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02章
    如果不看贾老太太将掉地上愣着都不知道哭的贾宝玉抱起来心急的样子、不看周围奶妈丫鬟们跪下一片,瑟瑟发抖的样子,苟子内心的骄傲和满足会更大一些。
    看,这就是她苟子养的娃,才八个月大的小黛玉,就已经具备一脚将两倍体重于她的贾宝玉踹下软榻的实力了。
    多健康,多强壮!
    林姑父和贾姑姑肯定会夸奖她。
    小奶娃暴力?
    屁!
    她家小黛玉多温柔,对小她一个月的二房探春,可小心翼翼了,连踹人都没往小探春身上踹,而是避开了小探春的角度踹的。
    这么温柔的孩子,谁能说她暴力呢。
    要怪只怪不死心的贾老太太,明明之前小黛玉都表现出她讨厌贾宝玉,不想和贾宝玉玩了,事隔几个月,记吃不记打地又用二房小探春作为试探。
    以为小黛玉只是年纪小,不喜欢孩子,现在长大几个月了,懂事了,不会再粗鲁地动手动脚了,又将贾宝玉和几个孩子放到软榻上了。
    苟子再次为自家小黛玉的聪明机智感到骄傲。
    可不是,都懂得隐藏情绪、伺机而动了。
    忍了小半刻钟的,等周围人都放心,贾宝玉的奶妈妈在称赞什么金童玉女、老太太有福的时候,才用力一踹,精准命中,傻乎乎的贾宝玉滚到软榻之下的时候,都还不知道发生什么事呢。
    受伤?
    一张铺满绸缎棉花的软榻,高度不高,贾宝玉都能自己爬上爬下,周遭棱角全都被包边裹好,软榻之下,还是两层厚厚的羊毛毯,这都能摔伤只能说贾宝玉娇贵了。
    比较头疼的是,小黛玉踹人一时爽,事后麻烦都在苟子身上了。
    毕竟,谁都知道,小黛玉离不开迎春(苟子),所以软榻上除了三个小娃娃,就迎春(苟子)一个姐姐。
    又加上小黛玉平时都是跟在迎春(苟子)身边,事事都是迎春(苟子)教导的,这情况下,很容易被贾老太太迁怒的。
    毕竟,黛玉那么小,肯定是没错的,只能是迎春(苟子)这个母亲不受贾母待见的孩子背锅了。
    只是,苟子都做好了被迁怒的准备了,事情却往大家都想不到的方向发展了。
    躺平久了,不太擅长应付这种情的迎春(苟子)正绞尽脑汁地想着怎么恰当地化解眼前的尴尬呢,小黛玉就像早有预料一般,对着贾宝玉,嘻嘻哈哈的大笑起来。
    哦,不仅在笑,还觉得特好玩地拍起了手掌。
    贾宝玉也是傻的。
    迎春(苟子)发誓,她一直紧盯着这胖娃的表情,他上一息还在周围人紧张的环顾下,准备扁嘴开哭的,但是发现小黛玉笑得开心之后,愣了一下地,也傻乎乎地收起想哭的表情,跟着小黛玉一起笑了,还跟着一起拍手掌呢。
    两孩子大事化小、消失化无,啥事都没有。
    倒是紧张得想要发脾气的贾老太太和一众等着老太太发怒责罚的下人显得有些多余。
    苟子:不愧是神瑛侍者。
    作者有话要说:
    苟子:用魔法打败魔法
    第43章
    眨眼间,六年过去。
    迎春(苟子)从一个胖乎乎的带娃三头身,变成了一个能带着黛玉爬树偷蛋、上房揭瓦的,贾府上下都头痛少女。
    贾府里谁都知道,大房二小姐,是个双面性子的人,但凡要她上课做活,她就是个针戳不动的木头,诗词歌赋毫无天赋,琴棋书画也毫无灵性,功课全是敷衍,老师都被她折腾得没脾气了。
    有没有长处?
    特别能闹腾算吗?
    迎春(苟子)和黛玉,成了贾家的下人都习惯了三头两天被要求封口,不许传出对两位小姐不利话语存在。
    在边缘下人看来,两位小姐就是天真活泼好动了些,喜欢爬树攀围墙上房顶,到处窜,不符合权贵千金贞静娴熟的形象,总是弄出大动静,发掘出大堆乱象,让下人们忙。
    像是爬树发现树根被蛀空腐烂,摇摇欲坠地,得让下人们砍树搬抬,置换新木;
    像是攀爬围墙的时候,发现围墙年久失修,表面完好,内里已经粉碎;
    哦,还有屋顶上那些碎裂的瓦块……
    但凡她们所到之处,多多少少都会发现残败之处。
    所以这些没法接触到内院真实的下人们,只是单纯迫切地希望,两位小姐沉静点,别整天满贾府的到处闹腾。
    赦造国公府那么大,房屋那么多,总有看不到的地方有毛病,旧的新的循环不断。
    只领一份工钱的边缘下人们,当然只希望钱多事少没活干,白领一份工钱的。
    两位大小姐到处跑的,问题肯定是越发现越多,源源不断。
    谁都没想到,这些看似是国公府年久屋旧衍生的问题,其实是贾府这位毫无灵气的二小姐、以及寄养在贾府的林家大小姐弄出来的。
    毕竟贾府二小姐和林家表小姐,长得实在是过于弱柳扶风了。
    那风吹就倒的形象,根本没谁会往这两位娇小姐是那种可以徒手裂石弯铁、力可扛鼎的大力士方向想。
    掌管中馈的何夫人,没少为两孩子的情况脑阔疼。
    不是脑阔痛迎春(苟子)黛玉力气大整天调皮闯祸,好吧,这也是脑阔痛的原因,更让何氏无法容忍的事,这俩闺女,根本养不胖!
    天知道,为了让这两越长越纤瘦的孩子长胖,何氏在两孩子的私人小厨房里花了多少心思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