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1章
    “免贵姓沈。”
    沈女士点了点头,说:“我想为我的姥姥……啊,是姑祖母办丧,她没有子女,从做七到送先人出殡,都只有我一个人来操办……”
    听她说着说着有些哽咽起来,陈姜立马上前开口安慰道:“沈女士,不必忧心,先人的一切后事我们都会为您安排妥当的。”
    吴桥问:“老人家已经过身了吗?”
    沈女士点了点头:“医院那边已经确认了,昨天夜里过身的。”
    病逝啊,吴桥点了点头:“好的沈女士,我们先联络殡仪馆将先人的遗体接出医院,其他的具体事宜由kevin同您介绍。”
    “好,”女人掉下一滴泪来,摔在桌子上,把原本办公室内轻松愉快的气氛一下子收拢。
    “沈女士,请来这边,我向您再仔细介绍一下公司服务业务的具体明细以及收费标准。”
    林佳敏扶起沈女士,她起身时推了推kevin说:“好好办、好好办,叫先人没有挂念地走吧,拜托你们了……”
    ……
    将沈女士送出门后,众人都没了打牌的心思,只有陈姜回去休息间看了眼。
    林小姐的手牌的确很好,陈姜知道一点香港麻雀,猜她大概是想打五杠子,手上有两组暗杠两组明杠,单吊一张东风。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可惜啊,她真系不知道,杭市麻将胡牌没有五杠子,只有四连杠,超高16番。
    陈姜复盘了下局面,心想林小姐如果不那么心急开局杠财神,赢家还真不好说呢。
    不过这也没办法啦,她不懂嘛。
    第17章 吴姑祖母
    详细了解情况后,吴桥他们才知道,沈小姐的这位姥姥其实是她母亲的姑母,也就是沈小姐外祖父的姊妹。
    这关系实在是有些远,就比如说沈小姐姓沈,可这位姑祖母却姓吴。
    她们是一家人,却没有一家姓。
    吴桥都觉得几好唏嘘,不过还是工作要紧,所以这厢kevin仔口若悬河,刚和沈女士签完了合同,那头吴老板带着陈姜和李叙就跑去了杭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太平间。
    殡仪馆是早先就联络过打点好了的,一通电话就能送先人过去,现在还要和医院确认一下遗体状态。
    不过既然是在院内病故,想来应急措施应该都很完善。
    可是等他们赶到时,吴桥先走了进去,还没站稳就侧过身把陈姜往外头推。
    “我处理就好,姜姜、姜姜,去、去过文件,签字,接转运车,去。”
    吴桥说这话的时候嗓音有点抖,陈姜知道大概是遗体不对,但她没有逞强。
    老板话她走,自然是想好了的,照做就是。
    遗体不对,真系不对。
    或许是因为使用了穿刺插管治疗,遗体的损伤相当严重,出血点很多,一旦放入棺内必然会造成大量的血迹渗透……
    怎么办?
    入殓师李叙提着工具箱推开老板走上前,深情淡定非常,一点也没有被惊到的意思,从容不迫地翻找出专门的凝血剂给遗体止血,再对开放性创口进行缝合。
    他很有经验,如果现在不做好,等遗体移入冰棺冷冻,在告别仪式的时候就会出现无可挽回惨状。
    渗血的棺材躺在灵堂的中央,好狼狈,好不体面,亲属拉着他的手颤抖而真切地恳求,但他没有办法,他实在没有任何办法……李叙经历过这种事,所以他再也不会犯错。
    在缝合完毕后,李叙又用电凝器反复确认过所有出血点的渗血情况都已经得到控制,他的缝合技术很好,虽然还没有用脂粉进行遮盖,可处理完开放创口的遗体显然让人好接受了许多。
    两人将冰棺抬出去的时候,陈姜刚和医院的工作人员确认完先人的信息回来,三人一齐陪同遗体坐上了殡仪馆的转运车。
    吴桥看了看神情有些复杂的李叙说:“你的缝线技术应该去应聘医院的整形美容科才对。”
    “给死人缝合同生人缝合怎么会是一回事?”李叙抬了抬眼睛说,“我又不用考虑伤口恢复时的细胞生长和后续增生问题,医生哪有这么好做的?”
    “我就这么一夸,”吴老板恭维不成反被呛,自觉没意思,于是转过头问正事:“先人是怎么离世的?”
    “急病,也是意外,”陈姜说:“好像是某种细菌感染,走得很快,家属执意要上ecmo,专门从首都空运的机器来,但开机第三天先人就过身了。”
    救不回来,人财两空。
    吴桥叹了口气,沈女士的确仁至义尽,ecmo又叫体外膜肺氧合,功能是为重危症患者提供体外呼吸循环,以维持生命体征,争取治疗时间。
    价格高昂,开机一次就是十万元,可尽管如此,杭市的ecmo机器相当有限,患者的生命体征又不足以维持长距离转院,所以想要同阎王抢命,就只能从别的地方运机器过来。
    这要花多少钱?
    不知道,吴桥不知道,可是沈女士花了钱也无用。
    几十万买先人三天阳寿……值得吗?
    这也只有先人同亲属才知道。
    “沈女士同她这位姑祖母的关系很不一般。”
    陈姜看了看笔记本上的资料说:“先人一生未嫁无儿无女,却独自抚养沈女士长大……”
    “沈女士怎么要求?”吴桥打断她问重点,干这行,有同理心是好事,但同理心泛滥就麻烦了。
    吴桥知道陈姜是个好姑娘,可温情是温情,做嘢是做嘢。
    “没什么特殊的要求,”陈姜据实回答:“只说了先人是杭市本地人,按照本地规矩办就好,沈女士小时候在沪市长大,不太清楚这边的具体风俗,所以叫我们多上心。”
    沈小姐同姑祖母一直住在沪市的,就不知怎么的,前两年老人家自己张罗着要返杭市,早先也话了若是天不假年要葬回这里……
    此番先人急病,沈小姐是不管不顾跑了来的,最后一面见到了,可工作又实在放不下,于是陪到先人过身就火急火燎又赶了回去。
    先人没有子女,自然送终和做主身后事的都只有沈小姐。
    吴桥点了点头,杭市的丧仪有什么规矩?无非就是做七和立孝堂。
    杭俗做七,即每逢七日祭祀一次以祭奠怀念逝者,一共七七四十九天。
    「头七」须第六日上,俗称“敲头六儿”。
    通常,头七要由儿子请道士和尚鼓吹敲打为亡父或亡母诵经拜忏。
    “四七”,多由亲戚送。
    “五七”,最为隆重,亲人应到齐。前一日晚,在门口设望乡台,即用门板搭台,摆供桌椅,椅上披死者衣衫,上罩伞一把。
    说是到了五七,死者要回来探望家乡亲友。
    “六七”则须是女儿做,“七七”又称“断七”。老底子一般人家都只做七个七。
    不过到了现代社会,能够做满七个七的丧仪都相当罕见,大多数葬礼仪式只摆灵堂至头七便要出殡下葬了。
    kevin询问了沈小姐的意思,说如果要做满七七四十九天也不是不行,只是或许要安排殡仪公司人员代为守灵。
    沈小姐自然是希望能够仪式圆满,可目前市内各地都严格推行移风易俗、白事简化,“四个严禁”后又是“六个严控”。
    想要在家门口摆上七七四十九天的灵堂恐怕难以做到,若要在殡仪馆做七又是一笔相当大的费用。
    甚至在某些特定的城区,文件命令禁止帛事进行吹打弹唱,不能占用公共场地搭棚祭奠,甚至延请道长做法事都不允许,焚烧纸扎也算作陋习。
    值此变革之世,想要尽一份哀思也要另寻出路。
    在同沈女士商议后众人敲定,遵从丧事简办的倡议,先人的葬礼只做到头七便安排出殡。
    鉴于先人在前日夜里已经离世,将遗体运送至杭市殡仪馆的停灵区后,吴桥等人便马不停蹄地开始布置孝堂与守灵厅。
    在杭市地区,守灵是丧葬习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表达亲属对逝者的哀悼和尊重。
    灵堂悬挂白帘,摆放逝者的遗像,供奉香烛和祭品,设立供桌,摆满食物和鲜花等等……
    陈姜还一应准备好了守灵期间所需要的祭奠用品,如香、烛、纸钱等。
    具体的科仪则是卓道长的专长,回到杭市,更是他的主场。
    不过这晚沈女士没出席。
    守灵一般是先人过身后三日内开始,可沈小姐实在贵人多忙,又不在杭市久居。
    所以灵堂安置好的第一天,是吴桥同卓云流替先人家属代为守孝。
    奈何先人生前万分坚持,不然沈小姐怎么也不愿意叫老人家自己一个人留在杭市。
    钱……钱真的是好重要。
    沈小姐好有钱,所以可以一掷几十万金地向阎王再要三日的人。
    可是,钱真的都好不重要。
    如果沈小姐情愿与姑祖母一同返回杭市,那二人相伴岂止有三日之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