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79章
    然而,一想到那条“千古大帝”的谶语,这代价是值得的。
    四星啊,你在天之灵千万莫怪朕。自古以来,如画江山的背面是白骨如山。冤死的良将史书上有一堆,不只你一个......好好投胎去吧。
    曹公公不带感情地唱一句:“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陈阁老冷着脸出列,“昨夜臣听闻一则流言,说皇上从江湖买凶,悬赏一百万两杀害大将军。此事实属骇人听闻。不知皇上如何以为?”
    皇上一脸冰寒:“你是不是老糊涂了。不法办造谣之人,还敢拿来质问朕?”
    陈阁老迂劲儿也上来了,一点不给主子面子:
    “皇上一心想诛杀周将军,连微臣已亲身经历五六次了。他是定国的名将,一旦出了事会边境大乱,纷争四起。若此流言为真,皇上是要一手葬送了江山!”
    “放肆!如此出言不逊,你眼里还有没有朕?”
    今日的陈阁老骨头硬得不对劲,冷冷说:“请皇上给臣子们一个交待。买凶一事有还是没有?”
    皇帝一拍龙椅,大为光火:“混账,来人——把这逆臣拖下去!”
    然而,近卫军丝毫没有响应。郑图南低着头装傻,对圣旨充耳不闻。
    皇帝骇然一瞪眼。一种可怕的阴冷掠过了心头。
    “哈哈哈,还是让我来给大家交待吧。”
    一道含笑的声音飘了进来,绕梁回旋了三匝。
    门口逆光处,浮现了一个长身玉立的身影。白得像一朵云,俊得像一棵松。世间浓词艳曲中的一切修辞,不足以形容他的倾世之姿。
    可在皇帝眼中,不亚于见到一个索命厉鬼。不可能,他明明在镜子中见到这厮逃去了西齐!怎么又回来了.......
    莫教主摇着折扇,迈着潇洒的方步踱进来,“老朋友,又见面了。”
    金銮殿上,没有一个大臣呵斥的。
    皇帝惊骇得无以复加,汗毛都竖了起来。
    “我是来道歉的。”
    ——不,本教主是专程来诛心的。
    教主款款深情,操着自己人的语气说,“先前我那些话都是瞎编的,你不会怪我调皮吧?”
    皇帝的脸煞白,气血翻涌得要喷出来。“什......什么话?”
    “当然是关于周魁的一切。什么鬼卫密约,什么乾坤袋,谶语啦......都是我瞎编的。说着玩的嘛,对不住你了哦。”
    其实不是瞎编的,但他非要说成瞎编的。不让狗皇帝呕三升龙血,他不叫莫若空。
    皇帝:“......!!”
    教主惋惜地叹一口气,“哎,你应该再缓一缓的。等他除掉我这祸害,再去悬赏嘛......哦,是不是有人跟你说,下手晚了他就学会绝世幻术了,就很难弄死了?哈哈哈哈......小心眼子,人家学幻术,也是一片忠心地要保护你嘛。”
    皇帝浑身抖若筛糠,一颗心受到了最痛的凌迟。
    他悔恨到极致,眼中竟淌下两行血泪来。有生以来,不曾有过这样深不见底的伤心。诛心诛到根上了。
    皇帝发出一声痛死了的鬼哭狼嚎:“四星,朕的大将军啊——”
    “你这昏君糊涂啊。”教主充满同情地说,“还记得上神临走前说的话吗?他可是你的保护神哎,活活被你坑死了。”
    一口龙血喷出。溅在地上,如开了一树红梅。他双目赤红,状似疯魔。而满朝文武只是冷眼旁观,没一个担心他龙体的。
    那充满嫌恶的态度像在说:快死吧,死掉拉倒!
    教主说:“诸位,如此失德的皇帝配做天子吗?”
    群臣就像约好了的,齐声道:“请皇上禅位——”
    “尔敢!”皇帝色厉内荏地指着姓莫的,七窍流血地说,“竖子,你可知这样篡位的后果?会天下大乱的,你想要天下大乱吗?”
    跟一个邪.教棍子说这话,简直可笑至极。
    教主笑着逼近,步步都践踏在帝王的自尊上......到了跟前,他一把将人扯下宝座,把自己的屁股搁了进去。
    再开口时,莫若空就自称“朕”了。
    “放心吧,朕不会让你死的。朕还会封你做个大总管呢。来人——”
    曹公公和郑统领同时走出来。
    新皇笑着挥一挥手:“即刻带吕大总管去净个身。对了,别忘了扒掉龙袍。”
    金銮殿上,传来皇帝泣血的嘶吼:“你们都疯了嘛,是不是都疯了!怎么会这样!阁老,朕待你不薄!大将军,大将军啊——”
    他被当众拖了出去......
    皇后娘娘站在大殿一角,脸上冰冷没有表情。
    像个玩偶。
    若说皇帝值得同情,又有谁来同情她呢?她被那恶棍下了“同心子母蛊”,所知所想皆被他掌控着。
    稍不听话,就疼得满地打滚。
    几天来被他强迫,不停地入梦给大臣们下迷魂术。元气都耗尽了,现在身上冷得没一丝热气。
    以前曾幻想的粉墨登场、女皇天下,到头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她用灵魂所换来的,就是这样一个巨大的讽刺么?
    大殿上,已开始轰轰烈烈的参拜。
    一次史上最轻而易举的篡位已经达成。新皇笑容可掬地坐在龙椅中,适应十分良好。他那一枝独秀的风姿比任何人都更像一个天子。
    天子朗朗地说:“传朕旨意,即刻起改国号为‘启’,年号为‘圣元’。”