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9章
    《小草求生记》
    小草是宗门里的小透明,一颗生长在十万大山中,无人关注与在乎的野草。
    她本以为自己可以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仙侠世界缓慢却茁壮的成长,却没想末日到来的措不及防......
    灵气污染、瘟疫肆虐、妖兽灵植变异......修士的生存空间被不断的挤压。
    被最信任之人背叛惨死末日后,小草一睁眼,发现自己回到了末日降临的三年前。
    小草要向全世界证明——
    她不怕重新开始,也不怕一手烂牌,哪怕她只是活在泥地里的一棵野草……也终会在世界之巅破土而出,俯瞰众生。
    “最后,感谢命运,让我活的像棵草。”
    [啊,我是眼花了嘛?神佑好像发新文了!?]
    [不是,神佑老师!你有本事发新文,有本事把《十步夜》一口气完结啊!]
    [!!!新文的这个设定好有意思!]
    [盲猜,《小草求生记》才是真正的仙侠文明设定,之前《封神》中含有大量的仙侠概念,包括《十步夜》的全息游戏山海ol......我一直猜测神佑要写仙侠文,果不其然,被我等到了!]
    [啊啊啊新文!神佑啊神佑!你真是高产似那啥啊!]
    [这才过去多久就开新文了!]
    [《小草求生记》通篇读下来,似乎觉得神佑的行文更加成熟了?而且小草重生之后的囤货计划看着好有意思啊,给我囤囤囤!]
    看到这条评论的沈佑,淡然一笑。
    其实并不是沈佑的行文更成熟了,而是因为经过《封神》和《十步夜》的铺垫,星际人们对于升级流世界观、包括重生、逆袭等等剧情设定,都已经有了跨越式的接受度。
    对于网文中的套路,星际人也是浅浅的感受过了。
    而《封神》也即将翻拍成为影剧,让升级流概念更加广为人知。
    这样一来,沈佑前期就不用花费那么多笔墨介绍世界设定,而《小草求生记》的前期节奏得以“快、准、狠”。
    第一,快速进入核心主线剧情,第一章 就从末日重生无缝衔接到小草的“求生计划”。
    第二,是准确的切入读者的心理,制造剧情上引人入胜的一波三折,从重生后赚灵石、打脸曾经瞧不起她的师兄姐,丝滑的引出整个升级体系,以及仙侠世界观、与最基本的生存守则。
    第三,狠狠的拿捏住重生与末日设定前期的苏爽感,利用隐形的金手指掌控自己命运的同时,增加趣味性和新鲜感。
    短短三万字,将小草重生之后的日常写得丰富多彩,又极其吸引人,让人不禁感慨——
    在修仙界生存多艰,可却好有趣,我也想修仙!
    当然,人怕出名猪怕壮,沈佑在这个节骨眼上发新文,自然吸引了更多红眼病的到来。
    文苑论坛上莫名冒出很多帖子——
    [神佑新文《小草求生记》,主角并非人族,是否昭示着什么?]
    [《小草求生记》的主角是瑞亚兽人?神佑这是在帝国吃到甜头,要当叛徒了吧!]
    [本来对神佑很有好感的,可是兽人主角真的败坏名声,这是打定主意要偏向兽人的受众了!?]
    [怎么?这篇文是给兽人看得吗?为什么主角不是人类?]
    [强烈抵制《小草求生记》!抵制兽人主角!]
    [我看神佑是觉得影剧赚星币,所以想专攻影剧吧?不然《小草求生记》怎么会在这时候上线?]
    [兽人主角我忍了,可是为什么文中前期的人族角色这么少!难受!]
    《小草求生记》的开局,可以说是沈佑几本文里“负分评论”最多的一本了。
    沈佑前世写文的时候,网文圈到处都是'打拳'的声音。
    没想到来到了男女平等的星际时代,人权却以另一种方式,迂回着打了她一拳。
    果然,时代在进步,人文思想却都有共通之处。
    似乎是命运在循环中发出的呐喊——
    人类永远都是这样的人类。
    第55章
    面对着《小草求生记》刚开就有许多读者不满主角是兽人的评论,沈佑先选择了冷处理,暂且不回应外界的任何猜测。
    这种时候,作者的回应,只会增加矛盾更加的激烈化,造成评论区更加的乌烟瘴气。
    一个小小的话题,到最后发展到上纲上线,对于一本文来说,并不是好事。
    反正她存稿巨多,只要按部就班更新就好。
    她遇到的极端读者还少吗?
    星际人这些都不够给她挠痒痒的,完全不会影响到她的心态。
    随着沈佑的读者越来越多,渐渐天权也改为选择性回复读者的评论了。
    它最近也找到了新的乐趣,那就是畅游在星网和天网中,观摩联邦和瑞亚兽人帝国的智脑ai们,大概是在探寻数字生命生存的意义?
    反正,天权偶尔也会产生“它”到底是什么种族的疑惑。
    如果它生存的意义就是为了辅助文明传承者完成自己的任务,那么它又为何会时常觉得失落、空虚呢?
    观察了这么多天,天权也得出了个结论,【我觉得,我并不是数字生命。】
    “哦?”沈佑眉头一挑,“何以见得,你是从什么方向论证的?”
    【哪怕是联邦最高级的智能ai风铃,它思考问题的方式,依旧离不开思维上的程序化。它们的本质是由数字组成的,在解决事件、思维运转的方式上,它们更偏向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