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北宋穿越指南 第164节
    宋徽宗大笑:“说得这般可怜,便不再罚你俸禄了。”
    “多谢官家体贴。”朱铭拿起筷子吃肉。
    宋徽宗喜欢这种做派,并不觉得朱铭无礼。什么蔡攸啊,王黼啊,都是如此不见外,能让皇帝感觉是自己人。
    宋徽宗问道:“你既两次上疏,想必熟知石炭之事。该如何处理?”
    朱铭都不装一下,直接说:“石炭司目前隶属于户部仓部司仓场案,既然户部管理不善,何妨改隶为工部材料案。再以今科候选进士,去主持石炭司事宜。拿出六成的官办炭场,例如樊楼那般,买扑给民间商贾经营,不让官吏继续操控炭价。”
    这个建议,大大出乎宋徽宗的意料。
    但仔细一想,又是最佳方案。
    工部尚书姚祐,虽然也靠迎合皇帝上位,但跟蔡京不是一个派系的。
    此人原本被升为转运判官,还没来得及出京,听说皇帝开了个射箭派对。于是他打听具体情况,写了一篇《圣武临射赋》,把皇帝吹得箭术如神。
    宋徽宗大悦,当即给姚祐升官。
    紧接着,他又建议把开封府附近的州,通通升级为府,拉开了徽宗朝疯狂州升府的序幕。
    如今,姚祐身为工部尚书,负责帮皇帝搞拆迁建大楼。手里油水丰厚,权势达到顶峰,姚祐已自成一党,不必看蔡京的脸色。
    把石炭司转为隶属工部,再派新科进士去管理,可以彻底脱离原有环境。再拿出60%的官办场,承包给私人经营,就可釜底抽薪的解决炭价飞涨问题。
    而且,还能削弱蔡京力量,增强姚祐的力量。
    面面俱到,完全符合宋徽宗的心意!
    此时此刻,宋徽宗不禁生出爱才之心,觉得这个少年太有意思了。不但诗词写得好,做事也极为妥帖,今后可以委以重任啊。
    宋徽宗问道:“可有贤才举荐?”
    朱铭趁机说:“臣有两位同乡,皆为今科进士。不知怎的,竟考不过关试,如今还在候选。”
    宋徽宗听明白了,蔡党在打击报复朱铭的同乡好友。
    既然是蔡党打击的目标,那就肯定能用,当即表态说:“让这二人,一人去工部管石炭司,一人去工部工作案。”
    石炭司,并非司级单位,而是司级下属派出机构,本身就该安排候选小官做事。
    经过朱铭的举荐,白崇彦和闵子顺二人,虽然依旧属于从九品小官。但他们的仕途起点,已经快赶上三四甲进士了。
    半下午,朱铭留下好友信息给皇帝,跟两个道士一起离开皇宫。
    宋徽宗招来御药院的太监写中旨:“拟旨,吏部尚书刘焕(蔡京党羽),转任户部尚书。御史中丞张克公(郑居中党羽),转升吏部尚书。”
    王黼回家奔丧,蔡京终于拿回户部财权,却失去了吏部人事权。
    宋徽宗在玩平衡之术,可惜这种平衡,会造成国家的严重内耗,甚至对征讨西夏之战造成负面影响。
    想了想,宋徽宗又说:“文林郎、太学正朱铭,建言有功,升承务郎,仍为太学正。”
    朱铭的寄禄官品级不变,依旧是从八品。
    但是,却由从八品选人,直接变成从八品京官,瞬间完成优雅的三级跳。
    嗯,朱铭的工资也涨了。
    月俸涨了1贯,禄米涨了5石,随从补贴涨了200文。
    妥妥的升职加薪。
    第160章 不做正经人
    郑居中虽然失去了户部,但他的心腹接管吏部,这买卖绝对不亏。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朱铭与蔡京为敌,郑居中觉得可以拉拢,亲自插手对白崇彦和闵子顺的安排。
    闵子顺的进士名次更高,于是扔去油水更多的石炭司。
    白崇彦则在工部工作案,负责办公室文移事务。
    他们前两天还垂头丧气,而今都满脸喜悦,心中对朱铭只剩下佩服。
    虽只是小官,却是京城的小官,朱铭竟然说安排就给安排了!
    闵子顺害怕坏了朱铭的事儿,在正式上班之前,认真询问道:“石炭司虽然品级很低,却掌管开封府及周边的石炭事务。油水如此丰厚,必然有人来伸手,成功兄有何教俺的?”
    朱铭说道:“工部每年营建宫室,油水多得吓人,石炭司算得了什么?既然石炭司改隶工部,原有官吏又被整肃,三五个月之内,应该没有上级官员敢来捞钱。趁着这段时间,好生处理内部吏治,把官办场的买扑做好,尽快平稳石炭的市价。”
    闵子顺问:“贪蠹无法禁绝,是该抓狠一点?”
    朱铭点头:“要狠一点,但又得留有余地,否则必然无法长久,私底下反而变得更乱。”
    就一句话,必须让吏员贪点小钱,否则根本无法展开工作。
    这是制度所决定的,宋代的中高级官员,待遇优渥得吓死人。但低级官员和吏员,纯靠工资很难养活家人,一点也不让胥吏贪污,绝对啥事儿都干不成。
    白崇彦出主意道:“先敲山震虎,狠狠处罚几个,再施之以恩,收服胥吏之心。”
    白三郎不是书呆子,只偶尔不通实务,现在提出的建议就很好,还晓得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
    “相公,郑家有人求见。”白胜快步跑来。
    朱铭说:“请他进来。”
    来人是郑居中家的高级奴仆,递上请柬道:“俺家相公,设宴邀请学正,还请学正务必赴宴。”
    朱铭看了看请柬,婉言拒绝道:“郑相公的好意,在下已经收到,至于宴饮就不必了。”
    那奴仆感觉自己听错了,难以置信道:“朱学正,这可是枢密使的宴请。阁下已经恶了蔡京,难道又要得罪郑相公吗?你这两位同乡,郑相公亲自安排差遣,阁下就是如此报答的?”
    “岂敢,只是公务繁忙,实在抽不开身。”朱铭说道。
    郑家奴仆脸色不悦,基本礼数都不要了:“你这般做事,迟早要吃苦头,到时别再来求俺家相公!”
    说完,拂袖而去。
    闵子顺感觉有些不妥:“既恶蔡京,就当倒向郑居中,不能两边都得罪啊。”
    朱铭解释说:“官家刚给我升官,蔡、郑二人,必不会拿我怎样。也是因为官家,郑居中才会宴请于我。可若我倒向其中一人,另一人必然怀恨在心,反而欲除我而后快。以这两人的作派,他们能够长久吗?即便遭到他们打压,我无非也就沉寂几年。若攀附他们,污名却是一辈子的事情。”
    白崇彦佩服道:“还是成功目光长远。”
    蔡京是奸臣,郑居中就不是吗?
    瞧瞧郑居中的党羽都是谁?一大半属于蔡京以前的心腹。
    王黼比蔡京还烂呢。
    刘正夫与郑居中,也已经彻底合流,完全以郑居中为主。别看刘正夫不想在朝堂纠缠,一心想着辞职回家。可这老东西,回到杭州之后,立即建宅子享受。
    建就建吧,人家凭本事贪污的钱,你也挑不出什么毛病。
    但刘正夫都懒得装一下,直接把杭州厢军的军营给占了,说是要建阁楼来储存皇帝御赐的书籍。
    也别埋怨地方军队拉跨,军营都没了,这让他们到哪里训练?
    一群虫豸,朱铭羞与为伍!
    ……
    数日之后,闵子顺在石炭司上任,开始筹备买扑之事。
    城南的一处官办场,朱铭打算承包其经营权。先跟炭行那边进行沟通,又有闵子顺在官面上配合,应该是很容易中标的。
    别扯什么朱铭说一套做一套,就北宋末年的商业环境,买扑百分之百暗箱操作,正经投标根本别想拿下。
    反正他也不占朝廷便宜,顶多承包费用拖一拖,等赚钱回款之后再给。
    朱铭的精力,都回到太学这边,因为马上就要季考了。
    他身为学正,需要监督外舍下等生考试。
    季考比较随意,基本都由学正监考。
    年考和舍考,才会由朝廷安排主考官,考试级别跟科举差不多。
    再次回到贡院,半年时间不到,朱铭的身份从考生变成考官。
    他在考场溜达了一圈,便回到屋檐下坐着,拿起一本书自顾自阅读。
    太学博士张纲,拖张交椅过来坐下。
    张纲是考官,朱铭是监试官。
    “此次季考阅卷之后,便升斋升等,”张纲说道,“然后所有太学生,都要搬去南郊的新址。”
    朱铭问:“已经确定了?”
    张纲点头:“确定了。”
    朱铭说:“有些学生回家挺远的。”
    原则上,所有学生都必须住宿舍,但执行起来根本不可能。
    太学的课程太多太杂,想要毕业至少三年,多数都得五六年,甚至是七八年才能毕业。
    让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好几年都住在学校?
    人家是有老婆的啊!
    本地学生,经常回家,甚至干脆就住家里。
    外地学生,多租房子住,跟妻妾住在一起。
    南郊新校区太偏了,租房住的学生,估计会换房子,城南的房屋租金也得跟着涨。
    正好能提升那里的消费能力,朱铭承包的煤炭铺子便在城南。
    张纲说道:“季考结束,我要调任秘书郎。”
    朱铭拱手祝贺:“恭喜彦正兄!”
    张纲叹息:“我怕管不住自己的嘴,迟早要遭贬谪。”
    这位老兄,也是很隐忍的,读书的时候,丝毫不说奸党坏话。
    于是没人来打压他,升内舍时考试第一,升上舍时考试第一,毕业考试依旧第一,所以才被皇帝赐状元及第出身。
    授官之后,迫不得已,去拜见了蔡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