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肉不比猪肉价格,给按的五毛钱一斤,这条鱼不小,确实是二斤多点,赵大妈给李春杏一块二毛钱。
末了,赵大妈还不忘夸了几句在乡下的好处,最起码吃喝比城里方便。
李春杏知道人也只是嘴上说说,何必和人较真。
即便赵大妈把乡下夸的多么多么好,真让赵大妈去乡下,给她多少鱼,她指定都不愿意。
靠种地过活纯粹是看老天爷赏不赏饭吃。
那么多人削尖脑袋想当工人,吃商品粮,为啥,不止体面,还能养家糊口,旱涝保收。
——
时间便是过的这样快,转眼,这学期到了末尾,再开学,三兄妹便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
林西西和俩哥哥的成绩很稳定,一个稳居年级第一的榜首,那哥俩学习成绩在班里也都是前几名里的。
今年的暑假,林家格外热闹,不止增加了宋启宋智,就连李平李安也被舅舅舅妈打包送过来,一边学习,一边上山干活。
规划的很好,玩和学习两不误。
宋启宋智是今年升的初中一年级。
李平李安底子差,今年齐齐的留级了,明年考初中。
林西西看着这四个高大的少年,这不是免费的劳动力么,学习可以,但也要劳逸结合嘛。
学习累了干干活也是挺好的,全当放松放松心情,嘻嘻……
林家的柴火垛,包括林老太家的,摞的高高的,那全村都找不到比他们两家还高的柴火垛。
这段时间李平李安也跟着长了不少见识。
他们以为小表弟小表妹学习那么好,肯定是家里的乖乖宝。
哪曾想,比他们玩的还要花!
和他们比起来,自己以前玩的都弱爆了好嘛!太小儿科了。
看看人家都干了啥,不是抓野兔,便是猎野鸡。
自己呢,还在摘果子玩泥巴……
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怪不得爷奶爸妈都把小表弟表妹们挂在嘴上,张嘴就是表弟/表妹怎么怎么了。
以前他们俩还不服气。
现在是一看一个不吱声。
——
日月匆匆,岁月如梭,仿佛一个转身,一个眨眼间,便过去一个年头。
时光在后面撵着小屁孩快快长大。
这年夏,林西西和林东林南的初中生涯结束,李平李安两个小表哥的初中生活才刚刚开始。
之后林西西和俩哥哥顺利开启高中生涯。
此时的小西西已经是位十三岁的小姑娘,正值豆蔻年华。
童年很短,未来很长,已然迈步到少年行列。
这期间,她个头长的很快,像吹气似的拔高许多。
自然和林东林南不能比,她长个头,他们俩也长。
尤其是林东,个头蹿的更快,身高已经有一米八了。
林南稍微矮点,那也有一米七八了,他比大哥小两岁。
家里也是有很大的变化。
首先,林老四的工资有了质的飞跃,每月工资涨到五十四块钱,再加上各种票据,还有过年过节的各种福利,待遇着实不错了。
家里先是添置了一辆新自行车,不是正好家里有自行车票么。
(宝子们,看到这里了,给点个好评好不?这个对我有点重要,看我真诚脸,我想涨评分!)
第232章 啥玩意?给林东说亲?
有两辆自行车后,还是不够骑,兄妹三个人上下学就得占两辆自行车。
林老四便打算像家里第一辆自行车一样,用旧自行车改造一个。
跑去公社废品站扒拉了好几天,没找到合适的。
往县城送货的空点,去县城废品站才找到一辆车架子。
和家里第一辆自行车一样,该修的修,该换的换,又重新刷了一遍漆。
瞧着蹭光瓦亮的和新的没区别。
林老四一家骑着三辆自行车回村,着实又拉风又带派,一家子又都是高颜值,那画面就很赏心悦目。
村里人一看林老四家有三辆自行车,更是闪瞎了一众人的眼。
林家村开展副业后,社员整体家庭条件好了不少,那也仅限于和以前比,每年都能多分些钱能吃饱些。
即便这样整个林家村一二百户人家里,找不出十辆自行车。
只林老四一家便有三辆自行车,就说这冲击力大不大吧!
附近十里八乡那是都知道林老四一家的日子是过起来了。
羡慕嫉妒都没用。
有脑袋灵活的这目光不就放在了林老四俩儿子身上。
虽说老二林南年纪小点,那不是还有老大林东么。
林东长的个子高,眉眼生的又俊俏,家里条件顶顶好,又很会念书。
有媒婆上门时,林老四李春杏还有林西西都惊呆了。
林西西以为是走错门的,没成想是想给大哥说亲。
反应过来后,不免坏心眼的笑起来。
她好遗憾大哥二哥没在家哦。
不然大哥听到会是什么反应?
她好期待的呀!
林老四李春杏俩人都晕乎乎的,以至于媒婆说第一遍的时候他俩都没听清,动作一致的掏掏耳朵。
等人媒婆又说了一遍,两口子都不敢置信,他俩口子还都觉得自己没长大呢!
咋孩子已经到说亲的年龄了?
认真想想,哦,他们儿子确实十六七岁了,是个小伙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