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重生1975:开局撕毁回城调令 第654节
    周扬闻声,当即看向锅里,果然有了糊锅的架势,当即用锅铲快速铲了几下锅底。
    “儿子没醒来吧?”
    “没有,娘用小被子包着他俩,睡得可香了!”李幼薇笑着说道。
    “那就好!”
    李幼薇指了指锅里的炒白菜说道:“你咋炒了这么多,我们几个哪能吃这么多?”
    “爹要陪杨老他们喝点,所以我就多炒了点!”
    说着,周扬感觉这腊肉白菜也差不多了,当即快速将锅里的菜铲到两个盘子里。
    “我就说嘛,爹肯定认识那位姓杨的首长!”李幼薇高兴的说道。
    “嗯,爹是杨老的老部下!”
    接着周扬再次说道:“你先把这个菜端进去,我再炒两个!”
    “行!”
    趁着李幼薇给屋里端菜的同时,周扬迅速将锅洗干净。
    而后拿起菜刀,专心对付起了案板上的几个山药蛋…
    …
    翌日清晨!
    天还没亮,周扬和李幼薇就早早地起床了,然后给家里的众人准备起了早饭。
    由于人多,做别的太麻烦,于是夫妻俩一商量,决定做一锅本地的搁锅面。
    面条做好之后,姜老、杨老以及老丈人他们也都起床了。
    昨晚上几个老将军和老丈人都喝多了,因此周扬便让没有让老丈人回去,就住在了他家。
    他还特意将老丈人和杨老安排在一个屋里,也好让他们晚上多聊聊。
    宿醉之后,能吃上一碗热乎乎的搁锅面,那叫一个舒坦,众人对周扬的手艺那是赞不绝口。
    吃完早饭,老丈人去了公社,老张带着文辉和宝儿去了学校,而李幼薇和黄如凤将两个小的送到了老宅那边,然后去印刷厂上班。
    至于周扬和陈北玄,则是让几位老将军拉着,在村里转悠了起来。
    他们来这个小山村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就知道这地方很偏,却也没有仔细的看看村里的情况。
    趁着大清早的没啥事,便让周扬带着他们好好了解一下这个村子。
    由于眼下正是社员知青们上工上班的时间,村里到处都是行色匆匆的人。
    但不管是普通社员还是知青,不管是上工的大人还是前往学校的孩子,见了周扬都纷纷主动打招呼。
    这让姜老、杨老、张老等人都有些惊讶,他们没有想到周扬在村里的威望这么高。
    而且以他们的阅历不难看出,老百姓对周扬的尊重那都是发自内心的,有尊敬、崇拜却没有害怕与恐惧。
    几位老将军绕着村子转悠了一圈,都有些惊讶。
    这个偏远的山村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和北方的普通村子没啥区别,但内里却完全不一样。
    村里不但有养猪场和养鸡场,还有牛羊骡马等牲口群,单单这些带毛的就能看得出这个村子有多富裕。
    甚至于这个小村子里竟然还有自己的饲料厂、骨粉厂、油坊、磨坊,还有学校、卫生所、兽医站以及两个研究实验室。
    好家伙,要不是亲眼所见,他们实在是不敢相信,一个普通的小山村竟然肥得流油!
    在返回西坡研究所的路上,姜老突然说道:“周扬,八宝梁这地方确实不错,你把研究所放在这里未必比放在青城差!”
    周扬点了点头说道:“我当初之所以将研究所放在这里,也不全是因为我自己在这里插队,舍不得离开老婆娃娃,主要是我觉得八宝梁这地方更加适合做科研。”
    “这里偏僻不易引起敌特分子的注意,且这里有河流、水库还有丘陵和山区,不管是哪种武器,在这里都能找到合适的测试场地。”
    “而且在这里,研究所不必为粮食和肉类、鸡蛋等物资发愁,最起码不会让战士们饿肚子。”
    “最重要的是这里距离京城和青城都不算远,刚好等于夹在两地的中间,放眼整个塞北省,恐怕没有别的地方比这更加适合当科研基地了!”
    姜老笑了笑说道:“我就知道你小子不是那种鼠目寸光之辈!”
    “您老过奖了,不过当初不想离家太远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周扬如实说道。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选在这里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接下来你们所就要大规模的扩建了,这次一旦开始施工了,短时间内你们就得真正的扎根这里了,你们要有这个心理准备!”
    “放心吧,这事我们已经考虑好了!”
    “那就好,等一下我们就要返回京城了,有啥事你直接给我们打电话就行!”姜老道。
    “是!”
    一行人边走边说,不一会就来到了西坡研究所。
    随后,在姜老的命令下,周扬又将所有的骨干成员以及军代表全都集中到会议室,几个老将军又给大家开了个短会,这才踏上了返城的飞机。
    第879章 1977大建设
    在送走姜老等人后,周扬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重新对各个科室、部门以及工厂进行调整!
    虽然上面许诺的人员和资金还没有到位,但理论上他们已经是一个一级所了,因此以前的很多部门已经不适用了!
    比如说以前的财务室,由于所里绝大多数人员的组织关系都不在八宝梁研究所,再加上还有空天之眼项目部在上面撑着,因此八宝梁研究所的财务室拢共也就4个人。
    而他们的主要任务也就是简单的管一下资金的进出状况,然后就是给青城方面报个账,除此之外,并没有其它账目需要处理的。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一旦升格为一级所,他们这边就和青城方面完全脱钩了,到时候所有的账目都得他们自己做。
    这里面不但包括上千人的工资、奖金,还有单位日常的开销以及与其他单位的资金往来。
    就靠现在财务室那小猫三两只,显然是不行了。
    所以财务室要升格为财务处,人员也要从现在的4人增加到22人!
    再比如说后勤部门,之前八宝梁研究所的后勤部门和工程部门全都由乔卫国一个人管着,由于人也不是很多,所以倒也运行得挺顺畅。
    但是一旦升格为一级所,这两个部门的规模都要扩大,且还要有自己单独的工程部队。
    乔卫国一个人显然无法同时管理这么大的两个部门,因此人员和编制都得进行调整。
    经过一番商议之后,研究所内部终于就这事达成了统一意见。
    调整之后的八宝梁研究所将下辖7个科室和5个部门,外加两个附属军工厂!
    其中:
    一室主任还是杨红光,主要负责研究档案管理、信息、图书、晒图等工作,人员为48人。
    第二研究室主任由闫海生担任,主要负责脉冲多普勒雷达的天线、信号收发装置的设计工作,核定人员76人。
    第三研究室主任由郑爱国担任,主要负责信号处理、信息处理、电路设计、显示器研究等,核定人员84人。
    第四研究室主任由郭亚民担任,主要负责航电系统的研究工作,核定人员88人。
    第五研究室主任由陈山河担任,主要负责各科室设计成果的测试工作,核定人员120人。
    第六研究室主任由王学民担任,主要负责炮兵侦察雷达的后续研究、测试等工作,核定人员35人。
    第七研究室暂时由周扬亲自兼任,主要负责航空设计方面的研究,核定人员60人。
    五个部门分别是人事处、财务处、后勤处、安保处、工程处!
    其中人事、安保以及财务由顾成华分管,分别由柳云龙、范德彪以及李满秋担任处长!
    而后勤和工程两个部门则是由乔卫国分管,分别由梁满仓和张华栋(工兵营长)担任处长。
    至于两个附属工厂,分别是印刷厂和炮瞄雷达总装厂,这两个厂子的负责人则由陈尚和杨铁民担任。
    经过调整之后,整个研究所的人员配置更加的合理,分工也更加的明确细致,再也不是之前那个只需要负责搞研究的二级所了。
    部门调整是个细致活,尽管有装备部的那几位大佬的支持,但此次调整依旧持续了足足半个月的时间。
    4月初,八宝梁研究所终于完成了所有科室的设置以及人员的调配。
    至此,八宝梁研究所也终于完成了华丽的蜕变,成为了一个完全独立运行的一级研究所。
    在此期间,姜老等人也帮了他们不少忙,先后给他们这边调拨了50万的建设资金和30万的科研资金。
    这让八宝梁研究所几近枯竭的财务,再次变得宽松了起来!
    同时,在得知研究所这边缺乏工人后,姜老又从东北地区的各个军工厂,给周扬这边调集了200名优秀的工人。
    此外,姜老这边大笔一挥,又将正在八宝梁村搞建设的这个工兵营直接划归了他们研究所。
    有了钱,有了人,接下来研究所要做的就是抓紧时间修房子,搞扩建!
    而后,在两位规划院专家的指导下,八宝梁研究所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那两位专家的分析和评估,研究所之前的那个方案存在极为严重的安全隐患。
    而且所有房屋都围绕西坡的研究所修建,功能布局又杂又乱,完全不符合规划要求。
    随后,两位专家直接将那个方案彻底的推翻了,又耗费了三天的时间,在了解了研究所的需求后,重新制定了一份全新的扩建方案。
    根据这个方案,研究所直接被分成了五个部分。
    主体部分还是在西坡这边,但是却把印刷厂、炮瞄雷达总装厂、兵营以及家属区都给分了出去。
    根据新方案,西坡这边主管科研和日常行政管理,除此之外,其它的什么都不用管!
    同时,专家建议在西坡与村子之间划出一块地建家属区和军营!
    顾名思义,这两个地方分别是给研究所的家属以及隶属于研究所的士兵居住的。
    只是这两个地方虽然靠近研究所,但是却不会和研究所相连,更不会相通。
    与此同时,两位专家又在八宝梁村西南,靠近小河沟的位置挑了两块无法耕种的滩涂地,用来建印刷厂和炮瞄雷达的总装厂。
    之所以不将这两个厂子建在西坡附近,一方面是西坡这边已经没有合适建厂的土地了,要是强行建的话就得占用村里的耕地。
    再就是工厂一旦开工,噪音实在是太大了,将严重影响研究所的正常科研工作。
    再就是考虑到了环境以及水源污染问题,所以不能将这些工厂放在上风方向。
    周扬等人在看完这个扩建方案后,都非常的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