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79章
    墨珣这一觉睡得沉,醒来也是因为觉察到有人拿了温热的巾帕在他脸上擦拭。
    “雪松?什么时辰了?”
    “少爷,已经戊时过了一刻了,该用晚饭了。”
    墨珣闻言,支着身子从床上起来。“祖父回来了?”
    “是,越国公与夫人他们都已经在饭厅了。”
    墨珣随手接了雪松手里的巾帕,在脸上囫囵地擦了一把之后便起身往饭厅去了。
    乡试第一场一考完,朝中一些大臣便已拿到第一场的考题了。若是以往,越国公对于大臣们讨论科举考题并不在意,毕竟他没有想到拉拢羽翼的想法,自然也就不会想从考生中挑选门生了。但现在不同了,越国公府上有个考生,越国公便也加入了御史台讨论考题的行列。
    等墨珣一脚踏进饭厅,越国公便冲他招手了,“考得怎么样?”
    “先坐下。”赵泽林无奈地瞥了越国公一眼。知道他心急,但也不用急于一时吧?墨珣这后头还有两场考试,今天问来做什么?万一没答好,还让家人这么问,岂不是影响了心情?
    “对,先坐。”越国公被赵泽林这么一睨,立刻指着椅子让墨珣坐下回话。
    墨珣按往常的位置坐下之后,才同越国公说道:“孙儿觉得,尚可。”
    “‘尚可’是个什么答案?!”
    越国公本意是想听墨珣细说一下他对于每道题的解答,但赵泽林又飞快地拍了他一把,“先吃饭!”
    “是了,先吃饭,先吃饭。”
    越国公拿起碗筷之后,桌上的人才开始动筷。
    墨珣已经习惯了越国公府的习惯,对于一边吃饭一边闲谈倒也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这就继续说道:“我感觉答得还行。”其实也就是把“尚可”再说一遍罢了。墨珣对自己的解答也算是有一定把握,但科举考试,除了“尽人事”之外,就是“听天命”了。客观因素太多,并不是自我感觉就足够的。
    越国公还想再问,让赵泽林夹了块肉堵了嘴。“你别管你祖父,先吃饭,等全都考完了再说。”
    墨珣知道赵泽林担心会影响自己,所以才不让越国公继续问,他其实也不觉得有什么好问的,等到最后放榜的时候不就一目了然了吗?他此时说再多,也不能改变已经考完了的事实,就算越国公听出他哪里答得不够透彻或是不够具体、偏题,那他也不可能再改答案了。
    越国公虽然心急,但也知道赵泽林的说法不错,这便也不再问,只让墨珣捡着自己爱吃的吃。
    第156章
    翌日, 墨珣再次进入贡院, 而因为考号相同的缘故,仍是原来的号舍。
    墨珣猜这个贡院在考生第一场离开之后并不会对号舍进行清理。建州那个贡院或许得有十几二十年没有杂扫过了。怀阳贡院比起建州的会干净一些,但厚重的霉味与夜壶的臭味都在空气中弥漫。
    第二场的第一题考的是《礼记》中的《礼运篇》,考“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天下为公”主要讲的是社会的理想形态和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而儒家所说的“理想社会”是天下大同,《礼运》中也描述了“大同”社会的具体形态: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1……
    “天下为家”则是歌颂王权, 本质也是为了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所以也就获得了统治者的推崇和青睐。这部分主要阐述了世袭的合理性和君权神授的观点:“大人世及以为礼”, 说明了当权者理应受到尊敬;“礼义以为纪”,即使说“礼义”就是纲纪。
    墨珣倒是能理解这些言论, 毕竟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如此。若是一味批判君权,那这种儒家言论必定不会成为社会的主流。而儒家的主要思想为“仁”,为了在众多的统治者之中将“仁”的思想推广出去,那么就需要获得统治阶级的认可。《吕氏春秋·孟春纪·贵公》有“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天下之天下也”的说法,而《礼运篇》既论证了君主制度的必然性与主权在君的合理性, 又为君权的存在与贯彻列明了准则。
    所以就当前所处的环境来看,儒家思想会成为主流思想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
    墨珣虽然看得明白,但卷纸上自然不能够这样写。只能当作自己完全不明白,而按照统治者所愿意看到的方向去写。否则的话,他很可能在乡试成绩还没公布就被抓了。
    余下的考题就是判语、策论、诏诰、奏状、章表、律赋,一共六篇,每篇写三百字。
    判语要求考生要能从给定的材料之中抓住本质和重点,根据当前颁布的法令进行分析并判断考题,并能够将自己的观点进行合理的阐述和论证。判语主要考察考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策论则是考察考生的执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开篇点题,拒绝冗长和杂乱无章;奏状、章表就是要考察考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了,语句是否通顺、规整。
    拿到考题的时候不能看一遍就开始下笔,最好是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大体的把握之后,再仔细提炼题干中的内容,想好自己的论点、论据,最后才开始分析自己的观点。
    上一次乡试,墨珣完全是依照天色来判断时辰。那样很容易造成误差,他当时甚至还将贡院发的蜡烛都用去了大半。今次或许是因为有了经验,亦或许是考题比较拿手,答起题来也有些把握,蜡烛倒是一动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