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北宋穿越指南 第384节
    开道的义军鸣锣大呼:“朱大将军驾到!”
    战俘们这才明白,原来是小朱贼来了,瞬间觉得此人更加威严。
    甚至有一些西军士卒,是被义军从水里救起的,当场跪下磕头,感谢朱大将军的活命之恩。
    朱铭骑马来到大锅前,突然说一句:“再煮些肉汤,盐要给足。”
    说完,就骑着聚宝盆,从战俘营另一侧离开。
    义军很快就抬来几十口大锅,把肥肉、骨头、内脏扔进去煮汤,食盐的分量也放得无比充足。
    所有战俘,除了个别不愿骂皇帝的,全都喝到一碗热腾腾的骨头汤。
    种溪甚至听到士卒们的称赞声,都说朱大郎仁义得很,世间再也没有这等好反贼。
    “真会邀买人心。”种溪低声说。
    折彦质好笑道:“当兵的就吃这一套,便是俺也觉得心里舒服。”
    战俘们很听话,义军让干啥就干啥,因为很快就能放他们回去。
    这个时候谁鼓噪闹事,估计义军还没弹压,西军战俘就会将此人打死。
    “吃完了的都过来排队,这就放你们回家!”有义军军官喊道。
    立即就有许多战俘跑过去,由于排队时出现混乱,被义军提着棍子打。
    这些战俘挨打,反而弯腰赔笑,心里没有丝毫怨恨。
    五人一队,被分批带去石门。
    种师道早就收到消息,得知义军正在修栈道。他还沉浸在“丧子”之痛中,又害怕义军趁胜杀来,下令全军后撤,并且拆除北端栈道。
    此时已经天黑,一队又一队俘虏,摸黑从栈道返回,足足走了八里才到。
    然后发现回不去,栈道被种师道拆了好长一截。
    “俺们都是西军,是义军放回来的!”
    “俺是折四郎的兵!”
    “俺是种二郎的兵!”
    “……”
    叫喊声此起彼伏,种师道却不敢放他们过来。
    离谱的一幕出现了,无数的西军战俘被释放,却被自己人堵在八里长的栈道上过不去。
    就这样在栈道上歇息整夜,等到第二日天亮,种师道才亲自出面,隔着被拆毁的栈道询问情况。
    这些俘虏登船出发时,都以为自己必死。
    如今被义军好生招待,吃得饱饱的回来,一个个都怀着逃出生天的喜悦。
    他们对朱铭的印象好到极点,反而开始埋怨种师道。
    是种师道送他们去死,还把他们在栈道上晾了一晚上,两相对比更显得朱大将军仁义。
    而种师道此刻的心情极为复杂,士兵活着回来他自然高兴,毕竟都是家乡的子弟兵。
    但一个个两手空空,少数披甲又没死的,铠甲也被义军扒光了。
    这么多没有兵甲的士卒,打仗时没有屁用,还得消耗他的粮草而且多半会传播朱铭的仁义之名。
    说句诛心之言,还不如去死呢!
    第380章 转守为攻
    种师道让各部清点人数,此次乘舟强攻,总共折了七百多人。
    有许多不是淹死的,而是扔兵器的动作太慢,或者个别士卒没反应过来,在接近岸边时被义军射死的。
    不着甲遭到射击,死亡率极高!
    将领也死了一些,比如种师道的侄子种浤,折可求的侄子折彦野等等。
    “父亲,撤军吧,”种溪劝道,“褒谷口乃天险,贼寇又准备充足,根本不可能攻破,更何况如今军心士气尽失。”
    种师道仿佛一夜衰老十岁,摇头说:“凤翔府定有贼寇细作,到处谣传种家勾结贼寇、拥兵不前、虚耗粮草。就这样撤军回去,如何跟朝廷交差?”
    种溪憋屈道:“难道还要像昨天那般,把将士送去受死吗?已经逼着他们去死了一回,下次还有谁愿登船?怕是要闹出兵变!”
    种家和折家的部众,真就属于精锐。
    明摆着是去送死,有两家子弟带头的情况下,居然真能逼着恁多士卒登船。
    虽然过程拖拖拉拉,但终归是上船了。
    只能有这么一次,下次百分之百会闹兵变。
    种师道自欺欺人道:“褒河涨水期不易行,遭到砲击容易翻船。枯水期再攻一次,那个时候就好打许多。”
    种溪盯着父亲看了半晌,一声叹息,默默退下。
    种师道命令士卒去砍伐竹木,铁制兵器虽然没了,赤手空拳回来的士卒,还可以用竹枪、木枪作战。
    这道军令,迅速引来全军将士的反感。
    人家朱大郎已经仁至义尽了,根本不愿与西军翻脸。朱大郎继续占据四川西军将士回陕西老家,井水不犯河水,为啥还要拼个你死我活?
    大部分士卒,都是这种想法。
    在古代底层人民的意识当中,这种乡土思维很正常。他们在陕西能爆发战斗力,远离家乡就没有作战欲望了,打顺风仗自然毫无问题,一旦逆风就想着早点撤军回家。
    朱大郎在四川造反,与咱们陕西人何干?
    “经略,贼寇在修栈道。”又过一日,侦察兵回来报告。
    种师道有些疑惑:“还能修哪里的栈道?”
    侦察兵说:“把我军修的临时栈道,换成那种长久栈道。”
    临时栈道的木头,没有经过阴干、防腐等特殊处理。这个时候还能凑合着用,到了冬天气候变冷、空气湿度降低,栈梁和栈孔之间缝隙变大,必然出现松动,受力过重是有可能会塌的。
    种师道稍加思索,就明白朱铭想干啥,无能狂怒道:“此人何其阴险也!”
    把临时栈道换成长久栈道,不过是顺带的。
    朱铭的真正目的,是传达自己要进攻的信息。
    但偏偏不立即发动进攻,而是每天更换栈道。越是把栈道往前翻修,西军将士的压力就越大,再加上之前善待释放俘虏,估计没修几天栈道,就有无数西军想着开溜了。
    种师道亲自前去查看,只见两岸的栈道上,皆有义军拿着那种奇怪的铁棍子。
    种师道隔得老远,义军就把铁棍子举起,吓得他连忙往后退闪。
    床子弩倒是可以跟火枪对射,那玩意儿射程超过两里。但体型太大了,栈道上根本摆不开,行军时须得拆开才能过栈道。
    “派出神臂弓手,去射贼寇修栈道的工匠!”种师道也不让义军好受。
    义军水师,每日都要派几条船逡巡。
    见有人扛着一米多长的大弩过来,八条战船的平夷砲,纷纷朝着栈道砸石头。
    准头太差,没能砸着。
    但西军的神臂弓手,也被吓得不轻。又恐惧义军的“法器”,不敢靠太近,远隔三百米就开始张弩,一箭擦着火枪手飞过去,把义军火枪手给吓了一跳。
    朱铭得知情况,立即派出亲卫火枪队登船。
    起兵一年多时间,朱国祥扩大了生产规模,当越来越多工匠熟练起来,火枪制造速度也迅速提升。
    同时,还把火枪制造工艺,分解为几个步骤,进行原始的“流水线”生产。
    至今已有三百六十多把火枪!
    栈道上的义军已撤回,等战船载着火枪手抵达,他们才又从石门出来修栈道。
    两岸栈道的神臂弓手,正在努力拉开弓弩,只听砰砰砰一阵响,三百多支火枪发射,瞬间就躺下好几个。
    侥幸生还者,吓得连滚带爬开溜。
    不止如此,义军水师继续向上游航行。沿途所过之处,但凡看见栈道上有人,就是一顿子弹打过去。
    一番操作之后,长达八里的栈道,已经没有西军敢站在上面。
    折可求说:“那不是什么法器,而是贼寇的兵器。海外仙人再大方,也不可能一口气送恁多,只能是贼寇自己造出来的。撤军吧西军儿郎不该在这里丧命。”
    历史上,折氏族人被金兵抓住,折可求便带着三州之地降金,还带着金军去攻打陕州。
    这位老兄本来就不是啥死忠之辈,如今被朝廷君臣的操作给恶心到,根本就不想再跟义军拼命。
    种师道沉默不语,他也想撤军,但没法向朝廷交差啊。
    他是主将,撤军需要他来担责!
    “再等等吧,水浅之后还能一战。”种师道望着湍急的褒水自言自语。
    由于栈道上不敢站人,义军究竟有什么动向,西军那边完全不知道。
    只知道义军正在修栈道,而且肯定越修越近。
    什么时候修过来,或者不再修了,踩着临时栈道就杀过来。到时候该咋办?
    还有从火枪子弹下逃生的西军,回营之后也夸张宣传火枪的恐怖,这个消息传播开来让士气更低。
    种师道下令拆毁栈道,白天怕挨枪子儿,那就夜里再拆。
    义军的火枪手,不可能晚上也坐船过来,且黑灯瞎火不容易寻找目标。
    栈道一拆,西军士卒终于恢复点士气,不再担忧义军突然杀过来。
    ……
    沙河。
    折彦质曾带兵顺着河谷奇袭汉中,半路遇到义军山寨便灰溜溜的原路返回了。
    这些日子,双方都把焦点放在栈道上。
    义军水师也时常载着火枪队逡巡,偶尔还会越过栈道区,朝着河边放哨西军射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