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038章
    一时间,便让鸿薪王在边关士兵的心中,威信扫地。
    其实,原也不关鸿薪王什么事——他以往也没有领兵打过仗,对边关的一应事务都不甚了解,抵达大周边境之后,大多数时候都还是在熟悉事务居多……打仗的事,鸿薪王几乎没有插过手。大多数的决策也都是几个军师、幕僚连同将军们定下的。鸿薪王也只是在一旁听着,最后应允罢了。
    然而,不论真实情况如何,丢了城池,总得有人站出来为此事负责。
    鸿薪王被牵复帝任命为征西大元帅,本就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出了事,当然要由这个大元帅来担着。
    尽管鸿薪王离京之前就已经事先跟牵复帝表示过自己没有带兵打仗的经验,牵复帝也是应得好好的,可一旦出了岔子,不罚鸿薪王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如果换成是以前,出了这样的岔子,直接就会将鸿薪王召回京里,另外再派人过去。然而,再派谁去又是另一个问题了。
    大周境内的反贼打着“匡复伦常”的旗号,将去年发生的一系列天灾人祸都归咎与周室荒|淫无道。
    当墨珣听到“周室荒|淫无道”的时候,亦是想了许久,最后才意识到,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叛军的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宣和帝笃信术士本就是一种荒诞的行为,尤其是采买“人畜”这件事就更是令人发指。
    “淫”……如果选秀也算的话,那确实也是了。
    然而,叛军的佐证却与墨珣所想的截然不同。这个荒淫无道并非单指宣和帝一个人,而指的是整个周姓宗室。
    周行王以“锦缎挡风、铺路”的事,在宣和帝还在世的时候也曾被御史写了奏折弹劾。
    但当时宣和帝不过是将周行王叫进宫里,问明了情况,呵斥了一顿,再说上一句“下不为例”,就将此事揭过了。
    周行王被宣和帝骂了一顿之后,还真就没再干过这么明显的、会招来民怨的事。
    但是,没有在百姓面前摆阔,却不代表周行王没有继续过他的奢靡生活。
    周行王的王府虽说与其他王爷的是同等规格,但却以玉石铺地,从王爷的居所,整个院子都以白银为砖。府中珍宝无数,更有传言称周行王的家当比整个大周全年的财政总收入还要多。
    墨珣没去过周行王府,不知道是不是真有玉石铺地、白银为砖,但周行王挪用国库三百多万两已是实情。
    再加上,周行王平日里出手阔绰,时常给一些朝臣送十分贵重的礼物;其父妃在宫中也因为经常给宫人、内监赏赐而多有“贤名”……
    宣和帝对这些事睁一只眼闭眼的,顶多就是将周行王叫去说上两句,根本就没有实质上的惩罚。
    也正是因为如此,周行王才会变本加厉。
    宣和帝身为周行王的父皇,不好好管教自己的儿子,到了后来,就有的是人要将周行王架到火堆上烤。
    墨珣:宣和帝的棺材板要压不住了。
    牵复帝不是宣和帝,他只是周行王的四哥,而且还不是一个父后所出。所以,只要周行王不给周室抹黑,不谋朝篡位,他是死是活,日子过得是好是坏,牵复帝都懒得管。
    这一次倒好,叛军直接拿周行王说事,而周行王以往摆阔、炫富的行径可谓是大张旗鼓。被御史言官口诛笔伐也不怕,反正最后都有宣和帝替他兜着了。
    牵复帝在知道叛军拿周行王作筏子的时候,脸都黑了。
    从牵复帝接手皇位以来,摆在面前的就是一个烂摊子。蓟州地动的烂摊子还没料理完,跟雅砻又打起来了,现在可好,国内开始叛乱,直接拿周行王说事……
    自阿豨降生之后,墨珣的好心情就一直都没有被破坏过。饶是雅砻大军压境、国内叛军突起、皇室遭到百姓质疑……这些事从短时间看来,都与墨珣没什么关系。
    墨珣作为大理寺丞,既不用去征西,又不用去平叛,每日无非就是上朝下衙罢了。
    而越国公年事已高,在牵复帝面前有不是什么得脸的,也不至于会被委以重任。
    伦沄岳自不必说,在国子监呢……
    只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在这种情况下,墨珣本也不可能做到明哲保身。
    叛军打着“星变地震,乃人道失常。为恢复伦常,需得匡正人伦之事”的旗号,暗指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全都是因为周室穷奢极欲导致的。暗指周室行为已触怒上苍,不再为天下正统。天下应由能者居之……
    原先那些叛军是准备趁着大周何雅砻打仗的时候直接将昌州攻下来的,但昌州毕竟是京城所在,戒备森严,常年有军队驻扎。就算各州省派兵增援雅砻,昌州这边的守兵都是不动的。
    两军对战的时候,经常能听到什么“擒贼先擒王”,而“王”作为主帅,是一个国家和一个部队的象征,如果连“王”都被抓了,那这个国家和部队的士气就已经泄了。
    所以,京城的守军不动,布防甚至比起之前更森严了。
    墨珣本想着,叛军也是大周人,怎么都得先一致对外,等到外敌赶跑了,再来解决内部问题。却没想到,这些国内的叛军竟与诨右图想的一样——趁着牵复帝现在两边都顾不上,将块肥肉吃掉。
    在得到这样的结论之后,墨珣当即便意识到这些叛军根本不成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