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六零军婚:把男女主和系统叉出去 第94节
    司机师傅站在外围,还伸着脖子往里望,“大娘,孩子没事吧。”
    “没事了,我说司机师傅你是怎么开车的,这突然刹车,害的我都撞了一下,今天要是孩子有个三长两短的,你赔得起吗。”一位暴脾气的大娘说道。
    司机师傅也苦巴巴地诉苦,“大姐这真不怪我,都是外面那老头,天天没事就堵我这车......”
    大娘一听不干了,撺掇大家一起下车去找那老头理论。
    今天拦路的大爷也发现公交车里好像发生了什么事,就站在外面看热闹。
    这会子看到一群人下来气势汹汹地奔他来,还挺摸不着头脑的。
    还是那位大娘,上来就巴拉巴拉不客气的将老大爷说了一通。
    老大爷这才知道,差点害的一个孩子没了命,心里虚,却嘴硬地说:“跟我有什么关系,这马路还不让人过了。”
    “嘿,你这为老不尊的,没有车的时候你不过,有车了,你就过了?”
    大爷说不过,拄着拐杖就走,“我愿意什么时候过就什么时候过,要你管。”
    “老头,我告诉你,我姑娘就是报社的,今天非得把你这事给登报,有能耐,你继续这么堵车,到时候让全市的人民看看你是怎么害人的。”
    第84章 奔头
    大娘的火力不是盖的,硬是把老大爷吓得不用拐杖了。
    一瘸一拐地淡出了视线。
    等大家都回到了车上,还在聊这事。
    都说老头越活越回去了,就是个老糊涂。
    一场风波渐渐平息。
    被救了孙子的婶子开始拉着林晴聊天。
    林晴的口音一听就不是本地的,往往开始的话题,都是姑娘你家是哪的啊。
    哟,这么远啊,投奔亲戚还是如何。
    剩下的就是刨根问底。
    林晴觉得有必要反过来。
    她问婶子家里的情况,这才知道,婶子一家子也是采药人。
    不过,人家就厉害了,采的是人参。
    这边喜欢说是挖棒。
    婶子一家在之前还尝试着种人参来着。
    林晴听着都很佩服。
    找人参、采人参都是技术活,有这门手艺在,即便是六七十年代,日子过得照样红火,等到改革开放后,只要走得快,发家致富妥妥的。
    车到站了,林晴起身后摸了摸小男孩的小脑袋瓜,“以后可不许在车上吃东西了。”
    “婶子,我下车了。”
    “唉。”婶子笑呵呵地点头,手速极快地塞给林晴一个小包油纸。
    林晴有些懵。
    只听婶子说:“也没什么感谢你的,这就算是婶子的谢礼了。”
    .
    下了车,婶子还透着窗子向林晴挥手。
    她们家不缺这东西,这次去亲戚家,原本就是为了送这个过去的。
    前个儿,老姐姐生了病,感觉身子不如从前,她寻思着拿些人参种子过去,让她们种上,甭管品相如何,只要种活了,都是滋补的东西。
    直到车启动走远了,林晴才打开油纸,看到里面的东西。
    哦豁,人参种子!
    说不高兴那就虚伪了。
    林晴几乎笑的跟一只偷了腥的猫,喜滋滋的把种子收好。
    好人有好报啊。
    这时,脑海里突然划过几个重要点。
    公交车,
    报社,
    老大爷,
    人参种子。
    欸?
    林晴转身看着已经走远的公交车,不会这么巧吧?
    在原文中,女主靠着先知,发了一笔人参财。
    这个贵人,不会就是刚才的婶子家吧。
    如果是,林晴会很高兴,因为那个孩子还活着,不再是一句冷冰冰的话。
    还有正事要办,林晴收起了思绪。
    得趁早把大姐和大姐夫的工作给落实了。
    大姐本来就是干活利索的人,这会已经把家里收拾的有理有条了。
    林晴看了一眼,没多说什么,转身去找徐嫂子。
    徐嫂子今天坐在门口不磕瓜子了,改嗑南瓜子,林晴看了直摇头,“嫂子,不留着当种子啊。”
    这要是给她,能结出一山的小窝瓜(南瓜)。
    徐嫂子翻了个白眼,不待见得很,“我们村子里这玩意多得是,还用特意留种。”
    吃不完,根本吃不完。
    “……”
    怎么感觉徐嫂子有点怨气啊,林晴不大理解,搬了个凳子坐在徐嫂子旁边,“嫂子,今天我坐车回来救了个人。”
    徐嫂子不磕了,“咋的呢?”
    “那就说来话长了。”林晴一笑,“这个啊,一时半会儿讲不清楚,我这不还有事,得先办正事。”
    徐嫂子有点气,“不能讲你还跟我说。”
    这人嘛,一天待在家里也没个热闹听,好不容易有个送到嘴边了,吃不到,多闹心啊。
    偏越不说越想听。
    林晴:“嫂子,我要带我姐和姐夫去厂子办正事,一家子的生计呢,唯恐迟了生变。”
    徐嫂子不大在意,都说好了还能变,“那是得赶紧去。”
    “就是说呢,嫂子你帮我们看下娃呗,总不能带着两个孩子一起去啊。”
    不像那回事。
    徐嫂子眼睛一瞥,好嘛,原来是在这等着呢。
    林晴嘿嘿笑。
    也不知道怎么的,今天看这丫头格外的顺眼了几分,徐嫂子高冷地点了点头,“快点回来,真是欠了你的,今天帮你烧煤,明天又要带娃,别后天还要我做饭伺候你们。”
    “那哪能呢。”林晴哈哈笑道。
    这会子带孩子就是顺便看两眼,孩子别出事就成。
    林晴嘱咐洋洋就带着妹妹在院子里玩,谁叫都不要出去。
    村子里的孩子懂事的早一些,洋洋点头,一本正经地说:“三姨,你放心,我保证不和妹妹出这个院子。”
    林晴怕赵老婆子那边火力太大,别惹的张家放弃赵回舟。
    那大姐和大姐夫的工作可就有变数了。
    大姐一听,也紧张起来。
    林晴反过来安抚,“大姐,你别急,只要咱们下午把工作交接好了就不怕了。”
    国企单位就这点好。
    进去了,就是进去了。
    坐公交车到卷烟厂,四站就到了,快得很,林晴带着大姐和姐夫熟悉了下路线。
    三人一路来到人事科。
    刘科长正好在,看着也挺闲的。
    接下来的事就是出奇的顺利。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幸运油,还是这个年代本身就很淳朴,没那么多弯弯绕绕。
    大姐和大姐夫拿出乡委证明,厂子这边很快的接收。
    给大姐开了证件,回头去街道办、派出所落户就行。
    就这么简单的成了城里人,大姐甚至有点恍惚,不敢置信,“三妹,我们娘几个现在是吃商品粮的人了?”
    林晴点头,很轻松地说:“是呀,你们娘几个以后就是城里人了。”
    大姐夫的临时工名额也定下来了,干的活是苦了一些,一个月也能挣个二十块左右。
    大姐作为工会里的最底层的办事员,工资级别有点低,先每个月二十五块左右,慢慢涨,也能开三十多。
    俩口子加下来一个月四十起步,心里别提多激动了。
    北方的大米比南方的贵一毛,两毛三一斤,一家四口一个月才能吃多少斤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