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77章
    在这个时代,要印书,还要办一系列手续,需要好几种官府发的文书,不过……这对年惜月来说不算什么。
    市面上的书,都是蓝黑封面的,印的比较粗糙,书页上偶尔还有墨点,哪怕书中有插图,也都黑白的线稿,画工也粗糙。
    潇湘楼卖的书,有一小部分封面是彩图,里面的插画也是彩图,这当然需要一番功夫,不过……作坊那边现在养着十来个画师,在年惜月的指点下,印刷技术也有所改良,印出来的书,当然比市面上的好看多了。
    尤其是那些杂书和话本子,配了彩图的,价格不菲。
    至于一般的经史子集,和市面上的一样,毕竟……短时间内,年惜月手头那些人,还做不到把这些书都重新排版画图。
    慢慢来吧!
    彩印的书卖的贵,可愿意出钱买的夫人和小姐们,也不少。
    那些舍不得出钱买的,只能点一壶茶水坐着看书了。
    这边的茶水比起万书楼,那就贵多了。
    可只要看书快一些,一日多看几本,还是很划算的。
    毕竟,话本子和杂书,看过了也无需再看第二遍,买回去,不如在这儿看。
    只是,这边的茶果点心和百味轩的一样,味道没得说,还多了好些零嘴,大家看着书,不免多吃了些,结账的时候,也花费不少了。
    潇湘楼还提供饭菜,都是百味轩那边做的,想吃什么都可以点。
    绿云巷的百味轩就在附近,送来就行。
    这么一来,那些不差钱的大家闺秀们,约着闺中好友,带着丫鬟们看一整日书,花销还真不少。
    这地方只接待女宾客,就连门口的护卫都是女子,马车又可以从后门进去,直接停在院子里,很合大家的心意。
    那些平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闺秀们,也开始往潇湘楼跑了。
    开业半个月,年惜月盘点了一回,发现赚了不少,便让白薇派人去把京城里比较火那几个写话本子的书生约到万书楼谈一谈,能买断他们只帮潇湘楼写,那是最好的,如果不能,也没关系,培养几个书生来写就行。
    事实证明,金钱的魅力很大,钱给够了,人家当然不会拒绝,年惜月除了给他们每月固定的月例银子外,写的话本子要是卖的好,可以分红。
    而且……潇湘楼卖的是彩印版,爱买的夫人和小姐们多,这些书生也有名气了,何乐而不为呢?
    ……
    今日轮到宋氏和年如月一起去潇湘楼看场子,两人一大早就出门了,到了地儿后,宋氏让人泡了壶茶,自已先拿书看起来了,丝毫没有要盯着生意的意思。
    至于年如月?她最近结交了三位志趣相投的手帕交,都是嫁了人的夫人们,比她年纪稍长一些,大家约好今日在楼上雅间玩叶子牌。
    “年妹妹,你又要去二楼翠竹居玩叶子牌了。”宋氏抬起头问道。
    “嗯。”年如月点头,她还以为宋氏会劝她少玩叶子牌,结果却听人家道:“那你记得多点些茶果点心,午膳让百味轩那边送吧,肥水不流外人田。”
    年如月:“……”
    她们一起玩叶子牌,是没有输赢的,只是大家用的午膳和茶果点心,每人凑一份,谁也不占谁的便宜。
    毕竟……这不是一日两人的事,大家经常聚在一起,自然要把规矩讲明白。
    “我看宋姐姐你是钻到钱眼子里去了,若我真这么做了,人家下回就不来了。”
    “这倒也是。”宋氏颔首:“你快去吧,这儿交给我看着就行。”
    第153章 请安
    年如月闻言有些想笑。
    这宋氏就是个书痴,尤爱话本子,看入迷时,连午膳都会忘了吃,有时候还边吃边看,掌柜的怕书沾染了饭菜弄脏了,要提醒好几遍,她才依依不舍的放下。
    年如月可不指望她。
    不过……用四妹妹的话说,楼里有掌柜、管事和侍女们负责,她们这几个幕后小东家,来打打酱油就行,别的不用操心。
    ……
    雍亲王府后院,耿氏和钮祜禄氏正在后院喝茶、赏花。
    “婉妹妹,明日就轮到我们二人去潇湘楼了。”耿氏一脸期待道。
    她约了自家嫂子,明日去那边喝茶。
    耿氏原本不爱看书,但最近潇湘楼出的话本子实在太好看了,她自已也迷上了。
    “当东家就是好,想看什么书就看什么书,都不用出银子。”耿氏笑眯眯道。
    “我瞧着,咱们到年底应该能赚不少银子,你应该多买几股才是。”钮祜禄氏笑道。
    “你说的倒是简单,我能凑五百两银子出来,已经不容易了,还在娘家大嫂那儿借了一半呢。”耿氏有些无奈道。
    她可不像钮祜禄氏,有娘家支持,一下子买了四股。
    “姐姐就是喜欢买胭脂水粉和珠钗,一年到头省不下来多少银子。”钮祜禄氏忍不住笑道。
    “那倒也是。”耿氏笑了:“我就喜欢买那些东西,没有积蓄。”
    她这回是真的一穷二白,派人拿了东西去当了二百五十两,又从娘家借了些,才凑够了一股的钱。
    买的最多的,当数侧福晋李氏了,人家一口气买了八股,听说郡主贴补了不少。
    谁让人家有个好女儿呢,她倒是没这个福气,就看儿子长大后是否孝顺了。
    这回,就她买的最少,然后便是宋氏了,宋氏买了两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