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重生1975:开局撕毁回城调令 第1083节
    要是万一哪天哪项不在实际研发计划之内的项目技术突然取得了突破,这也是很合理的…
    回到车上,警卫队长梁小山随即问道:“首长,我们现在去哪里,是回您家还是…”
    周扬略作思考,随即说道:“去医学院家属院!”
    本来他还想去见见杨琦和陆正军,但是想想今天有点累,再加上还有任务,还是等明后天吧。
    反正看眼下这形势,他一时半会别想回单位了。
    总之,有的是时间!
    得到了周扬的指示后,小梁当即发动汽车,而后向着京城医学院这边驶去…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京城这边的变化并不算大,尤其是二环内,几乎没有什么变动。
    只不过相比于几年前,路上的车子多了,原本宽阔的马路竟然显得有些拥挤。
    再就是街上摆小摊儿的人多了,他们有的推着小推车,有的推着自行车,还有一些则是挑着扁担,或是在路口,或是在闹市区的店铺前,数量之多,令人咋舌。
    自从上面为解决回城知青的工作问题,允许一部分人自主择业后,国内的个体经济就得到了快速发展。
    尽管期间也出现了“82倒春寒”、“83严打”等一系列的事情,不少人因此被抓被判,但整体趋势却是一路向上的。
    只不过由于上面对于一些政策性的东西还没有彻底的定下来,所以现在不少个体户心里还有所疑虑。
    等再过两年政策彻底的定下来之后,国内的经济将会呈现出井喷式发展,大大小小的公司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
    相应的,届时也有会有数以万计的国有企业因受到市场冲击,而不得不面临破产,甚至于还会催生出一个新的群体——下岗工人。
    但不管怎么说,华国的经济经历了漫长的积累,即将进入腾飞的轨道…
    …
    城区.周家!
    很快,车子就停在了自家门前。
    周扬下车后,看到大门上挂着的大铁锁,就知道爸妈不在家。
    掏出钥匙,打开院门儿,周扬带着梁小山等人大步走了进去。
    院子里很干净,花坛和鱼池都被打理的很不错,应该是母亲的手笔。
    至于父亲,不提也罢!
    现在父亲周亚文还是京城化工学院的院长,不过三年前因为在新材料方面的突出贡献,正式被评为了国宝级科学家。
    本来上面要调他去水木大学任校长,结果被他拒绝了,原因是他在京城化工学院那边还有未完的科研项目,一时半会走不了。
    要不是上面的领导以及学校的老师都不同意的话,他甚至于想将化工学院院长的职务也辞了,专心搞研究。
    大家可都知道,第十八研究院每年几千万的科研资金,可都是靠周亚文的关系要来的。
    他要是不当校长了,人家会不会继续给学校拨科研经费还是一个未知数。
    打开家门儿,周扬先是找来暖壶倒了一杯水,发现里面的水都是凉的。
    显然,爸妈这几天可能并没有住在这边。
    当下,周扬拿起电话,给老宅那边拨了过去。
    “嘟嘟…”
    很快电话就被接了起来,随后话筒那边就传来了嫂子熟悉的声音:“喂,哪位了,找谁?”
    “嫂子,是我,周扬!”
    接着周扬继续问道:“嫂子,爸妈这几天是不是回老宅住去了?”
    “是啊,这几天我有演出,就让娘回来帮我带几天娃…”
    突然嫂子像是意识到了什么,随即问道:“咦,小扬你是不是回京城了?”
    “嗯,回来了,正在家属院这边呢!”周扬回答道。
    “这个点儿你应该还没吃饭,来老宅这边吧,嫂子给你做好吃的!”塔娜笑着说道。
    “行,那嫂子你多做点儿,我这儿人有点多!”周扬道。
    塔娜知道周扬说的是他身边的警卫员,当即说道:“行,那嫂子就给你们做正宗的蒙餐!”
    “好嘞!”
    说完,周扬便挂了电话!
    不过周扬并没有急着过去,反正现在才不到五点钟,夏天的晚饭怎么也得七点钟才开始。
    他想趁着这段时间,看看家里的收藏,也看看自家媳妇儿和老爹前段时间又淘回些啥好东西。
    从80年开始,随着八宝梁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村民们的收入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没人平均每年的分红至少至少三四万块钱。
    周扬家连大带小6口人,每年从村里就能分到二十多万的分红。
    再加上他和李幼薇的工资收入,每年家里的收益打底二十好几万。
    这么多钱,每年到年底的时候基本上都要被花光,甚至于还要和老丈人以及大舅哥他们那边借一些。
    这些钱全都被周扬交给李幼薇和父亲周亚文,让他们用于购买文物字画,以及各种具有收藏价值的东西。
    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上面放开对文物商品的交易管制,而且还不定时的举办各种文物交易会,李幼薇和周亚文就更有用武之地了。
    每次交易会开始,不管是在哪里举办,李幼薇或者是周亚文都会请假前往,而且每次都要砸下不少钱。
    这五六年下来,单单在这方面,周扬就花掉了一百五十多万元。
    到现在,他还欠着李家老宅那边五十多万元。
    今年的文物商品交易会是5月份举行的,举办地在沪城举办,据说为了办好这次交易会,文物商店总店协调各省的文物商店,调剂了各种文物件。
    而自家媳妇儿在前后4天的时间里,一共花掉了近十万元,周扬现在就想看看这十万块钱都花到哪里了,值不值。
    第1474章 丰厚的家底儿
    京城周家!
    周扬先是来到书房,这里是存放书籍字画的地方。
    原本相对宽敞空旷的书房,此时已经变了样子,给人的第一个印象就是拥挤。
    没错,就是拥挤!
    为了能存放更多的东西,李幼薇在书房里做了好几排木头架子,将书房大部分的空间都给占用掉了。
    眼下整个书房里,属于周扬的东西只有一张办公桌和一把椅子,待客用的沙发、茶几以及茶具全都不见了。
    此时,这些木头架子上全都摆放着各种古籍字画。
    为了能更好的保存这些古籍字画,李幼薇特意让木工师傅打造了大量的木头盒子,都是用上好的硬木打造的。
    随便拿了一个盒子出来,周扬看到木盒上竟然还贴着一个标签,上面写着“黄宾虹”三个字,显然是注明盒子里存放的到底是谁的作品。
    打开盒子,里面放着三个卷轴。
    取出一个卷轴展开之后,一幅山水画顿跃然纸上。
    仔细一看,赫然是黄宾虹代表作之一的《雁荡山巨幛》,该画是黄宾虹于1931年5月创作完成,虽然不算是黄宾虹价值最高的作品,但也颇有名气。
    欣赏了一会这幅画作之后,周扬又打开了另外两个卷轴,这两幅画同样是黄宾虹的名作,即《大龙湫图》和《铁城壮观之图》。
    创作这几幅作品的时候,黄宾虹已经六十多岁了,技艺已经大成。
    再加上这些画作全都保存完好,价值不菲。
    随后,周扬又取下旁边几个盒子,上面分别贴着张大千、齐白石、李可染等大师的名字。
    看到这些盒子里的作品之后,周扬整个人都麻了,这些可都是近现代的艺术大师啊。
    就算现在不是大师,以后也会成为大师的。
    这里面齐白石和张大千的作品最多,每人都有十几幅之多,其中不乏有那些前世在拍卖会拍出天价的作品。
    周扬暗暗盘算了一下,单单这几位大师的作品,三十年后就价值几十亿。
    而这样的书画作品还有整整一屋子,要是等价格起来之后全都卖掉,周扬都不知道能卖多少钱,几十亿还是几百亿?
    不过周扬也知道,这些藏品他大概率是不会卖掉的,毕竟现在的他有单位的工资,也有村里的分红,压根儿用不着变现这些字画。
    以后,这些东西都将是宝儿她们姐弟几个的。
    当然了,其中一部分则是等时机合适了,也会交给李家老宅那边。
    在书房里待了一会之后,周扬又来到了正房西面的那两间屋子。
    原本这两间屋子是给家里的客人准备的,但随着买回来的藏品越来越多,李幼薇就把这两间屋子全都改造成了存放藏品的地方。
    和书房一样,一进来屋里到处都是刷着棕色油漆的木头架子,宛如一个巨大的图书室一样。
    只不过,人家图书室的书架上摆放的都是书籍,而周家的木头架子上摆放的都是各种瓷器、木刻以及玉器饰品等等。
    周扬对于这些坛坛罐罐没有什么研究,除了青花瓷之外,他也仅仅只是知道几大官窑的名字,除此之外,一窍不通,更分不清真假。
    但看到屋里这么多的藏品,而且大多数都还保真,他的心情就忍不住美美的。
    之所以敢说这些东西保真,一方面是周扬相信父亲周亚文的眼光,另一方面这些东西购买的地方不一样,大部分是出自文物商店。
    文物商店是经国家文物局、省、市有关部门批准成立,依照文物保护法,通过商业手段,征集民间的流散文物,使之得到有效保护,为博物馆、科研部门提供藏品和资料。
    并有计划、有选择地将部分一般文物供应国内外市场,以展、销、收、售,雅俗共赏的经营特点,满足广大文物爱好者的需要。
    因为有国家作为背书,所以里面出售的东西大多数都是真的。
    当然了,也不排除有赝品,但那需要赝品的品质特别的高,能骗过绝大多数的文物专家。
    毕竟这些文物在摆上货架之前,都要经过多个专家的鉴定,免得将国宝当普通文物给卖掉。
    屋里的藏品种类很多,除了瓷器和玉器外,还有一些香炉、鼻烟壶、碑帖拓片等等,甚至于还有一些极具少数民族特色的传统工艺品等,林林总总差不多有大几千件。
    这还没完,除了正房外,周家东西两侧的厢房,除了给李海燕、梁小山等人预留的客房外,剩下的也全都改造成了储藏室。
    来到西厢房,第一间屋子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里面满满放了一屋子纸箱子,仔细一看全都是各种酒。
    主要是以茅台为主,但也不乏有其它名酒,比如说老汾酒、杏花村以及京城二锅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