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老四已经把两间屋子分配好了,屋子空间挺大的,他和媳妇儿住一间,在隔开一间厨房。
剩下的一间屋子,也在中间隔开。
俩小子睡一个床,小闺女自己睡一张床。
还要给孩子们在屋里放个书桌。
看着屋子空间大,那是还没摆东西,等放上东西,就显的小很多。
规划好这些,就开始收拾了。
刚才看着还好,这一收拾起来,真是哪哪都需要收拾。
林西西和俩哥哥戴上旧报纸叠的帽子,以防回头灰尘落在头上,非常显脏。
先在地上泼点水,等会扫地没那么多灰尘。
又打湿了抹布,里里外外,包括床,柜子,窗子,门,凡是屋里的东西都要从里到外的擦洗一遍。
不擦不知道,一擦吓一跳,好脏的。
趁着爸爸还没走,林西西让爸爸站在床上,把房顶角落的蜘蛛网都扫掉。
第216章 大杂院
林老四紧着干了会活,等会儿要回去上班,留三孩子在这打扫。
到中午再来接他们过去吃饭。
打扫起来很慢。
一中午林西西和俩哥哥都累惨了。
就这都还没打扫完。
三兄妹都认为,干这活,可真不如上山有趣,也没有上山轻松。
最起码在山里呼吸的空气都是新鲜的。
虽然还没搬来住,林西西已经有些理解大姑姑家的俩表哥为什么那么喜欢往乡下跑了。
到了中午,也可能到了饭点。
住在对面和左右的几户人家里的年轻人下班回来了。
纷纷打量着新邻居。
相较来说,年轻人更要面子一些,即便是好奇,都是礼貌的打招呼。
趁林西西出去倒水盆里的脏水,在水井处打水的空档,一位比她奶年纪小点的妇人,趁机过来打听事情。
直接和林西西说叫她刘奶奶,说就住她家隔壁。
打听的特别仔细,就差扒她家户口本了。
林西西看她眼露精光,一看就不是个好相与的,她还要干活呢,不愿意多说,几句话给搪塞过去,端着水盆回屋了。
她也知道,以后要在这里久住,能和人打好关系,就尽量和人打好关系。
在这里和在乡下不一样,一个院里住这么多人,根本没有什么隐私可言。
住惯了独门独院的,这猛的要住大杂院还是有些不适应的。
只是这边距离他们上学的地方近,也是没办法的事。
住在这方便一些,冬天大雪封路,跑着来上学不止太受罪,还非常耽误时间。
等读完初中,即便是去县城读高中,从公社到县城,他们兄妹三个骑自行车来回也是可以的。
林西西算算时间,想着爸爸这个点已经下班了,应该在来的路上了。
和爸爸一起来的,还有爸爸的同事李刚,他分房子早,去年就分了,也分在这个大杂院里,只是住在后院,第三进里。
她家住的算是二进。
李刚拉着林老四把这个院子里的人捡着他知道的事说了一遍。
他住在后院,早出晚归,他媳妇儿也不爱串门子,前面的事知道的也不太多。
倒是听人讲过林老四分的这个院子,被隔壁房的张大妈一直视为囊中物,都打算好,要给她小儿子准备成新房。
这冷不丁被街道分给林老四家,难免有点心中不忿。
李刚提醒林老四多注意些。
林老四谢过李刚的好意。
李刚也是想卖林老四一个好,谁让人和吴组长关系好。
吴组长又是主任的亲侄子。
能交好就尽量交好,也不费什么事,几句话就能示个好。
他不提醒,回头慢慢的也能知道。
还不如从他嘴里说出来,还能卖个好。
林老四向李刚谢谢他的仗义直言,以后请他喝酒等等。
李刚走了,林老四载着孩子们去吃饭。
他原本是想用饭盒把饭打来的,又一想,这边没收拾好,到处脏乱乱的,还没有桌椅板凳,索性还去食堂吃好了。
出门前林老四拿出锁头把房门给锁上了。
刚才被李刚点名的隔壁张大妈端着一盆水,哗一下的把盆里的水给倒在院子里。
林西西一看,这就是刚才向她刨根问底的老太太。
林家对面的屋子门打开,一个留着齐耳短发的大妈走出来,“张婆子咱院里的人和你说过多少遍了,你怎么又往院子里倒水。
就不能倒在水池子里去?就这两步路,走这两步路你能死啊!
上次就因为你在院子里倒水,我小孙孙的牙都磕掉了,这才过去多久,你这就忘了?
我告诉你,张婆子你在往院子里倒水,我就去街道告你。”
张大妈被这一阵子输出,给怼的哑口无言,“你——你——血口喷人,你孙子的牙是他自己磕的,关我啥事。”
齐耳短发的大妈张口就是一阵输出,猛然发现院子里还有其他人,猛地停下,一秒换脸,和蔼极了,“哟,你们就是对面刚搬来的吧?
以后我们就是邻居了,我是你们家对面的赵大妈。
这是你家孩子,长的可真好,男娃娃浓眉大眼,一看长大了就有出息,女娃娃就更好看了。
娃娃们,以后就叫我赵奶奶。”
林老四礼貌的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