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19节
    秦念点头。
    没毛病,刘恒是刘启的爹,自己爹的墓地被盗,当儿子的肯定得有点反应。
    【刘彻:朕会命人加强对大父陵园的卫护。弗陵,继续。】
    刘彻已经麻了。
    先是阿父陵堧地被李蔡侵占,后有人盗大父陵园瘗钱。
    如此胆大妄为,是他太心慈手软了吗?
    但刘彻先前已用李绪之事表明不杀未罪之人,比起追问盗陵人,不如加强对陵园的卫护。
    【刘弗陵:阿父令张汤负责此案,张汤想治罪于庄青翟,但三长史朱买臣、王朝、边通三人与张汤有隙,暗中告知庄青翟。】
    第11章
    刘彻不觉得奇怪。
    这是张汤能做出来的事情。
    张汤已官至御史大夫,想要更进一步,肯定会想尽办法让丞相被免职。
    【刘弗陵:庄青翟与三长史合谋,诬告御史大夫张汤徇私取利。张汤受诬自尽,死前指控是三长史害他。后阿父处死三长史,庄青翟自尽。】
    张汤暗喜。
    虽然确实是互相构陷,他不过是想要治庄青翟的罪,但庄青翟是诬告!
    既是如此,他就不会失圣宠。
    刘彻却是又皱起眉头。
    张汤受诬自尽,这不就是说他又被臣子所欺?
    【李世民:张汤,酷吏也。】
    秦念已经在敲第九任丞相的死因,却看到太宗的发言。
    什么情况?
    目前来看,群里其他人的人设她都能理解。
    但二凤的人设是真不对劲。
    他没理由针对张汤。
    武皇提女子干政跟她是女皇有关,但张汤跟二凤的剧本能有什么关系?
    难道是不服自己排第三?
    唐太宗怎么可能如此心胸狭隘?
    【刘彻:朕的臣子,还轮不到你来评判。】
    刘彻本就因李蔡和庄青翟这两个“丞相”甚是恼怒。
    张汤冤死,也让他脸上无光。
    李世民被秦念认为能与他比肩,刘彻对他十分不喜。
    如今李世民骤然指责张汤为酷吏,刘彻当然认为这是在讥讽他。
    秦念茫然。
    什么情况?
    汉武帝和唐太宗吵起来了?
    啊?
    难道这是甲方给他们的剧本?
    【武曌:以酷吏之法,何以得民心?】
    李世民很是惊讶。
    “法不刑尚未犯罪之人”,这句话让他察觉秦念之法极为特殊,故而能够居于民心榜首。
    所以他一直想询问秦念如何“依法治国”。
    但出言多次都被天幕所阻。
    只有“张汤,酷吏也”没有违反规则。
    被汉武帝误解,李世民也很无奈。
    无头无尾,确实像是在评判汉武帝的臣子。
    李世民正思虑要如何向秦念传达疑惑,却见武曌已绕过规则道出他真正想要询问的问题。
    武曌此人同样特殊。
    秦念在声誉榜上查无此人,是后世复秦之人。
    声誉榜始于秦,终于复秦。
    武曌,则是榜上唯一的武姓皇帝。
    既开国也亡国的皇帝,有先例王莽。
    但亡国之君应如王莽这般位居声誉榜末尾,怎会是武曌这般位居前九之列?
    ………
    秦念懵了。
    “以酷吏之法,何以得民心?”
    这话说的好像武则天不任用酷吏一样。
    武则天在登基之前就在用酷吏清除异己,直到万岁通天二年才结束酷吏统治。
    就算武曌拿的是清算酷吏之后的剧本,也不该问出这句话。
    不对。
    一个人的人设出问题,那可能是这个打工人不敬业。
    李世民、武则天同时出现严重的违背历史人设,就只能是她理解错误。
    秦念不认为那么有钱的甲方,会给这两位安排比刘弗陵更差的演员与人设。
    【刘彻:又与你何干?】
    【武曌:朕问的是秦念。】
    问的是她?
    秦念的疑惑迎刃而解。
    如果“张汤,酷吏也”也是在问她,那就说得通了。
    看似是在说张汤是酷吏,实际上是在问她依法治国何以得民心。
    嘶……
    这也太隐晦了吧?
    秦念感慨日薪两千,果然不好赚。
    ………
    刘彻也意识到李世民和武曌二人实则是在询问秦法之事。
    虽然他采纳董仲舒的《举贤良对策》尊崇儒术,但是刘彻非常清楚——
    独儒家之学不足以治国。
    于是刘彻不跟这两人计较,先去处理政务:
    免去庄青翟太子少傅之职。
    【秦念:酷吏是刀,刀锋指向谁由君王决定。有人持刀杀人,不去指责人却去指责刀,这对吗?】
    作为被指责的酷吏,张汤完全不赞同秦念所言。
    他受陛下宠爱才能位至三公,而获取宠爱的手段是揣测圣心,排挤整治其他大臣献媚取宠是他刻意为之。
    怎能以他的过错去指责陛下?
    武则天看着自己又下降了几个名次的民心,倒是不像之前那般在意。
    汉武帝民心骤降百名,都不能改其志。
    倒是秦念将酷吏之罪归咎君王,其民心却毫无波澜。
    其依法治国,亦任用酷吏,却不会伤及无辜?
    【李世民:汉武帝想要加罪的人,张汤就加以重判;汉武帝想要宽赦的人,就减轻其罪。如此媚上,不是臣子应该做的事情。】
    秦念知道,现在不是在论张汤个人的过错,而是儒法之争。
    儒家认为君王应当贤明,不贤就该上谏,媚上那叫佞幸。
    法家主打法为君王服务。
    张汤虽然研习《尚书》、《春秋》,但那不过是在奉迎刘彻的尊崇儒家。
    其所作所为,分明就是秦时法家的做派。
    【秦念:处置淮南、衡山、江都三王的谋反大案时,刘彻想要放过严助和伍被,张汤却坚持将他们治罪,这时候他怎么就不媚上了呢?】
    【李世民:“其治狱所巧排大臣自以为功”。】
    这句话是《汉书》原文,意指张汤审案时喜欢排挤大臣,并以此为功劳。
    【秦念:下一句是“繇是益尊任,迁御史大夫”——刘彻,你认为排挤大臣是张汤的功劳吗?】
    “繇是益尊任”:因为这样的事情,张汤越发受到刘彻的重用。
    【刘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