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重生1975:开局撕毁回城调令 第209节
    “周扬你先等等,咱把正事说完再做也不迟…”
    “呵呵,不说我也知道,老徐你找我肯定是为了翻译的事,这事不急…”
    不等他说完,旁边的那个中年人却急忙说道:“周扬同志,急,咋能不急呢,我们这几天都快急死了!”
    “这位是?”周扬看着这个陌生的中年人问道。
    老徐急忙说道:“看我这记性,竟然忘了介绍你们认识了!”
    “周扬同志,我正式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冯武辉同志,是咱们宁市地委行署的办公室的一位科长!”
    “冯科长好,我是周扬!”
    尽管周扬有些惊讶地委行署办的科长找他干嘛,而且看样子还一幅十万火急的样子,但他还是礼貌的伸出来手。
    冯科长也没有摆架子,当即握着周扬的手说道:“周扬同志,久仰大名!”
    “?”
    “冯科长,不知道你们这次来是有什么紧急的事情吗?”周扬当即问道。
    “是这样的,我们想请您去给我们当几天翻译!”
    “同声翻译?”
    “嗯!”
    “客人说的是哪国语言?”
    “英语!”
    “客人是什么身份,方便透露吗?”周扬再次问道。
    冯科长当即说道:“方便,是漂亮国的一个公司的工作小组,他们来这里主要是为我们安装和调试化肥生产设备的!”
    漂亮国,化肥生产设备,1975年!
    这些关键词瞬间让周扬想起了前世著名的一个国家计划:四三方案。
    所谓“四三方案”,是动荡时代后期,由国家计委提出的旨在改善民生的对外引进方案的简称。
    因该方案提出为解决人民群众的吃饭穿衣问题,拟用三至五年时间从漂亮国、联邦德国、法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引进总价值为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而得名,亦称为“43方案”。
    这一方案一经提出,很快便获得批准并开始实施。
    由此这也成为我国继五十年代引进苏联援助的“156项工程”之后,第二个大规模的对外技术引进项目。
    而这些重大引进项目,至八十年代初实现了全部投产,为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
    而在所有的计划中,化肥生产线是绝对的重点。
    只是周扬有些懵,在他的记忆中国家在四三方案前期,一共引进了4套化纤技术设备和2套化肥技术装备,以及部分关键设备和材料。
    直到整个计划全部完成,也不过是在全国建立了13个大型化肥厂。
    但是在这些化肥厂里面并没有塞北省,更不要说小小的宁市了。
    是自己的记忆出错了,还是历史的车轮发生了他不知道的改变?
    一时间,周扬竟然愣在了原地。
    看到周扬眉头紧皱,冯科长和老徐也有些紧张起来了。
    要知道,周扬可以说是他们现在能找得到的最好的翻译了,如果连他都不能做到同声翻译的话,那接下来的工作还不知道该怎么进行呢!
    “周扬同志,你是在担心自己的口语水平吗?”冯科长有些紧张的问道。
    “口语?”
    周扬当即反应了过来,知道这位是误会了,他随即说道:“翻译倒是没问题,但是我想问一下,你们得多长时间,时间太长的话我可能走不开!”
    冯科长急忙说道:“差不多得半个月的时间,而且…”
    “而且什么?”
    老徐当即接过话茬说道:“其实这次之所以请你去,不仅仅是为了让你做同声翻译,更重要的是想让你帮着翻译一下他们提供给我们的设备使用和维护说明,还要帮忙检查一下这些设备有没有什么重大缺陷,总而言之,任务很艰巨!”
    周扬想了想说道:“半月的时间的话倒是可以抽出来,只是…”
    “只是什么,周扬同志你有什么顾虑,请直接说,我们能解决的尽量帮忙解决,解决不了的则是尽量协调!”冯科长道。
    “也没什么,就是我这次从东泉农场借调了几位同志来帮我们改造村里的电路,顺便帮着村里制作一些机器,本来说好的是借调一个月。”
    接着周扬继续说道:“但是我这么一走的话,他们的工作进度肯定会受到影响,不知道冯科长这边能不能协调一下,让那几位同志多呆一段时间!”
    其实所谓的工作进度受影响,不过是周扬随口说的而已。
    只要将图纸给林毅画出来,他都不需要周扬插手,就能给他把粉碎机整出来,所以周扬在不在压根不受影响。
    他之所以这么说,不过是想让父母多在家里待一段时间。
    毕竟八宝梁村的条件比东泉农场好太多了,而且母亲现在还在喝中药,就东泉农场那地方的情况,药拿回去也不好熬。
    虽然他不能长时间将父母留在身边,但能多留几天也是好的。
    冯科长自然知道东泉农场是什么地方,但想到事关全省的化肥厂,他还是点了点头说道:“这事我和领导说一声,尽量协调!”
    “嗯,不知道什么时候出发?”周扬道。
    “最好是现在,后天漂亮国的人就要来了,我们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提前准备!”
    “这么急?”
    “嗯!”
    这时周亚文突然开口了:“既然国家需要你,那你就去吧,家里我和你妈帮你看着呢!”
    “行!不过我得去一趟大队部,和林哥以及杨哥他们说一声!”
    “嗯,该说一声!”
    “行!”
    第288章 又见熟人
    宁市国营宾馆!
    这是宁市最大的国营招待所,但相比于普通的招待所,这里不管是装修还是环境都是最好的,通常是用来招待领导的。
    原本以周扬的级别,是不可能有资格住到国营宾馆的。
    但是这次的任务不同一般,所以市里面特批,直接将他安排在了这里。
    安顿好之后,冯科长当即给周扬送来一批资料,都是关于这次漂亮国企业的基本情况。
    同时还有一些化肥厂项目的相关情况,打算让周扬先熟悉熟悉,免得工作的时候两眼一抹黑。
    随后,周扬便在宾馆里看起了这些资料。
    周扬看东西的速度很快,短短几个小时就将厚厚一摞资料看了个七七八八了。
    看完这些资料之后,周扬整个人陷入了沉思。
    这个化肥厂还真的是四三计划中的一部分!
    三年前漂亮国总统访华,两国关系缓和,大大改善了我们的国际环境。
    随后,国家迎来了对外建交的又一次高潮,至前年年底,已基本上完成同漂亮国以外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建交过程。
    外交关系的突破带来了对外贸易合作关系的新契机!
    与此同时,进入7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商品、资本、设备、技术都急于寻找出路。
    这些国家无一例外的看上了我们这个世界人口最多,技术相对落后的国家,这就为我们引进成套技术设备提供了有利的国际条件。
    而我国高层也趁此机会,及时抓住了有利时机,以巨额资金进口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作为粮食生产的关键,化肥则是被作为重点项目引进。
    早在几年前,高层就喊出“解放这么多年,吃饭和穿衣问题还解决不好,怎么向人民交代?”
    与此同时,全国从上到下形成了一个共识:必须把粮食抓紧,必须把棉花抓紧。
    在这样的情况下,建好这个化肥厂,就成了塞北省2000万老百姓最为关注的事情了。
    也难怪宁市政府会如此的紧张!
    要知道这事办好了,功在千秋利在当代,办砸了,不知道有多少人要倒霉。
    只是周扬很清楚,外国人出口技术和设备可没有那么简单。
    这些西方国家出口技术自然是为了赚钱,这一点无可厚非。
    只要咱们公平交易,双方的合作属于平等自愿,遵守契约精神,那这肯定没问题。
    包括周扬在内,都喜欢合作共赢!
    但就是有那么些国家,可就不那么想。
    他们趁着中国对技术设备的不了解,漫天要价不说,而且还经常在合同中制定一些霸王条款。
    再或者是在设备上留下一些漏洞,并利用这些漏洞慢慢割国人的韭菜,这就不行了。
    就比如说修地铁用的盾构机,以前我们造不出来,只能从国外购买。
    当时技术垄断在美日德手里,他们狮子大开口,一台盾构机就要价7个亿。
    这还不算,买来后一旦出现故障,不仅要高价购买国外的零件,而且维修工程师也只能从国外请,我们要报销一切差旅费和招待费,工时费还得按德国标准算。
    最重要的是,人家修机器的时候我们的人还不能在场,就怕你偷学着了一丁半点的技术。
    所以对于当时的德国人来说,出差到东方大国绝对是趟美差,可以免费吃喝游玩不说,最后还得含着泪揣着十几万欧元回家。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制造业,因为相信“造不如买”就会被卡脖子。
    当然了结局也是好的,外国企业的这种行为也激起了国人的愤慨,决定自己搞研发。
    而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不仅研发出了自己的盾构机,而且价格一台只要7000万,只有进口的10%。
    相对而言,德国在世界上还算是一个注重诚信的国家。
    而这次宁市进口项目的国家是漂亮国,出了名的黑心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