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 第149节
    一般小哥儿都怕他,也就陆柳围着他打转,眼里都是喜爱。
    陆柳听了,反而很是满意。
    他就看上黎峰是个能护家的好汉子。
    别人怕才好,不敢招惹他们家,也不能勾搭他的男人。
    嗯嗯嗯,好好好。
    陆柳亲他一口:“你真凶,我这样夸你,你喜不喜欢听?”
    黎峰听着像撒娇,让他摸个大鸡睡觉。
    次日继续炒酱,黎峰掌勺。
    顺哥儿围着他问为什么,黎峰说:“你大嫂手酸。”
    顺哥儿恍然大明白:“还是得请人炒酱,不知安哥哥来不来。”
    姚夫郎来之前,第一批酱炒制完成。
    家里人都空出手,拿草绳绑酱坛子。
    黎峰叫王猛过来帮忙,拉一车柴火一起送到县里。
    陆柳背上小包,记挂着哥哥的身子,缩头缩脑地跟着陈桂枝,欲言又止好几次。
    陈桂枝问他:“你想说什么?”
    陆柳声音小,没底气:“娘,我哥哥病了,也不知他身子好些没。这不是要把公兔子捎带着一起卖掉吗?我留一只给他吃,行不行?”
    有王冬梅在前面做榜样,陆柳说这些事,脸上发烫。
    他家哥哥是真的病了,黎峰也知道。但说起来,就像想着法子贴补娘家人。
    陈桂枝让他拿,跟他说:“你哥帮着我们家做生意,我都知道。这又不是让你掏家底,正常往来,你自己拿主意就行了。”
    陆柳扬出笑脸,连声说谢,还跟她说:“等我攒了钱,给你买猪肚吃!”
    他记得娘喜欢吃猪肚。
    陈桂枝让他先去县里,“早去早回。”
    陆柳应声,跟黎峰上车走了。
    元宵过后,下了几场雨,他在家里炒酱,忙得不知天色。
    出门一趟,经过泥泞的山路,才感受到雨水的威能。
    黎峰做了准备,大酱坛子缠一起,小酱坛子装箩筐,箩筐和大酱坛子都再拿绳子绑在车上,让它们牢牢固定。
    陆柳这次没挨着黎峰坐前头,而是在后面扶着酱坛子。
    他力道小,手也小,真翻车,顶不住事,只固执地搭手扶着,想要酱坛稳当一些。
    这一路辛苦,去县里的路上,多是王猛跟黎峰说话多,陆柳只是听着。
    经过陆家屯的时候,黎峰靠边停下,去给两个爹送酱吃,再看家里有什么需要添补的。
    两个爹让问问猪崽的事,看什么时候能捉回家。
    黎峰再回来,就一路直奔县城,往陆杨的小铺子里去。
    第72章 你别生气
    谢岩去上学了, 日子还得过。
    过一个年,人情走动、打官司、送礼,他们出门一趟, 肉包子没少拿。
    就这半个多月, 卖出去的包子跟送出去的包子持平,基本没挣钱。
    陆杨拿着算盘,手指如飞,越算越心疼。
    他在这一刻,竟然有点理解陈老爹的抠门了。
    这样花钱, 是个人都心疼。
    年节过完,生活再次回归正轨。
    他清点账面银子, 可以制定新年计划了。
    原先攒下了七两银子的束脩,他给谢岩拿了二两银子, 自己手里留了一两。这处银子只剩四两,空着三两的账。
    因最近跟乌少爷接触多,陆杨看出来乌平之对科举一事的上心程度,相信他不会轻易抛下谢岩不管, 束脩的事可以放心了。这银子他攒着,想着租宅子用。
    他手里还有二两三钱银子,是用买猪崽的。
    大伯家给了四百五十文钱, 他已经交付一只猪崽,拿一百五十文钱放入自己的小荷包了。剩三钱。
    两个爹给的二两银子,他还没用。猪崽也用不了这么多。
    陆杨知道家中账务, 想把银子在手里留一阵。等书籍印出来发售了, 他看看要不要追加银两,算两个爹浅浅入一小股,挣一笔银子出来, 把村里那个小破屋子修一修。
    不说拆了重建,歪斜的墙壁、漏雨的屋顶,怎么都得好好整整。开春以后暖和了,有三个季节不用考虑衣物鞋袜,攒攒银子,蓄点棉花、布料,下个冬季,要穿厚实的棉袄,不再受冻了。
    另外,他给陆林留了一只猪崽,陆林已经确定要养。
    还有一只猪崽,等回村,看大伯家推荐哪个族亲,他们一手交钱,一手交猪崽。
    这两头陆杨没得挣。
    铺面上的银子数量才四两多。
    竹笋的银子已经结清,后面进账,都是他自己的。
    干货也是,他已经支付过货款,进账也是自己的。
    山菌还没结货款,这阵子卖得不错,菌子泡发以后,洗洗切切炒一炒,不论是炖汤打汤还是炒菜,都是好吃的。
    冬笋之后,山菌的销量也起来了。
    山菌晒干了,不压秤,一斤有好些。
    他根据种类,进货价是四文到四十五文钱一斤,卖出去都有提价。
    进价比外头高,卖价和外头一样。菌子是六文到五十文的区间。
    上回送来的菌子,最贵的是青头菌,六十文一斤,不讲价。
    总数也最少,一起才一斤多点儿。
    黎峰说,这个菌子,寨子里的人都爱吃,一家也没多少,想着卖不出几个钱,自家早都吃完了。余下就这点,几家凑凑就这个数。
    旁的菌子就便宜些,鸡油菌拿价是二十二文一斤,卖价二十七文。这个有六斤多。
    余下是木耳和松茸的数量稍多。银耳又是一个价。
    陆杨的记忆里,松茸贵过一阵,还是一朵一朵的卖。
    那时候他听陈老爹说,有空回村一趟,可以从村里人手里买到便宜好货。因为村里有人跟黎寨人沾亲,能直接在山寨里买。
    现在变了,松茸价格回落很多,还有点滞销,是最后卖完的,一斤才十七文钱。以前他去买,三十文一朵,还不能挑,去晚了还买不着。
    陆杨摇摇头,县城里的富贵人家还是太少了。
    穷人多,买不起,山里的东西又不需要人费心思培育,自然跌价了。
    跌价狠了,上山一趟,捡回来菌子,晒干以后没多少斤两。上山的人又少了。
    普通人家的食谱有限,吃得起的人家少,这些年始终没缺货,价格就没涨回去。
    他有机会,要找乌平之问问,怎么才能认得一些外地的游商,看看他们要不要好山货。
    府城的贵人比县城多,省城的贵人又比府城多,要是能卖到京都,这才真挣钱。
    除了这些,就是最便宜的白蘑菇了。
    白蘑菇有两种,一种伞盖圆圆的,一种是大片大片的。都是一个价,六文钱一斤。这两样走量最快,到店以后,比竹笋卖得快。
    第一次拉来的菌子少,只有四筐。
    后来那个叫三苗的人帮忙送了两次货,补货数量差不多。
    陆杨炒酱也用了一些白蘑菇,这头一起算货款。
    他要给黎峰结算一千三百二十文钱。
    铺子里才补过货,肉、面粉、酱料、油盐都不缺。去掉这部分货款,还有个三两银子在。
    竟然还不错。
    陆杨摸摸下巴,对铺面生意有了另外的想法。
    照他现在的每日结余,干货收入真是洒洒水,卖得多,就攒出个工钱。
    最挣钱的是菜,不论是之前的萝卜白菜,还是后来的冬笋山菌,都很挣钱。
    哪怕是野味抽个半成,也挣了一笔。
    他得利不多,胜在销量大。
    其次就是包子,累人,收获不小。
    过了冬季,菜价会回落,但他们马上就能卖菌子酱了。
    菌子酱利薄,他分成不会多,这一块主要是扶持弟弟。
    但这处扶持好了,他可以拿到更多的山货、野味,不能稳定供应,就定个日子,他要搞个“野味日”,打出名声,让人知道买野味,首选他家。
    除了菌子酱,他还会做鸡蛋酱。
    天暖以后,村民农忙,很少出来卖鸡蛋。
    鸡蛋也会因为天热,不耐放,价格随着季节回落。冬季的高价不会有了,他可以再请人采购鸡蛋。
    陆林就很合适。他又不会下地干活,最近嘴皮子练出来了,到时就让他去收鸡蛋,隔三差五来一趟铺子里。顺道带些时蔬过来。
    鲜鸡蛋拿来卖,卖不出去的,他拿来炒鸡蛋酱。
    以周边邻里对菜的需求来说,鸡蛋应该不至于放坏。
    春季又可以挖春笋了,让弟弟多多收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