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8章
    欧阳伦脸色铁青,强作镇定:“即便如此,科场规矩不可废!试卷污损,即视为作废。此乃皇上钦定的科举铁律。”
    “欧阳尚书!”赵庚旭毫不客气地打断他,“皇上钦定的科举铁律自然是要遵守!但更要明辨是非,洞察秋毫!”
    “如今真相大白,是有人蓄意陷害,致使无辜学子蒙受不白之冤,心血毁于一旦!”
    “若此时还固守死板教条,任由奸人阴谋得逞,让寒门士子含冤莫白,这才是真正违背了皇上设立科举、唯才是举的初衷!”
    说完,他转向所有惊魂未定的考生,高声道:“诸位寒窗苦读,今日遭此无妄之灾,朝廷绝不会坐视不理!”
    他环视众人,目光坚定,当即提出解决方案:
    “第一,所有受影响考生,立即更换合格墨汁及试卷,重新答卷。”
    “第二,为弥补诸位损失的时间,本届会试第一场考试,统一顺延两个时辰!确保每位考生有充足时间完成答卷!”
    “第三,朝廷将严惩幕后真凶,还大家一个公道!”
    这个解决方案瞬间让绝望的考生们重燃希望,许多考生再也抑制不住情绪,激动得热泪盈眶。
    欧阳伦不甘,还想挣扎:“殿下,这...这不合规矩啊!”
    “欧阳尚书,”太子赵庚明终于再次开口,他站在赵庚旭身侧,目光平静地看向欧阳伦,语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法。九皇子今日处置,临危不乱,明察秋毫,既维护了科场秩序,挽救了朝廷颜面,更保全了天下士子对朝廷的信任与期待。
    此事,就按九皇子所言办理,不得再议。”
    -----------------------
    作者有话说:700营养液加更[让我康康][猫爪]
    明天晚点更!大家不要等![比心]爱你们!
    第48章
    有了太子的明确支持, 任何反对的声音都只能咽回肚子里。
    新的墨汁和试卷迅速分发到位,考试得以继续。
    赵庚旭特别嘱咐:“给每位受影响的考生准备一碗参茶,提神醒脑, 再按人头分发足量蜡烛灯油,确保即便入夜, 亦有充足照明,绝不让他们因光线问题再受影响。”
    这些细致入微的安排, 让寒门学子们感激涕零。
    他们中许多人出身贫寒, 何曾受过如此关怀?
    李不言在协助处理完所有后续事宜, 确保考场秩序完全恢复后, 走到赵庚旭身边,望着那些在烛光下奋笔疾书的学子们, 低声感慨道:
    “今日若非殿下明察秋毫, 力挽狂澜。恐怕世家的阴谋已然得逞,届时……不知多少寒门俊杰将含恨终生。”
    他想到了自己,若非遇到九皇子, 命运恐怕比这些学子更加难测。
    赵庚旭轻轻呼出一口气, 望着重新投入考试的学子们, 轻声道:“他们越是如此不择手段, 越是说明我们做对了。”
    “科举取士,就是要给天下寒门一个希望。这希望, 谁也夺不走。”
    贡院内的烛火,直至三更天才陆续熄灭。
    那些重获希望的寒门学子,几乎耗尽了所有心力, 将满腔的愤懑、感激,尽数倾注于笔端。
    当最后一份试卷被收走,许多人几乎是靠着号舍的板壁滑坐在地。
    翌日,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飞遍了京城的每一个角落。
    “听说了吗?昨日贡院里出了天大的事!”
    “墨迹消失?我的天爷,竟有这等诡事?”
    “多亏了九皇子殿下!一眼就看穿是有人搞鬼,当场就让字迹重现了!”
    “可不是嘛!听说殿下力排众议,硬是顶着欧阳尚书的压力,给那些被害的学子换了新卷,还顺延了时辰!”
    “那些世家,真是黑了心肝……”
    茶楼酒肆,街谈巷议,几乎全围绕着贡院风波。
    赵庚旭的名字被反复提及,与“明察秋毫”、“爱民如子”、“不畏权贵”等词汇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寒门士子和普通百姓心中,他的形象已然光辉万丈。
    与之相对的,是世家圈子的沉寂与压抑。欧阳家大门紧闭,谢绝访客。
    密室中,欧阳伦的脸色阴沉得能拧出水来,他对面坐着几位同样面色难看的世交家主。
    “废物!都是废物!”
    欧阳伦低吼道:“如此周密的计划,竟然被一个黄口小儿轻易识破!那张焕更是蠢不可及,留下那么多首尾!”
    “欧阳家主息怒!”
    “事已至此,懊悔无益。那九皇子赵庚旭,确实非同小可。其机变、魄力,乃至收买人心的手段,皆远超其年龄。我们……以往是小觑他了。”
    “如今他在士林民间声望如日中天,又有陛下和太子明里暗里的支持,加之那琉璃宫日进斗金,财力雄厚……此子,已成心腹大患!”另一人忧心忡忡。
    “心腹大患又如何?”
    欧阳伦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越是耀眼,盯着他的人就越多。科举这事,我们只是暂输一局。来日方长……总有他疏漏的时候!”
    贡院“墨迹消失”风波平息数日后,大朝会。
    金銮殿上,文武百官分列两旁。端坐于龙椅之上的皇帝赵衍,目光扫过群臣,最终落在了站在皇子队列中,难得穿着正式朝服的九皇子赵庚旭身上。
    “前日贡院会试,突发变故,幸得九皇子赵庚旭,明察秋毫,临机决断,揪出幕后黑手,保全科举公正,安定士子之心,更维护了朝廷颜面。”
    皇帝的声音沉稳有力,在宽阔的大殿中回荡,“其功甚著,朕心甚慰。”
    他随即宣布了对赵庚旭的赏赐:金银绸缎、珍玩古物自不必说,更特意将城西那座前朝留下的皇家别苑‘漱玉苑’,赏给他了。
    “儿臣谢父皇恩典!”赵庚旭出列谢恩,脸上带着被褒奖的开心。
    此子绝不能继续在外面无法无天!欧阳伦心中暗道。
    琉璃宫已让他财源滚滚,天工院更成了他培植势力、收买人心的据点!如今在士林中声望日隆,若再任由其在外结交三教九流,网罗奇人异士,将来必成心腹大患!
    想到这里,欧阳伦率先出列,手持玉笏,躬身奏道:“陛下,九殿下天资聪颖,于国有功,确是可喜可贺。”
    “然,殿下毕竟年幼,学业乃根本。近日殿下忙于实务,于太傅课业、圣贤经典难免生疏。臣斗胆进言,殿下之功当赏,殿下之学亦不可废。为殿下长远计,是否应令殿下暂且回归尚书房,专心向学,以待来日?”
    他这话说得冠冕堂皇,完全是一副为国为民、为皇子考虑的忠臣姿态。
    立刻便有朝臣纷纷附议。
    “欧阳尚书所言极是!皇子本分在于读书明理,岂可长久流连于市井工坊之间?”
    “《礼记》有云:玉不琢,不成器。九殿下乃璞玉,更需精心雕琢。”
    “还请陛下以皇子学业为重……”
    一时间,要求将赵庚旭“召回”宫中读书的声浪此起彼伏。
    坐在龙椅上的皇帝赵衍面色平静,心中却如明镜一般。他岂会不知这些人的心思?
    无非是觉得小九在外面折腾得太厉害,威胁到了他们的利益,想把他关回宫里,束缚住手脚罢了。
    事实上,皇帝自己也觉得小九最近风头太劲,是该收敛些,回宫静静心、读读书了。他原本就有此意,此刻世家们提出来,正好顺水推舟。
    站在文官队列最前方的崔相,听着身后同僚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劝谏”,只觉得一个头两个大,嘴角忍不住微微抽搐。
    他心中暗骂:欧阳伦这帮蠢材!只看到九皇子在外面是祸害,怎么不想想把他弄回宫来,这“祸害”的首要目标是谁?真是死贫道不如死道友!
    崔相只觉得那日被赵庚旭当众追问“民贵?还是君贵?”的恐惧感又回来了。
    他赶紧深吸一口气,出列奏道:“陛下,老臣以为,欧阳尚书等所言,拳拳爱护殿下之心,天地可鉴。”
    “然,九殿下天纵奇才,思维……呃,活跃,非寻常经义所能拘束。老臣年迈,学识有限,恐难当单独教导殿下之重任。”
    “或可……或可由朝中诸位学识渊博、德高望重之大臣,轮流为殿下讲学,集思广益,或能更契合殿下之需。”
    崔相这番话说得委婉,核心思想就一个:这烫手山芋我一个人接不住,要倒霉大家一起倒霉!想让我一个人承受九皇子的“奇思妙想”?门都没有!
    皇帝闻言,眼底闪过笑意,他自然明白崔相的打滑头,但这提议倒也合他心意。
    于是他顺势点头:“崔相爱卿所言,老成谋国。准奏。便由……”
    “父皇!儿臣不依!”
    皇帝的话还没说完,只见赵庚旭猛地抬起头,刚才那点腼腆恭敬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嘴巴撅得能挂油瓶。
    “儿臣在天工院做的是利国利民的正事!琉璃镜让宫内视物清晰,新农具能让百姓耕种省力,研究水车是为了灌溉农田!这难道不比死读那些‘之乎者也’更有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