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87章
    刘彻不满。
    在看到火枪的威力时,刘彻就对这种“热武器”势在必得。
    结果秦念说终他一生都不能见到此物?
    【秦念:科技的发展需要时间,工业基础和人才储备不够,祖龙时期同样造不出来。】
    【嬴政:……】
    【刘彻:哼。】
    见始皇帝时期也办不到,刘彻就知道秦念不是故意讥讽他,而是事实如此。
    【朱棣:朕所在时期可否造出?】
    【秦念:很难。由于儒家对各行各业的贬低,你朝的工业也没发展多少。最重要的是,朕把理论全部说出来,各朝也不见得有人能理解。】
    【朱棣:……】
    秦念很快就将燧发枪和击发枪涉及的各种理论知识复制粘贴到群里。
    朱棣看着那些明明每个词都能理解,组合在一起却有如天书的知识目瞪口呆。
    不止是他,就连专司火器制作的军器局作头都是两眼发直。
    后世秦皇在说些什么?
    【秦念:想要尽快推动科技的发展,就得培养各行各业的人才——诸位应该都能看得出,朕之前发的那些理论知识,也涉及许多行业。】
    不,并没有看出来。
    朱棣苦笑。
    上一个话题中提及的航海知识,朱棣还能勉强理解一二。
    此番秦念讲述的理论,朱棣已经努力逐字逐句进行“理解”,然而现在回想,却是一片茫然。
    【李世民:朕看不出……朕询问工部,亦无人能看懂其中一二。】
    李世民坦然说出不解。
    那能让步兵击溃骑兵的“火枪”,李世民自是极为重视。
    既然看不懂,那就只能诚心发问。
    【秦念:放心,不只你不懂,各朝都不懂。就连朕这个时期,华夏也没多少人能看懂这些理论,能看懂五六成的还多是朕教出来的学生。】
    【李世民:……】
    李世民早就知道秦念博学,但他没想到秦念能博学至此!
    她居然不是复述这些“理论”,而是理解并且教导学生?
    ………
    “你又是从何学得?”
    虽然问题被天幕所阻,但刘彻自认已经猜出答案。
    这些“理论知识”既然是异族研究的科学,秦念就定是从异族处学得。
    【秦念:广开民智,重视科学,才有可能理解这些知识,从而造出火枪,就不必面临那样一场沿海抗登陆战——用人命堆出来的惨胜。】
    第141章
    按照甲方给的人设, 她是在嘉庆时期造反登基,第一次中英战争必然提前发生。
    因为秦念不会允许“烟”进入华夏。
    以这时华夏的工业水平,就算她带着所有理论知识穿越过去, 也无法在短时间内用燧发枪武装军队。
    此时的英国的制式武器是滑膛燧发枪,甚至辅以更先进的线膛击发枪。
    如此巨大的武器代差,那必然是一场惨胜。
    ………
    刘彻目光一凛。
    “热武器军队对战冷兵器军队,是单方面的屠杀”。
    西域之西从海上发动战争,故而有那么一场“沿海抗登陆战”。
    被屠杀的……
    是华夏的军队。
    想到这一点的人不只是刘彻。
    ——在单方面屠杀中,用人命堆出来的惨胜。
    【李世民:朕必会开民智。】
    李世民想起秦念曾在详述科举制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数以千万计乃至万万计的专业技术人才,才能将国力推向巅峰。”
    越是得知秦念一朝的艰难,李世民就越发能够理解她的“疯狂”。
    倘若是大唐的军队遭遇那场惨胜的海战——
    只是想想, 李世民都难以抑制愤怒……与恐慌。
    更何况是历经这一切的秦念?
    【秦念:这种枪短时间内造不出来, 但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 会伴随着大量的科技成果。比如……】
    秦念想到各朝的皇帝都难以见到燧发枪,理论上有可能降低发展科技的热情。
    于是果断又码了一堆“科技成果”发在群里。
    同事们也相当配合,纷纷在遵循所扮演的皇帝的人设下,积极询问各项科技成果的细节。
    就连祖龙都难得地开尊口, 询问“水泥”应如何配置。
    秦朝最好基建, 这很符合人设。
    【秦念:堡垒线将草原切割成无数的格子, 沿堡垒建造村庄分配牧场,再不断推进堡垒线蚕食草原,等到将整片草原纳入掌控,才能永绝后患。】
    【李世民:此非一时之功,或需百年乃至数百年。但朕必会施行, 后世唐皇亦会延续此政。】
    李世民已然明了。
    这堡垒链是不断向前推进的长城。
    一旦修成, 纵横交织的堡垒链将彻底截断游牧异族迁徙之路。
    由于草原不适宜耕种, 北虏即便一时占据堡垒,也会因饥饿而不能借此据守。
    但堡垒属于唐军,则粮草可通过修建的道路从后方运输而来。
    如此必然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然秦念早已给出富国之策,就连人力也有异族俘虏作为补充。
    此举可行。
    【秦念:说完了北边,那就来说说南边。】
    【朱棣:交趾?】
    一说到南边,朱棣立即想起他趁黎季犛弑帝篡位之机出兵征夷,于次年平安南,设交趾布政司。
    但数年前交趾黎利反叛,虽多次为明军所败,却始终未能将此獠诛杀。
    【秦念:交趾是经略西洋的关键,绝对不能有失。】
    秦念经常看到网上有人为朱瞻基洗白,认为弃置交趾是当时的不得已。
    甚至反向指责朱棣不该违背朱元璋的祖训攻打不征之国安南,还认为他打下安南是重大的军事失误。
    但交趾那块地方,是郑和下西洋的重要保障。
    【朱高炽:……】
    朱高炽再度冷汗涔涔。
    他有着相当高的政治敏锐度,秦念这话一出他就知道交趾可能有失!
    他已派遣太监山寿前去招安黎利。
    【朱瞻基:……】
    朱瞻基更是坐立难安。
    去年祝洞之役、昌江之役皆败之后,他就与黎利议和,撤销交趾布政司,允许安南复国,立陈暠为安南国主。
    到今年五月,黎利就上报陈暠已死,陈氏绝嗣,要求改立自己为国主。
    如今朱瞻基让黎利寻访陈氏后裔,以此拖延时间。
    但朱瞻基知道,如果没有其他转机,他就只能承认黎利成为安南之主。
    【朱棣:朕应如何应对交趾之危?】
    朱棣知道交趾多叛贼,叛寇潘僚、黎利、车三、侬文历至今未被擒获。
    但现在这些叛逆远非官军的对手,都在逃窜之中。
    但高炽和瞻基相继出言,他就知道交趾绝对出了大问题。
    就是不知问题出在未来三年还是高炽继位之后。
    ………
    朱元璋不知第多少次瞥向老四。
    朱棣:“……”
    汉武帝灭南越国后,设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
    其中交趾所在之处现今为安南国,是朱元璋所设的“不征之国”。
    但朱元璋也没有出言斥责,他已经知道祖训治国有多么荒谬。
    【秦念:你所在的时期,先把那个叫马骐的太监杀了以平当地民怨,再把张辅调回去镇压叛乱。】
    【朱棣:马骐?】
    朱高炽时期。
    太师英国公张辅整理衣冠,他知道当今陛下不会再听山寿的谗言。
    他曾四征安南三擒伪王,交趾既然是大明不能有失之地,他当为先帝再次平此地之叛!
    ………
    朱瞻基时期。
    张辅露出笑容。
    今年朝议,当今陛下决定放弃交趾,他虽极力反对却未能成功。
    本以为安南之失已成定局,不想竟有天幕助他!
    还有那马骐,文武诸臣合奏要判处其死罪,偏偏陛下没有诛杀他,反而将他与无罪的弋谦同样免为平民,引发朝堂内外的非议。
    【秦念:你让马骐到交趾采办,他就在交趾横征暴敛。如今交趾叛乱四起,他可以说是“居功至伟”。】
    《明史》明确记载:
    “中官马骐以采办至,大索境内珍宝,人情骚动。桀黠者鼓煽之,大军甫还,即并起为乱。”
    “僚者,故乂安知府季祐子也,嗣父职,不堪马骐虐,遂反。”
    朝廷论罪时,马骐的罪名是“激变藩方”。
    也就是直指马骐暴虐逼反交趾。
    【朱棣:马骐!交趾之乱竟然是你之过?!】
    【秦念:你装哪门子无辜?交趾布政司布政使黄福屡次裁抑肆虐交趾的马骐,马骐诬告黄福有异心,你说“此君子不容于小人”——你明知马骐是个小人,却放任他在交趾作乱。】
    【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