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六零之杀猪匠的早逝闺女 第163节
    相较而言,石小莲想问题就很深了。
    那三个老师来她们大队不是一天两天了,现在突然开始跟着人学习,中间肯定是发生了什么。
    这也不难猜,随便想想就能想到。
    石小莲看了穆绵一眼,“这学科倒是适合你。”
    毕竟不是谁都有那逆天财运的。
    穆绵笑眯眯的,“闲着也闲着嘛,多学点呗,你们感不感兴趣?我可以试着教教。”
    许乐乐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我才不要嘞,听着就让人脑袋疼。”
    石小莲对于一切能发财的事情都很有兴趣。
    只不过,转念就又想到了六三年那会儿的事,她明明知道哪有人参,但是一连找了两个月却连个叶子都没看到。
    石小莲只停顿了两秒,“算了,不想浪费时间。”
    穆绵没强求,三人带着一狗说说笑笑的,很快就到了半山腰。
    穆绵已经有起码两三个礼拜没来捡过柴了。
    今天来都来了,她就多捡了点,一趟老大一捆。
    捡第二趟的时候,还遇到了点意外惊喜,十一发现了一窝野鸡蛋,足足有十几个。
    晚上,穆绵去牛棚的时候带了一半。
    十一亦步亦趋地跟着,一人一狗到的时候天蒙蒙黑,杨又琴她们已经吃完饭了,她们三人是一起搭伙吃饭的。
    杨又琴蹲在旁边洗碗。
    穆绵熟门熟路地把野鸡蛋往灶台旁边的小桌子上一放。
    杨又琴起先没注意,听到动静看了一眼,“咋还拿这么多鸡蛋来?我们这儿还有呢。”
    穆绵跟着蹲过去,笑眯眯的,“不是家里老母鸡下的,是野鸡蛋,今天上午上山的时候,十一发现的。”
    十一一听主人叫自己名字,抬着个大脑袋就过来了,跟那猪拱白菜似的,脑袋往穆绵脑袋旁边凑,活泼得很。
    穆绵抬手推了一下,“一边儿去。”
    杨又琴抬手揉了揉狗脑袋,“小谵以前养的那狗也这样,一听到自个儿名字就喜欢往人跟前凑。”
    穆绵起身帮忙舀了一点水,碗还需要清一遍,边弄边顺着道:“以前听我大哥说过,那狗狗生病了是吗?”
    杨又琴:“嗯,就一直吐,不吃东西,救了四五天没救过来,小谵那个时候伤心得啊,嚎啕大哭的。”
    穆绵有点没法想象,现在看起来格外锋利严肃的人以前嚎啕大哭是什么样,不过那心情可以理解。
    杨又琴也没多说这事儿,洗完碗就带着穆绵进了屋。
    穆绵掏出本子笔,听得可认真了。
    期间何之云得了闲,也过来指导了两句,二对一的辅导,想听不懂都难。
    时间不知道过了多久,等结束的时候,穆绵一看手表,九点多了,十一不知道什么时候趴在门口睡得呼呼的。
    穆绵拿起来手电筒,“那我先回去啦,杨老师你们早点睡。”
    杨又琴:“行,路上慢点。”
    话落,杨又琴忽然又喊住了穆绵,“小绵你等会儿。”
    穆绵:“咋啦?”
    杨又琴起身在箱子里翻着东西,边找边道:“你们啥时候给小穆寄东西?帮我把这个一起带给小谵吧。”
    穆绵:“可能得再过半个月,我们要先带西西去照相。”
    杨又琴把手里的衣服递了过去,“那先放你那,到时候一起寄就行。”
    穆绵看了看,“这料子不是闻大哥给你寄的吗?杨老师你没做自己的啊。”
    这料子暖和得很,适合做冬天穿的里衣。
    杨又琴:“做了,这是剩的,他寄太多了,我也用不完。”
    穆绵笑眯眯的,“他也是担心你嘛,我哥也老是惦记我们,啥都想寄过来。”
    时间不早了,随口扯了几句后,穆绵便摸黑带着十一回家了。
    自从拉了电线后,家家户户睡得都晚了一点,柳双翠她们自然也是没睡的。
    穆绵一进门,柳双翠的话就响了起来,“我刚还想着你咋还没回来呢。”
    穆绵笑了笑,“嘿嘿,今天一不小心说得晚了点。”
    柳双翠视线落到自家闺女的手上,“拿的啥啊?”
    穆绵:“杨老师给闻大哥做的衣服,到时候一起寄过去。”
    说到这儿,穆绵紧跟着问了一嘴,“咱啥时候带西西去照相呀?”
    之前答应了穆卓要多寄照片过去这事儿,一家子自然是没忘的,只是这一两个礼拜一直忙这忙那的,没顾上。
    柳双翠:“抽个礼拜天去吧,你跟思慧带西西去,我们就不去了。”
    穆绵想了想,“也行。”
    事情就这么简单地定了下来。
    等到了礼拜天,姑嫂俩便带着小西西往县里跑了一趟,照得很顺利。
    九月九号那天,照片连带着包裹一起寄了出去。
    小西西刚生那会儿,因为着急报喜,只寄了信过去,这次包裹里东西不少,都是些只有她们这边才有的山货。
    路程远,等穆卓收到的时候,时间已经进入九月下旬了。
    拿到包裹后,
    穆卓看都没看里面有啥东西,直奔信封里的照片。
    小西西乖乖窝在聂思慧怀里,小小一只面朝着镜头,圆溜溜的大眼睛好像在透过照片看自己亲爹。
    之前信里虽然写了小西西长啥样,但等真的看到照片那瞬间,穆卓眼眶瞬间就红彤彤的了。
    都没跟人嘚瑟,只觉得心口软软。
    每天出门前要看一遍,训练完回来第一件事,也是拿出照片看看。
    那模样,看得同寝的马正志直呼牙酸,媳妇儿孩子不在身边的人不少,但他真没见过,谁有老穆这么腻歪。
    董侪也酸,纯纯羡慕嫉妒的那种酸。
    小娃子小小一只可太可爱了,唯一不好的就是……这不是他闺女。
    相比之下,闻谵就一如既往的淡定,现在天气还没冷到需要穿保暖衣,杨老师做的衣服他好好收了起来。
    没有衣服也没有闺女的董侪抱着穆卓包裹里的野干果啃个不停。
    宁漳市这边的种种,穆绵自然不知道。
    转眼间,到了中秋。
    到底是一条人命,穆绵还是放在心上了的。
    说起来,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在新知青熟悉了大队生活的同时,乡亲们也把知青认全了。
    八个知青家里条件有好有坏,条件好的,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光包裹都拿了两趟,一看就是家里人怕孩子在乡下受苦,所以尽可能地多补贴一些。
    条件不好的,就只能靠自己,干活很卖力。
    总体来说都还算和谐,人一多确实是有很多地方需要磨合,小矛盾有,但问题不大。
    这八个知青里面,要说乡亲们印象最深的,那自然还是向家兄弟。
    可能是因为亲妈去世得早,亲爹又不管的缘故,向学文圆滑得很,来这么些时间就没听说他跟人有过龃龉。
    相比之下,向学武就真的是个单纯的半大孩子,空闲之余,喜欢跟大队里那些大半的男娃子玩在一起。
    中秋节当天是个礼拜天。
    穆绵吃完早饭过了没一会儿就出门了。
    据石小莲说,向学武出事是在半上午,但具体什么时候她记得不是很清楚。
    半个上午,那范围可就太大了,要知道溺水可就几分钟的事情。
    穆绵提着个篮子,本来想拐过去找石小莲的,不过没走出几步就被出来倒水的许乐乐看了个正着。
    许乐乐扯着嗓子喊:“绵绵姐你去捡菇子吗?”
    穆绵大声回:“嗯,你去吗?”
    昨天晚上下了点小雨,上午确实适合捡菇子,穆绵出门的时候是这么跟她爹妈说的。
    许乐乐扭头就往回跑,“去!你等等我!”
    许乐乐跑得很快,跟那山林间的小鹿一样,没出一分钟就跟穆绵汇合了。
    石小莲来得也很快,都没要穆绵两人去喊。
    许乐乐大咧咧的,“你咋知道我们要来喊你?真巧嘿!”
    石小莲停顿了一秒,憋出来了一句,“猜的。”
    许乐乐也没多想,吧嗒吧嗒地跑在最前面,说起了别的,“我大哥昨天回来的时候买了一点月饼,真是老好吃了,可惜平时没卖的。”
    穆绵:“我爹也只抢到了一点。”
    石小莲疑惑地看了穆绵一眼,“居然还有富贵叔抢不到的时候?”
    穆绵:“他去晚了。”
    三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等到山脚下的时候,穆绵抬脚朝河边的方向走去。
    许乐乐疑惑地跟上,“去哪啊?”
    穆绵有理有据,“我们从那边上山,这边估计都被捡过了。”
    雨后捡菇子这种事情,就是要趁早,有些乡亲可能早饭都没吃就上山了。
    许乐乐跟上脚步,“早知道就早点来了,昨天晚上小圆子又闹人,害得我早上都起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