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6章
    妫央表示,命令没有,但是有件比较特殊的事情。
    他将自己的猜测说了出来,他认为大王有意借此次混战的机会,吞下汴国,只是因为盟约无法轻易撕毁,以及汴国过于强大,幅员辽阔难以治理,这才迟迟没有下手。
    接着,他表示盟约一事,他可以帮忙解除,不光不会让大王担上一点儿骂名,还会让安国成为景昌的新盟友,既然汴国强大,那就将它给分了,各自拿一点儿,不就不强了吗?
    胡幼安今日敢拿到汴国舆图,正忧愁无法出兵,舆图过期作废的问题,就听到了这样的好消息,当即拍桌表示愿意领兵前往汴国。
    只是热血过后,胡幼安意识到有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汴国现在内乱严重,妫央要用什么法子,叫汴国主动撕毁盟约?
    无论汴国下一任国君是谁,汴国恐怕都会担忧自身实力下降,在这个时候,拉紧盟友,借助盟友的力量震慑周边,是最好的办法。
    撕毁盟约对汴国毫无好处,除非汴国所有人都傻了,否则他们绝对不会轻易撕毁盟约。
    这是其一,其二就是安国。
    “光大王与安国分汴,届时安国得一半,甚至更多的汴国领土,岂不是会一跃成为最强大的诸侯国,到那时,其余几个国家如何还能抗衡安国?一旦安国成为最强,如何能避免安国国君不会生出贪婪之心,效仿云国国君自封为王,威胁景昌呢?”
    这是胡幼安最担忧的事情。
    “盟约一事,需双方同意,汴国想要维持盟约,也得看其他国家愿不愿意,这事儿不难。至于分汴一事可再议,除了安国外,还有北国可以进攻汴国,且一旦汴国倒下,它周遭的诸侯国,甚至此时还与汴国打仗的云宁二国,都会想要分一杯羹,安国想要吞下大头,是绝无可能的。”
    妫央早就想好了,他可以借助安国的力量,却不会让安国成为景昌唯一的盟友,更不可能让安国接收大半汴国的遗产。
    想想汴国周遭的诸侯,胡幼安被妫央说服了,那些诸侯确实没有一个省油的灯。
    “如此甚好,那幼安就静待太宰好消息了,春耕之后,随时可以出兵。”
    妫央见胡幼安同意,心里瞬间松了口气,他毕竟常年在景昌,并不了解前线局势,汴国到底能不能打,胡幼安这个领兵的将军说的才算。
    现在胡幼安点头,就说明汴国能打。
    妫央转念一想,此事本就是大王早就计划好的,若是汴国不能打,大王也不会在一开始断然拒绝公子荣的提议。
    他现在所走的每一步,都不过是大王想让他走得而已,他与大王相比,还是差太多。
    胡幼安好奇妫央为什么突然赶来,告诉她要打仗的消息,正常来说,这种消息派小吏送来就行。
    妫央将自己视角发生的事情一一说明,他是在发现大王打算后,马不停蹄地赶来的。
    “说来也是央愚钝,都快春耕了才想明白大王的打算,怕耽误大王的事,这才快马赶来,不过距离春耕结束还有一段时间,大王想来也不着急。”
    胡幼安听完妫央的叙述后,沉默许久,最后长出一口气,说道:“大王如今不过十六,早就听闻天下有生而知之的奇才,或许大王也是其中之一。遇见大王,实乃幼安毕生最幸运之事。”
    “同样是央之幸运,若无大王,何来今日之央,为了大王的宏图伟业,胡郎中,务必要攻破汴国都城!你我约定,要将永明城中最明亮的夜明珠,带入景昌,送到大王面前。”
    “好!”
    永明城之所以叫永明城,就是因为汴国有一任君主,为让城中各家大能夜晚依旧能够坐而论道,寻来了天下奇宝夜明珠,镶嵌在一座高塔之上。
    那座高塔共有一百颗夜明珠,最明亮的便是塔顶那一颗。
    能不能当路灯不知道,名气却够大了,听说汴国君主的用心后,永明城逐渐汇集了天下有才之士,汴国的永明学宫也成了天下学子的向往之地。
    那一颗夜明珠代表着的,不光是汴国国君惜才爱才之心,更代表着天下文学的中心在何处。
    天下是大王的天下,真正的中心,就应该在景昌城!
    妫央到了泰晟后,一呆就是七八天,等他再次回到景昌的时候,景昌的春耕都快结束了。
    妫央回来的时候是乘坐马车,一路上慢悠悠地走,不光能看看外面整齐的田地,还能不时下车,与当地的庶民聊聊天。
    越靠近景昌,会说雅言的庶民就越多。
    妫央并不是土生土长的景昌人,他其实不太会当地的话,听不懂的时候,他就跟人比划,两边连蒙带猜,还真能对上话。
    妫央这一路,深刻感觉到了变化。
    以前他从安国来到景昌的时候,那时先王在位,先王身体已经不太好了,不怎么管景昌附近的庶民。
    他那时下车问话,庶民们都对他避而远之,怕他挑剔庶民们的不雅之处,然后对庶民拳打脚踢。
    现在他下车问话,庶民们都会主动回答,还会不时提一句去年景昌附近的大丰收。
    他们说,天子爱民,用铁打造了坚硬的农具,让今年春耕变得轻松不少。
    还说天子免了不少赋税,每每说起天子,他们眼里都闪烁着光芒。
    与提及先王时的麻木截然不同。
    现在这些庶民才是鲜活的人,不是一具行尸走肉,更不是写在一句话中的一个缩影,妫央能感受到,他们想让大王永远是大王,想让大王一直执掌天下。
    民心二字,第一次真切呈现在妫央面前。
    妫央问了几个庶民,他问如果天子进攻汴国,他们觉得如何?
    一般来说,战事是庶民们避之唯恐不及的存在,因为他们的家人要赤手空拳,连一身藤甲都没有的上战场当先锋,活下来的要一次次再次拼杀,死了的,连尸首都没有。
    可是这一次,答案不同了。
    不是恐惧害怕,也不是惊慌失措,而是期待。
    期待打仗?
    妫央听到年轻力壮的庶民说,反正这天下到处都在打仗,今日不打,以后也总要打的,趁着他还能上战场,他愿意去拼杀,获战功,为家里人挣来良田钱财。
    他听见年老的庶民说,家中有力气大的孩儿,让孩儿上战场,听说杀敌一人,就能得到数亩良田,若杀十人百人,甚至能成为贵族,拥有爵位。
    他们也想当贵族。
    还有年轻的女娘,天生力气大,壮着胆子问妫央,她们能不能上战场,给她们铁器,她们也能杀敌!
    杀人就像是砍杀豚,人还没有豚强壮,她们在家时,不光看过人杀豚,胆子大的还亲手杀过,也没什么难的。
    妫央告诉对方军中有女将,力气大可以去泰晟试试看。
    然后他想起了自己养得豚,好像已经特别肥了。
    于是他生出了快快回景昌,杀豚给大王吃的想法。
    第41章特殊事件再次开启,而大……
    沈知微这段时间不是在盯着春耕, 就是在盯着造纸,以至于妫央出去快半个月一事,等妫央回来,她才意识到。
    感觉有点儿对不起忠心耿耿的太宰, 沈知微心虚望天, 听着妫央跟她细说这一路上的见闻。
    沈知微全程兴致缺缺, 妫央说她是民心所向,她自己听了都脸红。
    唉, 妫央其实什么都挺好, 就是好好一人, 太喜欢谄媚拍马屁, 这么离谱的话他都能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完,何尝不是一种特殊的技能呢?
    有的是嘴笨的人,心里一箩筐话, 到嘴边都只能憋出个嗯来。
    没错,这个嘴笨的人,特指沈知微自己。
    沈知微也是无奈, 她其实有点儿想打断妫央的话了, 一样的话来来回回听几遍, 确实是有点儿烦的, 尤其说的还都是假话。
    可她不能打断,万一让妫央怀疑人生呢?如果让妫央知道, 他每次拍马屁都没有拍到位, 估计他会羞愧欲死。
    “……听女郎说她家中杀豚一事,央想起了为大王养得豚,如今那些豚均以百余斤重,想来可以宰杀了。”
    正好还可以拿猪头祭天, 过几日又该去田间祭农神了。
    那么大一个猪头,很是少见,想来天神会很满意,赐给景昌一个风调雨顺的年份。
    沈知微眼睛一亮,立刻来了兴趣,催促妫央杀猪。
    过年的时候沈知微就想杀猪,没想到那些猪养了将近一年,愣是不够肥壮,反正沈知微是不太满意,这时候又不讲究过年,沈知微也就没再提杀猪的事儿,想等猪再长长肉。
    不够肥的猪,五花肉就不好吃。
    唉,没有饲料,猪真的很难长起来,这年头人也吃不饱,一个赛一个瘦,有时候沈知微都觉得还是胖点儿好看,太瘦了,真的视觉上会叫人觉得很奇怪。
    像是一个个行走的大头娃娃。
    沈知微没有围观杀猪现场,她怕到时候猪到处跑,会引发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