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0章
    经过再三思量之后,秦念选择了“后代”作为“于社稷有何益”的答案。
    其实她还可以说地广人稀之后,需要更多的人才来管理。
    但这个说法隐藏后患:
    一旦扩张停止, 人才过剩,就有可能继续贬抑女性。
    而“后代”不一样。
    从逻辑上来说,“天幕”这样面向所有子民的设定,其实是绝佳的“科普”频道。
    只要秦念将“父母弱则子弱”的理念灌输给各朝,各朝“为后代计”的父母就必然会改变择偶要求。
    为社稷计的帝王们也不会再打压女性。
    【李世民:?】
    【秦念:不断打压女子的后果,就是华夏子民的体质一路下降——唐朝男子的平均身高已矮于秦汉。】
    女性平均身高则大约是从秦朝的160厘米降到清朝的152厘米,男性大约是从171.6厘米降到162厘米。
    这虽然是秦念从网上获取的数据,同样不能确保可信度。
    但总体下降的趋势是可以确定的事实。
    身高下降有着多方面的因素,而打压女性肯定是原因之一。
    正如群里的皇帝扮演者们不能证伪粮食数据那样, 他们也不能证伪身高数据。
    秦念这么说不用担心被视为谎言, 也就没有违规的风险。
    【李世民:!!!】
    【秦念:朕说儒家致使华夏衰落, 那是全方位的衰落。你不用太惊讶,因为越往后就越矮。】
    【秦念:你们分明都知道阴阳调和之说,怎么就不懂得贬阴则势必阳衰的道理?】
    【朱元璋:这真是贬低女子的结果?】
    朱元璋原本对男女平等之说不屑一顾。
    可当秦念将今不如古的证据摆出来之后,他只觉遍体生寒。
    那句“良马与劣马育种”过于浅显易懂, 以至于朱元璋不得不正视真相。
    朱元璋没有问秦念怎么知道身高越来越矮。
    秦念很明显是通过“考古”得知此事。
    也不知道他是挖了多少人的墓, 才发现如此骇人的真相!
    【秦念:你用良马与劣马多育种几代, 就知道是不是打压女性的后果。】
    各朝许多男子原本都无法接受女子地位提升。
    可当整个族群一起衰落的后果摆在他们面前,他们就不得不审视现实。
    良马劣马,谁会用劣马与良马育种?
    可在儒礼对女子的打压治下……
    大宋以女子纤弱为美,宋朝男子看着纤细的妻子,只觉眼前一阵恍惚。
    明朝男子看向因裹脚故而走路都艰难的妻子, 有口难言。
    全面衰落……
    竟然, 真是全面衰落。
    儒家的尊卑贵贱, 竟然真是在荼毒后世!
    【李世民:纵使前路艰难,朕必定拨乱反正!】
    李世民缓过神来,已然是痛下决心。
    原来秦念此前说的华夏日渐衰落,不是单纯的国力之说,甚至还关系到子孙后代。
    倘若不知此事,李世民或许不会冒着社会动荡的危险提升女子的地位。
    可当阴衰致使华夏后世衰落,他就绝不能坐视不管。
    为后世计,就应从此时起!
    【秦念:刘彻,汉朝男子的身高也比秦时矮。】
    【刘彻:待朕启用科举制,女子亦可入试。】
    原来后世华夏的全面衰落,真就是因他尊崇儒术。
    这绝非刘彻的本意。
    既然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刘彻当然会尽快改错。
    董仲舒脸色苍白。
    之前秦念讥讽陛下时提及“董仲舒的三纲五常”,他不明白秦念为何不满于此。
    现在他才知晓,秦念指责的就是三纲中的“夫为妻纲”:
    “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
    然而儒家对女子的贬低,即为“贬阴”,致使“阳衰”。
    他竟在无知的情况下,遗祸后世。
    【武曌:朕认可秦念之说,将尽快起用新式科举,除去罪臣之后,皆可参与。】
    早在秦念说出阴衰的后果时,武曌就已经决定采用秦念之政。
    但她没有立即表态。
    她是女皇,故而不能是第一个应和秦念之人。
    否则提升女子地位一事,容易被视为她的私心——她也确实有私心。
    当然,若是无人应和秦念,武曌必然会出言相助。
    如今有太宗皇帝与汉武帝先出言,她再无顾虑:
    “婉儿,科举改制之事,由你给朕一个章程。”
    上官婉儿拜谢陛下。
    这必是青史留名之政,是陛下对她的信重。
    【李治:朕遵阿耶之诏。】
    李治没有阿耶的魄力,不能迅速作出决断。
    但在皇后的劝说下,李治还是做出了决定。
    “陛下,这是胜于周公制礼的大政。若此次拨乱反正出自陛下治下,陛下定然名垂青史。”
    “太宗皇帝与万民都在等待陛下的决议!”
    【刘邦:朕方才遣人去问了皇后,她会负责推行科举制一事。】
    皇后吕雉看了这行字半晌。
    陛下此言,便是公告天下,将刘恒亲政之前的大汉托付给她。
    坐在母后身边的刘恒很是乖巧。
    他知道在亲政之前不能对母后有任何忤逆。
    【刘秀:朕遵高祖之志。】
    天下初定,刘秀本不该使得天下动荡。
    但初定之时,也恰是最好拨乱反正之时。
    【赵匡胤:我朝亦会设法提升女子地位。秦皇,县学是男女同窗?】
    秦念不惊讶赵匡胤的果断,甚至还进一步询问起县学内是否男女同窗。
    虽然宋朝很多方面都受到后世诟病,但很反常识的是:
    宋朝女子的地位高于唐朝。
    宋女可以在特定情况下主动申请离婚,而唐朝只有休妻与和离;宋女的财产继承权也高于唐女。
    唯有公主的地位是唐朝高于宋朝。
    秦念讨厌宋朝的怂,但宋朝发展的商业确实使得女子的地位得到了短暂的陡升。
    但宋朝对外战争屡屡失利,就兴起了看似“匡正士风”、实则“卫道女德”的理学,致使明清时期女子地位降至史上最低点。
    【秦念:从县学开始,学校需为学子提供免费的食宿。宿舍应分男女,但课堂不必分开,毕竟日后亦需同朝为官。】
    【赵匡胤:此言甚是。】
    一郡之地一县学,对于大宋而言不算负担。
    赵匡胤与众臣商议,官学可与秦念所言的科举制并举。
    七品以上官员子弟依旧入国子监,可直接参与国试。
    众臣无异议。
    赵匡胤再度阅览一遍声誉榜。
    赵姓皇帝的声誉排名,已足以说明“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后果。
    再等等,改制的时机未到。
    【秦念:祖龙?】
    【嬴政:可。】
    【秦念:再代秦民谢过陛下!】
    【嬴政:……】
    看着小幅上升后,依旧群里垫底的民心,嬴政面无表情。
    民心若是纹丝不动地垫底,他不会在乎。
    这种“如升”,反倒令他不喜。
    ——秦人的民心上升却不多,是因为他们并不能理解“科举制”意味着什么,他们更在乎眼前繁重的赋税与徭役。
    ………
    现在没吱声的就只剩下明朝的两位皇帝。
    秦念也没主动去找他们。
    大明自有国情在,朱八八要是因她几句话就愿意尝试提升女子的地位,也就不会整出“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无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的祖训。
    至于朱棣——
    朱元璋不松口,朱棣哪敢应声?
    他俩不说话才符合人设。
    【秦念:说完了科举制。二凤,剩下的时间,想要追忆过往峥嵘岁月,还是历数功臣?】
    和汉武帝晚年发的一系列癫不同,唐太宗并没有做多少离谱的事情。
    就连边关政策,更多也只是在时代局限性下,信了儒家“柔远人”的鬼话,以至于同化突厥的进度条一动不动。
    佛道之争、土地兼并等问题之前已经说过。
    如今要拖时间,就只有以上两个话题。
    和刘邦的时间点太晚不同,二凤的时间是贞观四年,这两个话题究竟聊哪个……
    秦念猜会是历数功臣。
    【李世民:功臣!】
    果然是功臣。
    至于秦念为什么不直接谈唐太宗的过往岁月,那是因为根本没有切入口。
    她总不能莫名其妙就从隋开皇十八年夸二凤夸到贞观四年。
    这完全不符合她的人设。
    【秦念:贞观十七年,你命阎立本绘《二十四功臣图》陈列于凌烟阁,史称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此番是太上皇于凌烟阁设宴,邀请了十几位重臣。见到天幕所言,诸重臣皆齐齐看向他们敬爱的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