加急的驿卒,只是秋蘅的错觉。
    “随云县主看起来有心事。”虞贵妃放下香匙,似笑非笑道。
    真是有耐心啊,教她制了这么久的香,还如一开始那般用心。
    那个苏嬷嬷说这丫头不是人,能招魂。
    胡言乱语固然可笑,可一旦留意到这丫头有问题,便越琢磨问题越大。
    秋六姑娘当初不顾污名与高官的妾室打交道,哦,就是为其小妾调制香丸。后来,那位官员死了。
    为方相的孙儿招魂?
    怎么招?也是用了什么香么?
    后来,方相也死了。
    虞贵妃用柔软的丝帕擦着手,长久以来的耐心有了一点点失控。
    她主动当了这么久的猎物,这丫头怎么还不动手呢?
    难道真是她多心了,袁成海与方相的死与秋六无关,只是巧合?
    “过几日臣女的二姐就要出阁了,臣女想向娘娘告个假,又惭愧耽搁了娘娘学习,因而心中纠结。”秋蘅为自己的小小失神找了个完美解释。
    “是么?那你就等令姐出阁后再进宫来吧。”虞贵妃唇边挂着淡淡笑意,“本宫岂是那么不近人情的人。”
    “多谢贵妃娘娘体恤。”
    目送秋蘅离开,虞贵妃一手支腮,眼神微凉。
    她不信这丫头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