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15章
    丹修与其丹侣,不管是谁死,另一个人,也都将同时殒命。
    这些,穆宛莺并没有展开来讲。
    她来修仙界已经几十年,在这几十年间,她见过太多“反悔”的丹修。
    因而后来有任何新弟子加入,她都不会主动告知他们有关“丹侣”的事。
    如果丹修们真有这番心思,她想,就算自己未曾主动提及,这些丹修们,也一定会主动去寻找与心爱之人长厢厮守的方法。
    到那时,她再告诉这些丹修也不迟。
    把穆宛莺的话听进去的,除了程映玥外,还有本应与这件事扯不上关系的江书苒。
    她听这位凝丹宗的人这么说完,偏头看了眼立刻就被打动的程映玥。
    下意识想要提醒她,丹奴究竟是怎么样的一种存在。
    念头刚起,就被江书苒自己打消了。
    她本就不是喜欢助人为乐的善人。
    在入门考核境时把人留下,已是她十多年来,难得做过的善事之一。
    她从未帮同一个人做过两件善事。
    既然如此,也就无需再出声提醒,反正日后,对方自会知晓丹奴是何种存在。
    到那时,也正好可以看看,这位少女,胸腔中藏着的,是怎样一颗心。
    另一边。
    程映玥在一众修士不敢置信的反应中,改选了凝丹宗。
    穆宛莺听到她的答案时,自己都惊讶得怀疑是不是听错了。
    直到丰常清出声宣布了这个结果,她才反应过来。
    生怕程映玥反悔,赶忙从门派席上下来,直接先带着自家新师妹提前离开了。
    众修士因此闹哄了一阵,等到下一个考核生站上灵根台,这才安静下来。
    难得想要收个弟子却被当众成功挖了墙角的师宵涟,一张脸鼓得可圆可圆。
    她哼唧道:“我再也不收弟子了!要是再被拒绝一次,咱们清琉派的脸都要被我给丢光了!”
    这般说完没多久,师宵涟便自己打了自己的脸。
    那是个般般入画的少女。
    仙姿佚貌,惹人注目。
    师宵涟并不知道对方就是真正的先天灵体,也无所谓对方是同样罕见的地系单灵根。
    只是像在场绝大部分的修士一样,被她的容貌所吸引,呆呆道:“难不成我刚才是瞎了吗?这么好看的小丫头,我居然现在才发现!欸,你说我这次举牌,能把这个小丫头收进我们清琉派吗?”
    付鱼看了眼底下那道几乎吸引了全场目光的漂亮身影,未开口回应。
    原剧情里,女主慕浅月加入的就是清琉派。
    现在尹天赐已经死了,也不知道接下来的发展会不会有变化,她自然没法回答好友的这个问题。
    师宵涟已经兴奋地举起了牌:“算了!管她来不来,我先举了牌再说!大不了真被拒绝了,我就和那丹呆子一样,提前走掉好了,反正后面除了你的宝贝徒弟,我也没有看上的。”
    慕浅月的目光和她的对上,似是闪了闪,便偏了开。
    师宵涟瞬间萎靡不振,贴到自己的死鱼脸好友边上,委屈巴巴:“她只和我对视了一眼就不肯看我了,你说她是不是不喜欢我们门派?”
    付鱼再次无情地保持沉默。
    师宵涟心塞地收了牌子,起身,作势想要离开这个让她连丢两次脸的讨厌地方:“我要先走了,回门派等你和你那宝贝徒弟哈。”
    刚抬脚,就听见底下那个合她眼缘的漂亮少女,眉眼弯弯地开了口:“那我便选清琉派罢。”
    师宵涟听得一清二楚,连忙乖乖坐了回去。
    刚才穆宛莺成功挖墙脚的行为,鼓舞了其他门派的负责人。
    为了这个地系单灵根,大家一个个开始毛遂自荐。
    可惜,没有一个人打动慕浅月,她最终,还是入了她自己选的清琉派。
    成功替门派收了新弟子的师宵涟,嘴几乎咧到了耳根处。
    她笑嘻嘻地看着底下,等队伍最后一人走上灵根台时,期待道:“终于轮到你的宝贝徒弟啦!既然她是你的命定渡劫人,那肯定也会是个厉害的单灵根吧?”
    唯一提前知晓真相的付鱼:也就差了一个字而已罢。
    第113章 修为尽毁的空灵根12
    门派负责人替新门派选弟子, 通常也是看眼缘。
    对于那些不合自己眼缘的考核生,门派负责人们并不会提前关注,除非该考核生灵根测试结果太优秀, 他们才会重新关注。
    现在轮到江书苒,情况大不相同。
    凛巍派的王强, 已经被陆鹤顶隔空唤了辆竹车,驮着他的黑尸往门派的方向回去了。
    眼下的门派考核境, 除了那两具横死的修尸和提前离开的凝丹宗那两位, 剩下的所有门派负责人, 不等少女站上灵根台,就已先将目光直直看向了对方。
    他们面上的神情藏不住,一个个期待得很。
    心头更是有如万只猫爪挠过, 抓得他们心痒痒得很。
    能被那位护短护成这样的, 恐怕不是天系单灵根, 就是地系单灵根。
    虽然有些可惜高天赋的好苗子没法进入自家门派,但来这一趟师门考核, 能一次性看到这么多天地系单灵根的出现,也可称为幸事一桩。
    毕竟当年, 拥有天地系单灵根的考核生,也就只有付鱼一人。
    下一次再出现这等修行之才, 恐怕又要百年之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